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毛爸,终于要交作业了:
不废话了,直接进入正文哈。
1. 钙片
1)绝大部分健康的婴幼儿,都不需要专门吃钙片(或其他钙类补剂)补钙,日常饮食中钙的摄入已经足够了。
2)老人、更年期女性、孕妇,日常需要比其他群体摄入更多的钙,但也是以食补为最佳。在日常饮食钙摄入不够的情况下,再考虑额外的钙类补充剂。哺乳期妈妈、9-18岁的青少年等群体,也同理。
3)钙类补充剂都有每日上限的,长时间大量超上限,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日常膳食钙则不会。
4)钙片不是越贵越好,结合自己胃的健康程度,选择相应的正规产品即可。
5)我们的问题不是钙少,而是钙不易被吸收。充足维生素D的摄入,对钙的吸收则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维生素D
1)卫健委亲自下场向全民推荐的补剂,原因是VD能促进钙的吸收。
2)具体年龄上,0-100岁都需要补。
3)最普通的那种就行,有些地方还能刷医保。
4)长时间大量超限摄入VD,可能会中毒。偶尔超限的话,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历史文章链接:。
3. 鱼肝油
1)注意,这里说的是鱼肝油,不是鱼油。鱼油在下文的第7部分。
2)鱼肝油的第一个概念:因为鱼肝油是最早用来补充VD的产品,久而久之,就成了VD补剂的通俗叫法。
3)鱼肝油的第二个概念:真正从鱼肝中提取的确实含有维生素D的产品,但和纯VD补剂相比,补充效率低一些,并且,口味不好,吃多了还可能导致维生素A中毒。可现在还有很多不良商家,直接把这种产品包装成「价格高很多倍的,比纯VD补剂更高级的VD食补神器」,那就是纯智商税罢了。
4)还是老老实实买纯VD补剂就好。
4. 复合维生素
1)如果饮食均衡,不需要专门额外补充复合维生素。反之,长期饮食不均衡的,可以考虑补充。
2)但是,不能因为长期有规律地补充复合维生素,就故意让自己饮食不均衡,这样就本末倒置了。长期不均衡饮食,不仅仅会造成各种维生素缺乏,同时还会带来其他很严重的问题。所以,最根本的还是要追求膳食平衡,千万不可本末倒置。
3)上班族吃吃复合维生素软糖没问题,但我个人不建议给孩子吃,因为会造成龋齿的风险,还可能让孩子养成嗜甜的习惯。医院十来块的复合维生素,就挺香的。
4)如果一定要给孩子吃复合维生素软糖,那一定要做好防止【孩子一下午独自一人吃掉一整瓶】的措施。
5. 叶酸
1)简单粗暴理解的话,可以把叶酸理解成维生素B的一种——维生素B9。
2)大家都知道(整个)孕期都需要补充叶酸,但其实,也建议受孕前1-3个月补充叶酸——如果能做到肯定最好,因为没人知道自己哪天怀孕。
3)我查了很多资料,都没有人/机构能说清楚,哺乳期是否需要补充叶酸以及为啥需要。考虑到补充叶酸过多并没有啥危害,所以哺乳期也可以考虑和孕期一样的补充剂量。
4)几块钱的叶酸片和非常贵的叶酸片没有区别。
5)其实国内有免费的,2009年以后,卫健委就开始为备孕妈妈提供免费的叶酸片,以预防新生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具体可以问一下当地的妇幼保健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果没有的话,可以投诉。
