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黄芪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黄芪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常用别名】黄耆(《雷公》),绵黄芪(《本草图经》),箭芪(《医学集成》),北芪、口芪(《甘肃》)。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r bran ace us(Fisch.) Bge.var.mong holic us(Bge.) 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的干燥根。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山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或晒至6~7成干,分别大小,理直,捆成小捆,再晒干。

【历史沿革】汉代有去芦法(《金匮》)。南北朝刘宋时代有蒸法(《雷公》)。唐代有蜜浸火炙法(《银海》)。宋代有炙(《史载》),焙制(《药证》),盐水浸焙、酥炙(《总录》),捶扁蜜刷炙(《局方》),无灰酒浸(《传信》),盐汤润蒸、蜜水浸蒸(《背疽方》),盐水拌炒(《妇人》),炒制(《痘疹方》),蜜水拌炒法(《扁鹊》)。元代有盐蜜水涂炙法(《活幼》)。明代有蜜酒煮(《普济方》),酒炙(《医学》),酒炒(《纲目》),姜汁炙(《仁术》),米泔拌炒(《准绳》),桂汤蒸法(《保

元》)。清代有防风汁、北五味子汁制(《新编》),乳制、煨制(《尊生》),醋炒、白水炒(《解要》),人乳制七次(《拾遗》),川芎、酒制,蜜酒拌炒(《从众录》),九制黄芪(《增广》),米炒法(《时病》)等。现行有蜜炙(《中国药典》1995年版),炒制、酒蜜炙(《实用中药炮制》),米制(《云南》),盐炙(《河南》),麸制(《上海》),酒炙、盐麸制法(《集成》)等。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中国药典》1995年版)。

切制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中国药典》1995年版)。或切斜片1~1.2mm厚,晒干(《河南》)。

黄芩.jpg

炮制

1.蜜炙

先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黄芪片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每黄芪片100kg,用炼蜜25kg(《中国药典》1995年版)。

取蜂蜜文火炼沸,兑清水适量,将黄芪倒人拌匀,炒成黄色以不粘手为度,出锅,摊开,晾凉。每黄芪100kg,用蜂蜜30kg(《甘肃》)。

取净黄芪片,先将药物炒热,再加蜜拌匀炙透,至老黄色为度。每黄芪片100kg,用炼蜜25kg(《四川》)。

2.酒蜜炙用酒稀释炼蜜,加入黄芪片中拌匀,闷润至蜜被吸干,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每黄芪片100kg,用炼蜜25kg,酒5kg(《实用中药炮制》)。

3.酒炙取黄芪加米酒拌匀,放1小时后炒之即可。每黄芪100kg,用米酒12.5kg(《集成》)。

4.盐炙将黄芪片与盐水拌匀,闷润至盐水尽时,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每黄芪片100kg,用食盐1.8kg,加水适量,化开澄清(《河南》)。

5.米制

取米放入锅内炒黄,然后放入黄芪片,拌炒至黄色,取出,筛去米,晾凉。每黄芪片100kg,用米20kg(《云南》)。

6.麸制

取黄芪净片,用麸皮拌炒至微黄色,筛去麸皮(《上海》)。

7.盐麸制取麸片炒热后,加人黄芪片炒热,筛去麸片,加盐水喷匀,用微火烘干。每黄芪片100kg,用盐3.75kg,水与麸片适量(《集成》)。

8.炒制

取黄芪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黄芪深黄色,略具焦斑,取出放凉(《实用中药炮制》)。

9.烤制

将炼蜜与黄芪片拌匀,闷透备用。预热烤箱到100℃时,将铺好黄芪片的烤盘放入烤箱,烤制1小时,停止加热10分钟后,取出。每黄芪片100kg,用炼蜜25kg(《烤制法》)。

【成品性状】黄芪: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外皮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切面纤维性,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质硬而韧。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蜜黄芪:形如黄芪片。表面黄色或深黄色,有光泽,略带粘性。味甜,具蜜香气。酒黄芪:表面黄色,略有酒气。米黄芪:表面黄色,有焦香气。盐黄芪:表面黄色,略有咸味。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蜜炙黄芪补中益气。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用法与用量】9~30g。

【处方应付】处方写黄芪付生品;写蜜黄芪、炙黄芪付蜜炙黄芪;其余各随方付给。

【炮制作用】黄芪生用长于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尿退肿。蜜炙黄芪甘温而偏润,长于益气补中。盐炙后引药入肾,用于崩带淋浊。米炒后可增强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的作用。《求真》云:“血虚,肺燥,捶扁蜜炙。发表生用。气虚肺寒,酒炒。肾虚气薄,盐汤蒸润,切片用。”

