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星选计划#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我跟你们讲啊,每天早上起床,好多人第一件事儿就是往厕所冲。这事儿看着平平无奇的,其实和咱们的健康关系可大啦!排便可不只是身体把那些没用的东西排出去这么简单,它就像是肠道健康的“晴雨表”,能反映出肠道的各种状况呢。
咱们的肠道,那在身体里的地位可太重要了。它既是消化食物的关键器官,差不多得负责99%的营养吸收,又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70%的免疫细胞都聚集在肠道里呢。肠道里有无数的微生物,它们组成了特别复杂又精巧的肠道菌群。这些菌群能帮助消化吸收、合成维生素,还能调节免疫功能。
就像有些细菌,能把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分解掉,产生短链脂肪酸,这对肠道细胞的健康至关重要。而且肠道细菌还能合成维生素K和部分B族维生素呢。肠道还是抵御病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它有一套由机械、化学和免疫部分组成的屏障,能挡住那些有害的东西,不让它们进到身体里。
肠道和肝脏之间通过血液、胆汁还有神经信号,形成了一个“肠肝轴”,这对维持身体的代谢平衡、免疫功能,还有整体健康都有很大作用。另外,还有个“肠-脑轴”,肠道菌群能通过产生神经递质,像5-羟色胺,还有短链脂肪酸,影响大脑的功能和咱们的情绪。反过来,咱们心里的压力、情绪状态也会影响肠道健康。这么重要的肠道,它的健康状况很大程度上都能从排便习惯里看出来。
说到排便习惯,它真的是肠道健康的重要标志,这里面包括排便次数、大便的形状、颜色,还有气味这些方面。不同年龄段的人,正常的排便频率不太一样。
成年人呢,一般每天1-2次,也有一部分人2-3天一次,只要大便的性状正常,排便的时候也不困难,这都算正常。婴幼儿要是吃母乳的话,每天排便3-5次,甚至更多都有可能;吃奶粉的婴幼儿,每天大概1-3次。儿童和青少年每天1-2次,老年人肠道蠕动功能变弱了,1-3天排便一次也算正常。
排便次数要是不正常,那就可能意味着肠道出问题了。要是每天排便超过3次,或者每周排便少于3次,这就是肠道在给你发警报啦!我认识一个叫小张的朋友,他每天排便次数挺多,可大便却干结得很,嘴里还臭臭的,肚子也胀胀的。去医院一检查,原来是肠道菌群失衡造成的。
除了排便次数,大便的形状、颜色和气味也不能忽视。正常的大便应该是像香蕉那样的形状,颜色是黄色的,气味也不会太奇怪。要是大便干得像羊粪蛋儿似的,那可能就是便秘了,这一般和膳食纤维吃得不够、喝水少,还有缺乏运动这些因素有关。要是大便像稀水一样,那就可能是腹泻,肠道感染、食物中毒,或者肠道功能紊乱都可能引起腹泻。
就像小李,有一次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当天就开始频繁拉肚子,大便稀稀的,还肚子疼,这就是典型的肠道感染症状。很多人其实都察觉到自己排便有点不太对劲儿,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太清楚这些排便异常和肠道健康之间到底有啥深层次的联系。接下来,咱们就好好唠唠那些不好的排便习惯,对肠道都有哪些危害。
在生活里,有些排便习惯看着没啥大不了的,实际上却在悄悄地伤害肠道健康。憋便是大家比较常见的一个不良习惯。要是长期憋着不排便,粪便在肠道里待的时间太长了,水分就会被过度吸收,变得干结,同时,粪便里的毒素还会被肠道重新吸收。有研究表明,长期憋便的人,肠道里毒素的浓度会升高,得肠道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还有啊,排便的时候玩手机也是个大问题,它会让人分心,抑制排便反射,时间久了,就容易引发便秘。我有个同事小王,他每次排便的时候都习惯玩手机,一玩就是十几分钟,有时候甚至更久。后来他就发现自己排便越来越困难,每次都得费好大劲儿,才能把大便排出来。
这些不良排便习惯对肠道的危害可真不小。长期憋便不光可能导致便秘,还会增加肛肠的负担,让氨、硫化氢,还有大肠埃希菌这些有害的东西在肠道里滋生。这些有害物质会损害结直肠的黏膜,时间长了,患肿瘤的风险也会增加。另外,用力排便的时候,肚子里的压力会升高,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也跟着上升。对于那些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老年人来说,这很容易引发心源性意外,严重的话,还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呢。
既然知道了不良排便习惯危害这么大,那到底什么样的排便习惯才是健康的呢?又该怎么养成健康的排便习惯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详细说说。
先说说饮食方面啊,饮食对肠道健康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咱们得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每天大概摄入25-30克比较合适。像菠菜,每100克里面就含有2.2克膳食纤维;西兰花每100克有1.6克;苹果,一个中等大小的,里面就有2.4克膳食纤维;还有全谷物食品,燕麦每100克燕麦片里的膳食纤维能达到10.6克呢,这些都是补充膳食纤维的好食物。
除了吃这些,每天还要保证1.5-2升的水分摄入,早上起来喝一杯温水,能很好地润滑肠道。
合理搭配饮食也很重要。一日三餐要粗细粮搭配着吃,各种营养素都得均衡摄入。就拿早餐来说吧,可以把牛奶和燕麦、薏米搭配在一起吃,薏米能让粪便变得更柔软,方便排出。平时呢,要少吃那些高脂、高糖,还有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些食物吃多了,容易让肠道菌群失衡。
