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候湿热,适合细菌、病毒等繁殖,也是蚊虫等病媒生物活动高峰期,因此成为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提升市民防病意识,促进健康行为养成,结合疾病防控特点,市健促中心、市爱卫办给出四个重点提示。详见↓
警惕“虫虫危机”
渐入夏季,它来了,它又来了,“嗡嗡嗡”的它又来了。
每年夏季蚊子总不缺席,被它叮咬一个包,痒在身烦在心。
然而蚊子的危害可不止如此:伊蚊叮咬可能感染登革热。
登革热主要由“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每年5月至11月是登革热传播流行季,流行高峰是7月至9月。
一旦感染登革热,多会出现高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出血或休克。
因此,“防蚊灭蚊”就变得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几点,可以有效抵御蚊子“骚扰”:
☑ 注意环境清洁,除积水、勤打扫;
☑ 做好居室防护,安装纱门纱窗,正确使用灭蚊工具;
☑ 讲究个人防护,讲卫生、勤洗澡,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环保型驱蚊剂,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热头痛等及时就医。
除了蚊子,夏季还要防范蜱虫叮咬。
被蜱虫叮咬部位会出现红斑、丘疹,可能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
因此,建议户外活动穿着长袖衣服、长裤,尽量把裤脚塞进袜子,规范使用含有避蚊胺等成分的驱虫剂;活动后仔细检查身体,特别是皮肤褶皱处,若发现蜱虫叮咬,及时用镊子等工具小心取出蜱虫,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谨防“多病偷袭”
夏季还要注意谨防各种疾病的侵扰。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定期对餐具消毒;处理食品时保持清洁、生熟分开,肉蛋类烧熟煮透;少吃或不吃剩饭剩菜,吃之前应彻底加热。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不洁、腐败变质的食物。
同时,也要警惕呼吸道感染疾病,尤其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加强室内通风。若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且咳嗽末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时,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合理用药。
夏季因植物花粉传播,也是过敏性疾病高发的季节,过敏体质者可能会出现花粉过敏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皮肤瘙痒等,注意做好防护,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可佩戴口罩。
避免“高温烤验”
高温高湿天气下,人体容易大量出汗,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出现脱水、中暑等。
所以夏季建议多关注天气情况,及时了解高温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外出时间,尽量避免在炎热时段外出或剧烈活动。
如果外出,建议穿着轻薄、透气、浅色的衣物,佩戴防晒帽、太阳镜或打遮阳伞,减少阳光直射,做好防晒准备。
日常摄入充足水分,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果,保证能量充足。出汗较多时,适当补充盐分,保证电解质平衡,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
高温条件下作业,或白天长时间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合理调整工休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出现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时,立即撤离高温环境,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并补水;遇重症时立即拨打“120”,同时需要迅速降温。
夏季使用空调,应合理调整温度,尽量保证室内外温差不过大,避免贪凉感冒。定期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勿忘“旅行指南”
夏季是旅游旺季,有旅行计划者,需提前了解目的地传染病疫情和健康风险。
出行前,准备好常规衣物、水杯、毛巾等自用物品,同时建议随身携带必需药品、防蚊虫用品、口罩、酒精棉片等。根据天气变化,建议携带雨具、太阳镜、遮阳帽等。
旅行中,用餐前做好手卫生,多人共同用餐,主动使用公筷和公勺。
入住宾馆后,主动开窗通风。
出游中,注意防止蚊虫叮咬、跌倒、交通意外等。旅行期间如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出境游入境时,主动配合做好入境检疫,如实填写健康申报卡。旅行结束后,如果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并如实告知旅行史。
编辑 / 陈露露
来源 / 上海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原标题:《奉上四点“防病提示”,助你夏季保健康》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奉上四点“防病提示”,助你夏季保健康
夏季防病小常识 夏季保健指南
夏季幼儿如何保健 中医提醒预防四种疾病
奉贤三月健康风险提示|这些疾病值得关注,请注意防范!
【健康提示】6月卫生防病提示:科学防护,健康度夏
奉贤疾控丨一月健康风险提示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发布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提示
中医提醒:夏季保健要注意防中风
中医四季养生要点
一份夏季预防肠道传染病健康提示来了!
网址: 奉上四点“防病提示”,助你夏季保健康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06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