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鱼类的营养价值与食用指南:哪些鱼值得推荐,哪些需避免?

鱼类的营养价值与食用指南:哪些鱼值得推荐,哪些需避免?

邵逸夫医院提醒您:关注我们,掌握更多健康知识。
“多吃点鱼,聪明!”这句话可能许多人小时候都听过,长辈们常常以此鼓励我们多吃鱼。确实,鱼肉不仅口感鲜嫩、美味无比,更被誉为营养宝库,因此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然而,你是否了解,鱼身上哪个部位才是真正的“营养之王”?每周适宜摄入多少鱼肉?吃鱼还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好处?又有哪些鱼类可能不适合食用?

适量吃鱼,降低死亡风险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相较于每周食用鱼类03份(每份50克)的受试者,每周食用鱼类46份的受试者,其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15%,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更是减少了23%。这得益于鱼类中所富含的多种心血管保护性营养,例如多不饱和脂肪酸(包含ω-3脂肪酸和α-亚麻酸)、维生素D以及硒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吃鱼越多越好。当每周食用鱼类达到710份时,全因死亡率仅降低8%;一旦超过11份,增加的摄入量与死亡风险之间便无显著关联。因此,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每周食用鱼类2次或摄入300500克鱼肉是较为适宜的选择。
除了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和降低死亡风险外,经常食用鱼类还带来以下诸多益处:

预防糖尿病肾病
一项由英国剑桥大学学者在2.2万名中老年人中展开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若每周食用鱼类两次,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的风险。研究结果显示,与每周吃鱼不足一次的糖尿病患者相比,那些每周吃鱼超过一次的人,其蛋白尿出现的几率显著降低。研究者推测,这可能是由于鱼油对血脂的改善作用,或是鱼肉中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对肾脏的保护效应所致。预防结肠癌
一项长达15年的跟踪研究,由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研究者对欧洲47.6万名成人展开,揭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那些每周食用鱼肉超过357克的人,相较于每周摄入少于63.49克的人,其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显著降低了12%。这一结果可能与鱼肉中富含的ω-3脂肪酸所展现出的抗炎特性密不可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如深海油性鱼种——三文鱼、凤尾鱼、鲱鱼、沙丁鱼、鳟鱼以及鲭鱼等,可能是这一发现的关键所在。睡眠质量与智商水平
研究显示,每周食用鱼肉不少于两次的孩子,在智商测试中的得分,相较于那些“很少”或“从不”吃鱼的孩子,平均高出4.8分。此外,增加鱼肉摄入(每周至少一次)对老年人而言,可以降低痴呆及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这得益于鱼肉中富含的DHA,它不仅有助于神经网络的构建和信息传递速度的提升,还能对受损的脑细胞进行修复。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深海鱼,我们日常所见的海鱼和淡水鱼,其营养价值亦不容忽视,且性价比相对更高。

对症吃“鱼”,营养价值更凸显

不同的鱼类,其营养特点各有差异。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鱼类,能更好地发挥其食用和养生价值。例如,带鱼作为一种相对平价的海鱼,却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钙质。因此,在食用时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营养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鱼类,以实现营养的均衡摄入。
① 带鱼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较于普通的淡水鱼更高;
② 在众多动物性食物中,带鱼的含钙量脱颖而出,稳坐第二把交椅,远超鸡鸭及猪牛羊等常见肉类;
③ 带鱼还携手两种补钙“黄金搭档”——维生素D和镁,共同助力身体对钙的吸收,为降低骨质疏松风险添砖加瓦。

接下来,我们聊聊黑鱼。黑鱼体内富含的辅酶Q10,被誉为心脏的“动力之源”,它能强化心脏功能,为心脏注入更多氧气与能量,从而预防突发性疾病。同时,辅酶Q10还是皮肤的好帮手,能延缓衰老进程并缓解疲劳。

