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蜜雪冰城、蜜雪冰城的供应商苏州鲜活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上下游类似案例参见文末“延伸阅读”关于瑞幸咖啡、恒鑫生活的文章)同期披露招股说明书,新茶饮赛道看起来炙手可热。这个行业看起来热闹,但龙头公司增长却似乎遇到了瓶颈。而且,这个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可能比海天酱油的添加剂事件更为严重。
不妨以台湾人黄国晃、林丽玲夫妇实际控制的苏州鲜活饮品公司(下称“鲜活饮品”)披露的信息来入手分析。毕竟龙头公司为IPO而披露时,才有机会一窥这个行业的最高水平,否则很难获取有效信息。
据说新茶饮受到Z 世代(生于 1995-2009 年之间的人群,注重“个性、国货、颜值、兴趣、健康”)的青睐,因而被称为茶饮行业的3.0 时代——
1.0 茶饮粉末调制时代(1990 年-1995 年),原料及制作:奶茶粉末冲水勾兑而成;
2.0 传统连锁茶饮时代(1996 年-2015 年):使用茶末茶渣或普通茶叶制作基底茶,通常会用奶精粉末勾兑制作;
3.0 新茶饮时代(2016 年至今):使用天然原料,优质茶叶萃取,加入新鲜水果、口感颗粒或鲜奶等调味。
作为一家新茶饮综合解决方案的原料供应商,鲜活饮品主要从事饮品类、口感颗粒类、果酱类和直饮类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已与蜜雪冰城、书亦烧仙草、CoCo 都可、古茗、沪上阿姨、7 分甜、乐乐茶、冰雪时光、吾饮良品、700CC、阿水大杯茶和巡茶等新茶饮企业以及瑞幸咖啡和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产品为饮品的原料,在新茶饮品牌(以门店 200 家以上统计)的渗透率 62.70%,说它是龙头并不为过。
第一大客户名为“上岛智慧供应链有限公司”,是蜜雪冰城的子公司。自2021年之后,蜜雪冰城便成了鲜活饮品第一大客户,当年为鲜活饮品带来1.65亿营收,占比15.66%。2022年一季度,蜜雪冰城营收占比还在增加,收入为5018.13万,占总收入比重为25.25%。
公司对蜜雪冰城倚重的同时,还伴随着业绩增长的乏力。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鲜活饮品全年营收分别为7.87亿、8.12亿和10.64亿。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急剧下滑至2亿,退回到2019年和2020年的水平。2022年一季度,鲜活饮品毛利率也下滑至 24.46%,而2019年至2021年,该数据分别为36.84%、42.31%、33.64%。
即使台湾人在控制成本方面比较出色,但仍能看出疫情造成了很大影响:其盈利能力持续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
另外,2019 年度公司产能利用率93.59%,2022年一季度仅为59.73%,开工略超一半。因此,募集资金扩大产能便存在风险。而IPO前夫妇俩分红5亿元的行为,更令人小看。
如果从下面的行业增长数据,和苏州鲜活饮品公司的业绩增长进行对比,会发现公司增长还不如行业增长。
根据《中国新茶饮供应链白皮书》数据,新茶饮饮品类产品市场规模从 2019 年的 34.6 亿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70.2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42.44%。2019 年至 2021 年,新茶饮上游原料供应商市场规模从 2019 年的 245.7 亿增长到 2021 年的 395.3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26.84%。另外,口感颗粒类产品市场规模从 2019 年的 26.9 亿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45.3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8%;根据“奈雪的茶”的招股说明书披露:2020年,中国现制茶饮的每年人均消费量为 6.2 杯,而对标成熟市场(中国台湾地区及中国香港)2020 年人均消费量超过 50 杯,仍有较大差距。
上面是投资者担心的业绩情况,而消费者更担心食品安全。
从苏州鲜活饮品公司的产品成本看,原材料占比较高,原材料主要包括果汁果品、糖类、辅料和包材等。值得注意的是,辅料成本占比较高,在20%上下。
果汁果品包括百香果原汁、柚子原汁、芒果浆以及草莓、蓝莓、荔枝、黄桃、芒果等。糖类包括砂糖、冰糖、果糖等。辅料包括添加剂、香精和魔芋胶等。包材指瓶桶、包装袋、纸箱和标签等。其他包括咖啡粉、黄豆、奶粉、植脂末等。
虽然“辅料”一项披露了添加剂、香精和魔芋胶等,但披露也仅到此为止,没有进一步公布更具体更详细的构成。问题在于,添加剂一项,能否像海天味业那样公开更详细的成分?比如“海天金标生抽”公开了配料表,包括谷氨酸钠、白砂糖、酵母提取物、5'-呈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苯甲酸钠、三氯蔗糖。其中,苯甲酸钠是防腐剂。
消费者的担心是有理由的。毕竟该公司的产品均在国内销售,无境外销售,相当于专供国内。这也类似于海天酱油区分境内和境外。
鲜活饮品也承认:经昆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检查,鲜活饮品存在部分行为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的相关规定,昆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 2020年 9 月 29 日责令鲜活饮品 15 天内改正上述违法行为,并对鲜活饮品处以警告的行政处罚。
鲜活饮品的研发费用很低,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最高仅为1.62%。但它也有一些研发比较有意思,也可知其心思所在。比如“仿生水果淀粉制品”,就是“筛选合适水果丁经煮熟、蜜渍等工艺,赋予其浓郁风味,添加淀粉及胶体,通过成型、蒸煮、包装、速冻成成品,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兼顾产品口感。”再如“耐热高纤魔芋晶球”,就是“以胶体为原料,通过化学改性技术解决现有晶球产品无法耐高温和Q弹感丧失的痛点”。
延伸阅读:
东鹏饮料凭啥这么赚钱?广告还是核心配方?
瑞幸退市、恒鑫上市背后:几分利益几分环保安全
中产萎缩,茅台会更香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