再讲讲运动。运动对肠道健康也很有帮助。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像散步、跑步、游泳这些,都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让肠道蠕动得更有力。除了有氧运动,腹部按摩也是个不错的方法。以肚脐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次按摩10-15分钟,能有效地促进肠道蠕动。现在很多人工作都很忙,经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对于这些久坐的人来说,一定要定时站起来活动活动,不然长时间坐着不动,对肠道可不好。
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对肠道健康意义重大。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去排便,像早上起床后,或者饭后半小时,这两个时间段胃结肠反射比较强烈,在这个时候尝试排便,更容易让身体形成条件反射。一般来说,早上起床后的30分钟内,胃结肠反射是最强的,这个时候去排便效果会更好。排便的时候一定要专心,别玩手机或者干别的事儿分散注意力,最好把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还有啊,排便姿势也很重要,深蹲式排便能让耻骨直肠肌自然放松,直肠肛门的角度会从90度变成135度,这样更有利于排便。要是家里没有那种蹲坑,可以在脚下垫一个小脚凳,模拟深蹲的姿势。
最后说说情绪调节。情绪和肠道健康的关系可紧密了。压力大、焦虑这些不良情绪,都会抑制肠道蠕动。有研究发现,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的人,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生率比心态平和的人要高出30%左右呢。我们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还有瑜伽这些方式来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每天花15-30分钟的时间冥想一下,放松放松身心,对改善肠道功能很有帮助。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肠道健康也非常有好处。
给你们讲个例子吧,有个叫小刘的朋友,之前一直被便秘困扰,大便干结,每次排便都特别困难。后来,他开始调整自己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每天早上还会喝一杯蜂蜜水。每周他都会坚持三次慢跑,每次跑30分钟左右。而且,他还养成了每天早上固定时间坐在马桶上尝试排便的习惯。
过了一段时间,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便秘问题明显改善了,大便变得规律又通畅。小刘的经历就充分证明了,只要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就能改善排便习惯,让肠道更健康。
不过呢,在养成健康排便习惯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刚开始改变饮食习惯的时候,可能会因为不适应,很难坚持下去;运动计划也可能因为工作太忙被搁置。但是,只要我们有决心,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要是担心膳食纤维摄入不够,就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零食,像坚果、果干之类的,这样随时都能吃。
对于那些工作忙的上班族来说,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比如爬楼梯,在办公室里做一些伸展动作等等。
健康的排便习惯对肠道健康真的太重要了。要是能长期坚持,肠道会变得更通畅,消化吸收功能也会增强,这样身体就能更好地吸收营养物质,免疫力也会提高,生病的风险自然就降低了。像那些一直坚持规律排便,饮食也很健康的人,他们肠道里的菌群会更平衡,能更好地抵御病菌的入侵。
现在大家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了,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人重视肠道健康,通过改善排便习惯,让自己的生活更健康、更美好。肠道健康和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它会影响我们的精力、情绪,还有每天的状态。所以啊,从现在开始,大家就行动起来吧,多关注自己的排便习惯,好好呵护我们的肠道。
参考资料:
【1】《“肠”轻松、常健康》;
【2】《研究发现:每天排便在这个次数,身体更健康》;
【3】《养生先养肠,送您肠道过冬的6个锦囊》;
【4】《勤加“练习”,让肠道畅游起来!|贤医健康说》;
【5】《如何保持肠道健康》;
【6】《肠道是健康的门户,保健康从肠道开始》;
【7】《如何保持肠道健康》;
【8】《四个让你按时排便的好习惯》;
【9】《排便也是我们需要关心的事情!》;
【10】《这样排便,预防痔疮》;
【11】《有屁就放,有屎就拉,自然才是王道。》;
【12】《身体恢复完美状态》;
【13】《每天都要去拉屎》;
【14】《便秘对身体不好,还容易增加肠癌的发病几率,今天徐医生就教大家几个排便小方法》;
【15】《肠道是健康的基石》;
【16】《适时空空肚子也是不错的!》;
【17】《建立排便习惯应注意哪六大问题?》;
【18】《便秘的生活习惯调理拉-拉好习惯》;
【19】《便秘肠道健康健康养生健康科普》。
相关知识
大便次数与长寿有关!研究发现:每天排便在这个次数,身体更健康
如何维护肠道健康 3大养生妙招呵护肠道健康
警惕这3种身体信号!可能预示肠道健康问题,建议及时检查
几天一次排便算正常?别只看频率,肠道健康要看这5个指标
如何呵护肠道健康
一天大便3次和3天一次,哪个更危险?几天排便一次才健康?
健康与大便次数有关?健康的人,每天排便在这个次数?
【世界肠道健康日】警惕身体发出的警示,关注肠道健康
每次排便只需要3分钟 便后收缩肛门
医生发现:每天排便在这个次数,身体更健康
网址: 每天排便超3次或少于3次需警惕,如何呵护肠道?看这里!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11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