6. 锌
1)VD促进钙吸收,锌则负责调节人体内蛋白质的稳定性和降解速率。
2)很多日常饮食中都含有锌,所以绝大部分饮食正常的孩子和成人,都不会缺锌,更无需额外补锌。只有医生说需要补锌的时候再补锌。
3)长期大量超限摄入锌,也会锌中毒。不过锌中毒的门槛,比维生素要高很多。所以一次性补了很多的话,也不需要太担心。
4)有的医生说儿童急性腹泻的时候,除了补液盐外,还需要补锌,目的是缩短腹泻病程。但也有医生持不同意见。关于这点,毛爸觉得,家庭和睦优先考虑。
5)虽然不建议,但如果真的决定日常给孩子额外补锌,那一定不能选择甘草锌,而是要选择其他锌(比如葡萄糖酸锌)。因为甘草锌有一定的副作用,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肾脏健康。
7. 铁
1)绝大部分健康的成年人都不需要专门去想补铁这件事,只要日常饮食中,吃吃红肉、动物肝脏、鸭血粉丝汤……等等,铁的摄入就是足够的。
2)但有个问题,如果因为身体或者minzuzongjiao原因,很少吃红肉、动物肝脏、动物血……等补铁最高效的食物,并且觉得自己缺铁性贫血,那直接去医院咨询医生。
3)婴儿6月龄开始添加辅食后,是国际公认的最需要补铁的阶段,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建议都有细节差异。
4)全球只有美国建议从4月龄开始给孩子补充铁剂。
5)咱们国家建议母乳吃到6月龄,之后加辅食。6月龄开始添加辅食后,通过含铁量高的食物(比如红肉泥)食补就行。如果小家伙吃得很棒,后面就从日常膳食中获得就好了。诸如早产儿、双胞胎……或其他特殊情况的,直接寻求医生建议。
8. 乳铁蛋白
1)母乳中的乳铁蛋白,对孩子确实非常好,而且不仅仅是提升免疫力这一个好处。
2)但母乳中的乳铁蛋白对孩子好,不代表单独吃乳铁蛋白或者吃添加了乳铁蛋白的奶粉也有相应的好处。
3)只有轻微的证据表明,单独补充乳铁蛋白会降低早产儿因吃奶粉造成的败血症的风险。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单独补充乳铁蛋白(或添加了乳铁蛋白的奶粉)会提升孩子的免疫力。
4)奶粉营销会让很多人误以为,添加了乳铁蛋白的奶粉比母乳好——不提奶粉中的乳铁蛋白到底有没有作用了,单说奶粉补充乳铁蛋白的效率,就比母乳差多了。
5)营销行业真的不缺天才,就比如,很多软文会说【乳铁蛋白像爸爸,益生菌像妈妈】这么一句话……我的天哪,高,实在是太高了。
之前专门做过一个视频:
9. 免疫球蛋白
1)免疫球蛋白是在疫情期间炒起来的,当时就有很多循证医生说对治疗新冠无效,个别地方官媒当时也有下场说的。
2)现在很多家长很大胆,所以市面上主要有三种关于免疫球蛋白的产品。一种是需要注射的免疫球蛋白。一种是含有免疫球蛋白的牛羊初乳类制品。一种是和益生菌组合在一起的补剂类产品。
3)第一种产品,既是处方药,还是血液制品。你们真的敢给自己注射吗?你们注射前真的连说明书都不看的吗?是哪个医生或药店敢在无处方的情况下卖给你们血液制品?大家在追求保健的路上,已经风魔成这样了么?
4)第二种产品,还不如添加了乳铁蛋白的奶粉呢——奶粉里的乳铁蛋白效果先不提,最起码人家是真的有乳铁蛋白;所谓的牛初乳羊初乳驼初乳,你确定你们真的有免疫球蛋白吗?你确定你们真的是初乳吗?