最后来看看鳜鱼。鳜鱼的嘌呤含量相对较低,是少数低嘌呤水产之一。对于非急性发病期的痛风患者来说,适量食用鳜鱼是较为安全的选择。但请注意,任何食物的摄入都应适量,不可贪多。

不同部位,营养各异

鱼身上隐藏的“营养宝库”

鱼鳔——营养宝库中的珍品

在鱼的众多部位中,鱼鳔常常被忽视。然而,这个小小的部位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6%~79%,远超许多其他食物,同时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却相对较低。因此,鱼鳔堪称营养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鱼头——营养丰富的食材
鱼头虽然在日常烹饪中常被当作主料,但其营养价值却鲜为人知。事实上,鱼头是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B1等多种关键营养素的宝库。以我们熟悉的剁椒鱼头(以胖头鱼为例)为例,其鱼头部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8.32%。除此之外,鱼头还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类物质,这些成分对于婴儿的大脑发育大有裨益,甚至有助于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鱼头的胆固醇含量也相对较高,因此食用时需适量控制。
鱼皮——鲜美且营养的食材
鱼皮不仅口感鲜美,还富含蛋白质和胶原蛋白。以红鳟鱼为例,其鱼皮中胶原蛋白的含量可高达80%以上,远超其他食材。此外,鱼皮中还含有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风味物质,这些氨基酸的含量高达11.8%,为鱼皮带来了独特的美味。然而,食用时需特别小心,鱼胆是绝对不能食用的。因为鱼胆中含有大量的胆盐、毒素和组胺,误食可能导致肾脏衰竭、肝脏病变,甚至威胁生命。因此,在处理和食用鱼时,务必谨慎去除鱼胆。

吃鱼需谨慎,四种情况应避免

首先,未煮熟的鱼存在安全隐患。食用未煮熟的鱼可能导致寄生虫感染,因此在烹饪过程中务必确保鱼肉完全熟透。同时,为了避免交叉污染,不要将未煮熟的鱼与其它食物的盘子混放。
其次,过度油炸的鱼虽美味却不利于健康。例如,烤鱼虽然口感诱人,但高温煎炸过程中会产生自由基、苯并芘等有害物质,以及致癌物杂环胺。此外,鱼中的营养元素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高温下也会遭到破坏,从而影响营养的吸收。因此,建议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关注健康问题。

No.3
腌制的咸鱼

在腌制咸鱼的过程中,亚硝酸盐会与腌制品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发生反应,生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长期摄入会扩张血管、使血红蛋白变性,并显著增加致癌风险。因此,虽然咸鱼美味,但为确保健康,建议大家选择其他烹饪方式。

No.4
野生鱼

由于野外环境复杂多变,塑料微粒、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等潜在风险无法预测。此外,野生鱼还可能携带有毒菌、藻类或寄生虫。因此,为保障安全,不建议随意食用野生鱼。

健康吃鱼,牢记这两点

鱼肉确实营养丰富,但若食用方式不当,不仅无法获得应有的益处,还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因此,在享受鱼肉的美味时,我们务必牢记以下两点:

鱼肉并非红肉替代品

红肉,如猪肉、牛肉等,常因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而受到质疑。然而,红肉所提供的能量是鱼肉无法比拟的,尤其是铁元素的含量。因此,我们不应完全摒弃红肉,而应将其与鱼肉等白肉搭配食用,以保持营养的均衡。建议每日摄入约75100g鱼肉或鸡肉,同时搭配5075g红肉,以确保营养的全面。

相关知识

鱿鱼干炖汤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鱼肉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鱿鱼须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鱿鱼的营养价值与食用禁忌
鲤鱼有哪些营养价值和禁忌
鱼类营养价值
鱿鱼丝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孕期补钙指南:哪些保健品值得推荐?》
吃鱿鱼丝会胖吗 鱿鱼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鱼类的营养价值与健康饮食建议

网址: 鱼类的营养价值与食用指南:哪些鱼值得推荐,哪些需避免?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08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