首页 > 资讯 > 高血压增加痴呆症风险,【4个征象】提示吃太咸了!

高血压增加痴呆症风险,【4个征象】提示吃太咸了!

在健康话题中,“重口味”往往不是一个褒义词,它暗示着饮食中的盐分摄入超标,且往往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高血压与老年痴呆

高血压与老年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等类型的痴呆)之间的关系已得到大量证实

1. 高血压会导致脑血管的硬化和狭窄,减少大脑的血流供应。这种慢性的血流不足会导致脑细胞的损伤和死亡,从而增加痴呆的风险。

2. 微出血和小梗死:高血压可能引起大脑中的小血管破裂或微小的血栓形成,这些微小的损伤虽然单独来看影响不大,但累积起来会对认知功能产生显著影响。


3. 炎症反应:高血压与全身性炎症反应有关,可能会影响大脑健康,增加痴呆的风险。

4. 动脉硬化: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硬化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进一步引发认知功能的下降。

所以,如何控制血压,控盐可能是第一步!

健康盐分摄入标准是多少?

全球健康指南普遍建议,成年人每日盐分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其中钠元素占比约为40%,即约2.4克的钠。世界卫生组织(WHO)更是明确指出,为了预防慢性疾病,人均每日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不超过5克。


被腌制的大脑,痴呆症风险增高

这些食物,含盐量远超你的想象,你却不知道!

面包和烘焙食品:会添加盐来提升味道和延长保质期。

罐头:这些产品通常含有大量的盐来增强味道和延长保质期。

调味酱和沙拉酱:许多调味酱、沙拉酱、烧烤酱和其他酱料含有高盐分。

腌制肉类:火腿、培根、香肠等冷切肉和腌制肉类通常含有大量盐分。

即食面和方便食品:即食面和其他方便食品通常含有大量盐分来增加味道。

调味坚果和零食:一些调味坚果、爆米花和薯片等零食在加工过程中会添加大量盐分。

泡菜和腌菜:这些食品在腌制过程中通常会添加大量盐分。


盐分过量,身体伤不起!

过量食盐不仅会导致肾脏排钠功能受损,还可能激发肾脏交感神经兴奋,甚至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这些都是高血压的幕后推手。长期以往,高血压的风险大大提升。此外,肾脏作为体内钠离子的主要排泄器官,盐分过多无疑加重了它的负担,久而久之可能导致肾脏疾病。


更令人担忧的是,高盐饮食还与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研究表明,过量的盐分会抑制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影响其正常功能,进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有数据指出,每日额外摄入2.5克盐,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风险可增加43%。

胃部也是高盐饮食的受害者之一。超过10克的日盐摄入量,足以伤害胃黏膜,引发胃炎,甚至增加胃癌风险,喜好重盐食物的人群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两倍以上。


四大症状,揭示饮食过咸

面对上述慢性疾病威胁,我们需警惕以下四个身体信号,它们可能是过量盐分摄入的警告:

1. 鞋子感觉小了,戒指勒手:身体局部浮肿是盐分摄取过量的典型表现,如原本合脚的鞋变得紧绷,戒指难以戴上,或脸部莫名浮肿,这些都提示盐分摄入可能过多。

2. 频繁跑厕:排尿次数异常增多(一天超过7次),除了饮水过多,也可能是因为身体在努力排除过多的盐分,肾脏加班加点,自然尿频。

3. 口干舌燥:高钠饮食打破体内水分平衡,大脑通过口渴感提示你需要补充水分,以恢复平衡状态,缓解干燥不适。


4. 头痛脑昏:研究显示,高盐饮食者头痛概率显著提高。同时,高盐与高血压关系密切,即使没有高血压,过度摄盐也可能引起头痛。

总结

饮食中盐分的适量控制不仅是味蕾的选择,更是健康生活的关键。留意身体发出的这些微妙信号,及时调整饮食习惯,让我们向“轻盐生活”迈进,为健康加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知识

高血压增加痴呆症风险,【4个征象】提示吃太咸了!
科学网—安眠药增加痴呆症风险
体重增加、血糖升高 八件事增加患老痴风险
促进大脑的蓝图:6个生活方式提示,以减少痴呆症的风险
健康饮食,增加锻炼:降低痴呆症风险的全球新指南
都市白领注意了:久坐不动和代谢综合征增加痴呆概率
每周挖鼻超5次,老年痴呆风险增加约20%!
久坐竟会提高痴呆风险?绿瘦:运动可大幅缓解久坐的危害
中新健康|最新健康研究称,治疗高血压或可降低痴呆风险
吃得太咸伤大脑?盐吃太多会“腌坏”身体多个器官

网址: 高血压增加痴呆症风险,【4个征象】提示吃太咸了! https://m.trfsz.com/newsview149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