5)总结一下:免疫球蛋白的注射类药品,副作用很大,只适用于特殊的病人。不需要注射的其他类免疫球蛋白产品,和乳铁蛋白的道理一样——人体内的有用,不代表外补的也有用。
10. DHA
1)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人体必需的一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包括视网膜在内的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
2)虽然DHA能促进视网膜和大脑神经发育,但是,不代表, DHA就能让大脑变得更聪明,能让孩子不近视——这完全是两码事。
3)大脑神经系统的髓鞘在3岁前基本成熟,所以从怀孕后3个月到孩子3岁前,都要保证足量的DHA摄入——就算是在这个阶段,只要多吃海鱼就可以补够所需要的DHA(并且首先推荐这样补充)。但我们国家很多地区的妈妈,吃海鱼都不够量。所以在这个阶段,内陆地区的孕妈和产妈(更严谨点说,吃海鱼较少的孕产妇妈妈)都得额外补充DHA,然后再通过母乳来给孩子补充DHA。但是,在这个阶段,对孕产妈妈来说,更建议优先通过吃海鱼或其他富含DHA的食物来补充DHA,补剂次选。
4)3岁前停掉母乳以后,也是优先考虑通过日常吃海鱼来给孩子补充DHA——其实,有意识地时不时吃吃海鱼,DHA的摄入就基本是足够的。3岁后就不用太在意DHA的摄入了,需求量没那么高了,注意日常膳食平衡就好。
11. 鱼油
1)因为绝大多数DHA补剂都是从海鱼体内提取的,所以,鱼油可以理解为DHA的通俗叫法。
2)鱼油是鱼油,鱼肝油是鱼肝油,两个概念。鱼肝油的内容在前文第3部分。
3)鱼油之外,另一种常见的DHA是海藻油,作为DHA补剂来说,只要是合格的产品,鱼油和海藻油没有区别。另外,如果鱼油前面加了深海二字,也没啥特别之处。
4)DHA可能会低冠心病的风险,所以,如果家里有冠心病家族史的话,那家里的老人可以考虑日常多吃海鱼或其他富含DHA的食物来补充DHA。做不到的话,也可以考虑吃DHA补剂。
12. 叶黄素
1)叶黄素确实有那么一丁点用,但需要考虑针对什么人群。可如果说叶黄素能预防近视,那就是丧良心了。
2)大部分叶黄素软糖产品中的叶黄素含量,还不如煮面的时候多给娃放两片蔬菜来得多。换句话说:日常饮食中,只要时不时吃点绿菜,叶黄素很容易并且很轻松就能补充到位。
3)长期吃不到绿叶菜只能吃干粮的特殊工作者,可以考虑购买叶黄素补剂。
4)老年人日常对叶黄素的消耗比较大,如果日常摄入不够的话,可以考虑额外吃叶黄素补剂,以预防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相关疾病。
5)经常对着电脑屏幕加班的年轻牛马,只要日常偶尔吃绿菜,就不需要额外补充叶黄素补剂。
6)韭菜不壮阳,但是韭菜的叶黄素含量超级高。
关于叶黄素,毛爸的历史文章:。
13. 益生菌
1)有段时间,儿科医生经常开益生菌,现在有些地方有下降的趋势了。
2)无论啥类型啥型号,只要是益生菌,除了医嘱外,能不吃就尽量不吃,没必要。
3)许多益生菌产品,在宣传上都是在打擦边球或者偷换概念。
4)每个人的肠道菌群都不一样,所以确实有些益生菌会对有些人的肠道有用,这种情况下,不心疼钱的话,想吃就继续吃吧。
5)但是要注意,有些益生菌摄入有一定的风险,具体可以看毛爸相关的历史文章。
关于益生菌,毛爸最近的相关文章:
14. 益生元
1)简单粗暴理解的话,益生元是:不会被人体吸收,但是会被人体内益生菌吸收的物质。所以,在近些年的产品营销上,益生元都会和益生菌放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双益配方。
2)毛爸上面刚刚说了,益生菌除了医嘱外,能不吃就尽量不吃。那作为益生菌的好伴侣,益生元也同样如此。
3)从营销的角度来说,以后越来越多的奶酪棒都会搞所谓的双益配方——比如毛爸编辑部之前售卖的奶酪博士就有相关产品。但编辑部选择这类产品(无论以前还是以后),只会因为价格、口感、味道、安全与否来选择,不会认可对方的双益配方,更不会为双益配方等相近或相关的营销词汇背书。
15. 胶原蛋白肽
1)纠结了很久要不要写这个,因为毛商务说她未来想卖这个~~~
2)胶原蛋白肽的毛利很高,如果编辑部卖的话,真的能赚很多钱。而且我知道,本身你们很多人就已经在买了~~~