【化学成分】含单糖、多糖、皂甙、黄酮、氨基酸、无机元素、蛋白质、核黄素、叶酸、维生素P、有机酸、香豆素、3-谷甾醇、胡萝卜甙、羽扇豆醇、胆碱、甜菜碱等成分。膜荚黄芪还含有乙酰黄芪甙Ⅰ、黄芪甙Ⅰ~理、异黄芪甙Ⅰ和Ⅱ、环黄芪醇和大豆皂甙Ⅰ。蒙古黄芪中含有黄芪甙Ⅰ、Ⅱ、Ⅳ和大豆皂甙Ⅰ。

【现代研究】

1.化学研究

对蒙古黄芪及其7种炮制品中所含氨基酸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①总氨基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生黄芪>炒黄芪>酒黄芪>盐黄芪>米黄芪>蜜黄芪>麸黄芪。②必需氨基酸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生黄芪>盐黄芪>酒黄芪>米黄芪>炒黄芪>麸黄芪>蜜黄芪。③各炮制品所含氨基酸均以天冬氨酸、谷氨酸、脯氨酸为主以钼蓝比色法和薄层扫描法分析了黄芪蜜炙前后总磷脂及各磷脂组分的含量变化。结果:蜜炙后黄芪总磷脂含量略有下降(1.5%~2.8%),磷脂组分中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的摩尔百分比有所下降,而磷脂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摩尔百分比则升高考查了黄芪经蜜炙前后,其黄酮、氨基酸、谷甾醇、胡萝卜素和浸出物的变化,结果黄芪经蜜炙后上述成分均有增加。有人用HPLC法对黄芪6种炮制品中黄芪甲甙的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黄芪甲甙含量(mg/g)分别为,生黄芪含1.350,酒制黄芪含0.842,蜜制黄芪含0.671,炒制黄芪含0.555,米制黄芪含0.474,盐制黄芪含0.272,盐麸制黄芪含0.531

。另有实验结果表明:黄芪经蜜炙后,黄芪甲甙的含量明显低于生黄芪,但三种方法蜜炙的黄芪之间无明显差异(S1。

2.工艺及质量研究对蜜炙炒黄芪与不同温度蜜炙烘黄芪的药理作用进行比较,结果:烘黄芪在70℃或80℃烘制2小时后与传统蜜炒黄芪在LDs 0、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红蛋白含量、免疫器官脾、胸腺、淋巴结重量、吞噬指数、碳廓清率、尿量增加方面都有相似结果,故以70℃或80℃烘烤2小时的烘黄芪取代传统蜜炒黄芪,以统一工艺标准6)。另有实验表明,在烘箱中以50℃~70℃烘烤,使之千燥至深黄色即可以蜜炙黄芪炮制品外观、细菌总数、还原糖含量、仓贮过程中霉变及虫蛀情况等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其工艺进行优选,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炼蜜与稀释水之比为2:1,闷润时间为3小时,烘制温度为90℃,时间为3小时】。以黄芪甲甙的含量为指标,研究蜜炙黄芪的最佳条件,结果以用蜜量为30%、温度为100℃、烘制30分钟为最佳的蜜炙条件将蜜炙黄芪用三种不同炙法(炒炙法、先闷润后炒炙法、烘炙法)所得制品进行对比,结果以烘炙法为优。黄芪饮片有斜片、圆片、段片、筒片等多种,采用(《中国药典》)水溶性热浸法测定不同片型的浸出率。结果为斜片与粉末浸出率较为接近,浸出最为充分,建议用斜片为黄芪的统一片型。比较了浸泡不同时间后切制的饮片中黄芪甲甙的含量。结果为润软切片为最佳方法〔12)。经对不同产地黄芪炮制品性状比较、薄层鉴别和黄芪甲甙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其质量明显不同,基本上达不到(《中国药典》)规定标准,应引起注意。

3.药理研究

研究表明,蜜炙过程不明显影响黄芪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但生黄芪对羟自由基和多形核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的活性氧的清除作用优于制黄芪水提物。提示加热炮制可部分降低黄芪抗氧化作用的能力。有人比较了目前国内蜜炙炮制工艺,并用气虚模型和人体红细胞变形能力探讨蜜炙前后黄芪的补气作用差别,证明蜜炙黄芪的补气作用高于生品;对人体受损伤的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保护作用也高于生品。蜜炙黄芪及生黄芪在提高小白鼠非特异性免疫水平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实验证明补气用蜜炙黄芪有科学道理。

【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蜜黄芪、酒黄芪、盐黄芪,密闭,贮于阴凉干燥处。

相关知识

黄芪的炮制方法 炮制不同,功效各有差异
黄芪的炮制工艺与方法
黄芪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一种黄芪保健茶的炮制方法与流程
黄芪炮制方法与标准和注意事项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别只会泡水喝啦!
黄芪和炙黄芪的区别功效与作用
黄芪茶黄芪茶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芪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炙黄芪是怎样制作的 炙黄芪和生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区别

网址: 黄芪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https://m.trfsz.com/newsview1499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