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除,一湿难去。除湿难,但有章可循
本文将带你全面了解湿热质、症状分析、调理方式等帮助大家改善顽固的湿热症
什么是湿热质
湿热体质是九种体质中的其中一种,中医还形象地将其比喻成“如油入面”,把油和入面中,怎样才能让二者分离。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湿气,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由于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
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
湿热质的症状
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
舌苔黄腻,脉搏快,具体表现又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
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疔疱,在节筋脉则局部肿痛
深入脏腑的湿热通常成为脾胃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
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
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
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常见体征:形体偏胖或消瘦、面垢油光、多有痤疮粉刺、常感口干口苦、眼睛红赤、心烦懈怠、身重困倦、小便赤短、大便燥结或黏滞、男性多有阴囊潮湿、女性常有白带增多
舌象偏红怠黄腻;
脉象多见滑数;
性情急躁、容易发怒;
适应能力:不能耐受湿热环境。
常见皮肤病:痤疮、湿疹、银屑病、汗疱疹,湿癣、脂溢性皮炎、酒糟鼻等。
易患黄疸、火热症、痈疮和疖肿等病症。
如何调理?
1.保持好心态
保证良好的睡眠及心态对改善湿热体质非常重要
湿热质肝气不舒,肝性喜随顺,多说“好”,培养一种不忤逆的气度
经常练习深呼吸,多听舒缓、流畅、悠扬的音乐
2.宜食凉性食物
宜食祛湿食物,如绿豆、西葫芦、丝瓜、西梅、赤豆、西红柿、鲜藕、莲子、冬瓜、苦瓜等甘平的食物
忌酒、烟、甜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尽量少吃性味偏温的水果,如枇杷,龙眼,荔枝,芒果,菠萝等
辣椒能祛湿,为何不能吃辣?
湿冷的湿气是可以吃辣椒的
湿热也就是上火
吃了会有炎症的情况
不但起不到去湿气的作用
反而可能还会加重症状
3.经常运动
多做户外运动;早卧早起,适当秋冻
筋骨关节的僵硬、涩滞不利肝胆的疏泄
重点在舒展筋骨关节,增加身体柔韧度
推荐适度有氧、瑜伽,五禽戏,太极拳、普拉提
4.饮茶选凉性
祛湿热茶饮以青茶、凉性茶为佳,通常有陈皮、莲子心、绿茶、荷叶茶等
5.中药稳固
中药调理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
湿重: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等。
热重: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
6.经络梳理
经络梳理首选背部膀胱经的刮痧,走罐等
同时胆经、脾经上的穴位也可以多疏通
抵抗湿热质是一个长久战,需要坚持不懈,调理好后精力充沛、面色如初、口无异味、生理健康、心舒气爽,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更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