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黄曲霉素中毒事件频发,警惕日常生活中的致命隐患

黄曲霉素中毒事件频发,警惕日常生活中的致命隐患

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居民王某及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时,食用了自制的酸汤子,这种酸汤子是以玉米水磨发酵后制成的粗面条状主食。据调查,该酸汤子食材已在冰箱中冷冻了一年,目前怀疑该食材可能引发了此次食物中毒事件。
经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对现场提取物进行详细检测,未发现氰化物、有机磷类农药、呋喃丹类杀虫剂、安定类催眠药物以及毒鼠强等有毒物质,从而排除了人为投毒的嫌疑。同时,医院化验结果显示,食物中的黄曲霉素严重超标,初步判断此次事件为黄曲霉素中毒所致。截至目前,已有7名患者因救治无效不幸离世,2名患者仍在紧急抢救中。

在此,相关部门特别提醒:受到黄曲霉菌污染的粮食及其制品绝不可食用。酸汤子,这一在东北地区深受喜爱的粗面条状主食,虽美味却需警惕。
黄曲霉菌,这种在28-38℃温度下滋生的微生物,虽肉眼难见,却喜潮湿环境。其代谢产物黄曲霉素,毒性极强,1mg即可致癌,20mg更可一次性导致成年人死亡。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且需280℃以上的高温才能杀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格外警惕,避免食用受到黄曲霉菌污染的粮食及其制品,以确保食品安全。
黄曲霉毒素,这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曾导致数以十万计的牲畜突然死亡。其毒性之强,竟是砒霜的68倍,氰化钾的10倍,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大。更令人震惊的是,它还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生物致癌剂,仅需1毫克就可能致癌,一次性摄入20毫克即可致命。正因如此,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列为1类致癌物。那么,这1毫克究竟有多小呢?想象一下,我们日常使用的铝合金兰花1角硬币,其重量为15克。简单来说,这1毫克大约相当于一枚1角兰花硬币的一千分之一。
我们日常中可能不经意间就摄入了黄曲霉毒素。比如,今天摄入1毫克,明天再摄入2毫克,长期累积下来,就可能引发胃癌、肝癌、肠癌等疾病。这也解释了为何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饮食习惯相似,且常共用砧板和筷子,最终导致四人同时患癌的现象并不罕见。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致癌物质其实就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食物中,尤其是发霉的花生,更是黄曲霉毒素的常见来源。
黄曲霉毒素偏爱藏匿于发霉的食物中,尤其青睐于淀粉含量丰富的食物,花生亦不能幸免。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这种致癌霉菌极易滋生。值得注意的是,黄曲霉菌通过孢子进行传播,这意味着食物很容易因霉变而牵连。因此,若不慎食用到发苦的坚果,如瓜子、杏仁等,应立即吐出并仔细漱口,因为这些坚果的苦味正是由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所致,长期食用将增加患肝癌的风险。同样,泡了几天的木耳也需格外小心,以防黄曲霉毒素的侵袭。
曾有报道指出,有人因食用泡浸三天的黑木耳而食物中毒,甚至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危急状况。医生诊断,这是微生物毒素所引发的严重后果。在木耳的泡发过程中,黄曲霉毒素、青霉毒素等有害物质可能产生。因此,务必确保筷子清洁干净,以预防此类中毒事件的发生。
筷子本身并不会滋生黄曲霉菌,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筷子来进食玉米、花生等淀粉含量丰富的食物,这些食物的淀粉容易残留在筷子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淀粉可能会发生霉变,进而产生黄曲霉毒素。此外,裸筷子和漆筷子由于容易开裂,也容易藏匿食物残渣,为黄曲霉毒素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黄曲霉毒素主要藏匿于发霉的食物中,尤其是淀粉含量较高的花生、玉米、豆类等。在高温且潮湿的环境下,这些食物中的淀粉会逐渐滋生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已被证实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为了避免摄入这种有害物质,建议大家务必留意食品的安全,尽量选择那些证照齐全、卫生条件良好的食品店进行购买。同时,也要警惕街边无证经营的小摊档,它们可能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
由于小作坊的压榨机或家用榨油机工艺相对简单,往往缺乏去除有害物质的环节,因此无法对原材料进行深度精炼。这导致它们无法有效识别并剔除那些外表正常但内部已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此外,若原料本身已发霉,那么榨取的油脂中也可能携带黄曲霉毒素。

那么,高温能否杀死黄曲霉素呢?虽然高温确实可以破坏黄曲霉素的结构,但需要达到280°以上的高温才能实现。由于水的沸点仅为100°,因此通过水煮发霉的花生、玉米等方式,实际上很难有效杀死黄曲霉素。
由于黄曲霉素对紫外线具有抵抗力,甚至连消毒碗柜都无法彻底消灭它。然而,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有效预防这个致命威胁:

首先,务必丢弃霉变的粮粒。由于黄曲霉素在粮食中的污染分布不均,因此在烹饪前应将霉烂、长毛的花生、豆类等及时丢弃,避免食用。即使尝试用水洗或去除霉变部分,也是不可行的,因为黄曲霉中毒所需的毒素量非常小,肉眼看不见的毒素同样存在。

其次,食用坚果时需谨慎。尽量避免用嘴破壳,而是用手剥壳,并将坏的坚果剔除,以减少黄曲霉的污染。

此外,保持筷子和菜板的干燥也至关重要。洗完筷子和菜板后,应将其放在可沥水的地方,并确保筷子盒的干燥和筷子的头朝上存放。定期清理筷子盒,防止底部长霉。同时,菜板应做到生熟分开,使用后及时清洗,不留食物残渣。

另外,尽量避免囤积食物也是预防黄曲霉毒素的关键措施。购买食物时,应仔细检查包装的清洁度和完整性,避免购买已破损或包装不洁的食物。购买坚果时,建议选择小包装,并妥善保存在低温、通风、干燥的环境中(温度低于20℃,相对湿度低于80%),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请务必警惕黄曲霉素的危害,因为其毒性远超砒霜,高温都无法将其彻底杀死。让我们共同努力,预防食物霉变和黄曲霉素的产生,确保食品安全和健康。

相关知识

食物中毒事件频发,谁是真正元凶?揪出生活中的“隐形杀手”
黑木耳中毒风险警示:警惕隐藏的致命毒素
警惕!减肥药竟成致命隐患,西布曲明重现江湖!
宝宝警惕饮食中的隐性毒物
警惕食材中的这些天然毒素
中药材黄曲霉毒素
杀死黄曲霉素 居家生活让黄曲霉素远离我们的方法
普洱茶中携带黄曲霉会不会产生毒素?
警惕自制药酒!5人中毒事件带来的健康警示
警惕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doc

网址: 黄曲霉素中毒事件频发,警惕日常生活中的致命隐患 https://m.trfsz.com/newsview1494214.html

所属分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