3)胶原蛋白肽其实就是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的胶原蛋白,但是,被人体吸收,不代表就能让你的肌肤变水嫩
4)你要说市面上有没有关于吃胶原蛋白肽能让肌肤变得水嫩的研究证明——肯定有,针对女性抗衰抗老变美的那几个大公司,总是能资助出各种研究。
5)哎呀,就上面这4段文字,我未来就损失了很多钱,心疼。
16. 辅酶Q10
1)这玩意的流行,其实也跟新冠有关。新冠之后,它又继续大卖的背后的消费心理:经常熬夜加班的人用它防猝死。
2)营销之神在辅酶Q10上又显灵了,现在很多人叫它心脏保护器和细胞发动机。
3)在人体内(请注意这个限定语),辅酶Q10确实为心脏和其他重要器官提供“能量”,并且在心脏中的浓度最高。
4)但是请注意两点。一、日常很多饮食中就含有很多的辅酶Q10,且人体自身就可以合成这玩意,一般来说,只要均衡饮食,就不会缺这玩意。二、辅酶Q10确实为心脏提供“能量”,但不代表体内的辅酶Q10越高,就对心脏越好。
5)所以,额外补充辅酶Q10,并不能防加班猝死。防加班猝死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加班或者少加班,以及规律作息,不熬夜,饮食均衡。
6)辅酶Q10 也是一种处方药,一般用于心血管疾病、肝炎、癌症等的辅助治疗。这种情况下,遵医嘱就好。
17. 虾青素
(空,目前研究还不够深入,先占个坑)
18. 麦角硫因
(空,目前研究还不够深入,先占个坑)
19. 赖氨酸
1)很多赖氨酸保健品的营销卖点都是可以帮助孩子长高。
2)赖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的一种,而且,人体不能自己合成,必须通过膳食获取。
3)但赖氨酸和身高发育或其他生长发育没有任何关系,如果硬要扯的话,赖氨酸缺乏,会让孩子食欲不振,进而影响身高,逻辑上也确实是通的——人不爱吃饭,肯定影响身高发育的呀~
4)日常饮食中,很多食物都可以帮助赖氨酸,所以只要均衡饮食,就不需要额外补充赖氨酸。
5)家庭和睦是第一位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吃吃赖氨酸保健品也没啥。但是,长期过量超限摄入赖氨酸,可能会造成赖氨酸中毒,严重的话还会休克。
20. γ-氨基丁酸
1)你们知道这玩意多贵吗?德国某个品牌,400多元一盒,我滴乖乖。
2)贵的原因也是因为声称可以帮助孩子长高。当然肯定没啥证据。
3)我们就假设γ-氨基丁酸真的可以帮孩子长高吧,但是也没必要花那么多钱买呀,日常饮食中很多蔬菜都有这玩意呀,比如,菠菜、西红柿、西兰花、大豆、小豆……都有,含量还不低,可以轻松获得,补充效果还比补剂要好,为啥要花那么多钱?
关于身高,插入一篇历史文章:《》。
21. 氨糖
1)很多氨糖保健品的营销卖点是,对中老年人的关节好,并且可以预防骨关节炎、促进半月板恢复。
2)氨糖的全称是氨基葡萄糖,保健品行业也叫软骨素。注意,不同名称卖的价格完全不同。去医院买氨基葡萄糖,十来块。去电商平台买氨糖,30来块。去电商平台买个软骨素,100多。
3)临床上会用氨糖来治疗全身各部位的骨关节炎,但也有医生持不同意见(认为氨糖对骨关节炎无效),所以关于这个氨糖是否具有相关功效,毛爸就不发表任何意见了。
4)但毛爸要说的是,10来块、30来块、100多的,其实都是同一种东西。如果已经决定了要买这个给老人吃,那可以带着老人去医院问医生买。
22. 接骨木莓
1)这玩意有个好名字,特别适合出现在武侠小说中~
2)果汁(或者干果产品)好喝的话偶尔喝一点没问题,但是要说它能提升免疫力,并且价格还奇高的话,那还是算了吧。
23. 石斛
1)这个涉及到地方产业了,我胆小,就不多说了。
2)喜欢的话买一点,就当为霍山的经济做贡献了。
24. 碳水阻断片(白芸豆)
1)相信我,如果真有一颗小白药片,可以减肥几十斤,那发明者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甭管是化学的还是生物的还是医学的。
2)但很明显,这个行业都在争抢搞笑诺贝尔奖嘛。
25. 褪黑素
1)褪黑素其实是一种激素。
2)有研究认为褪黑素可以参与调节人体昼夜节律和睡眠,但背后的原因并不明确。
3)只有天然褪黑激素分泌功能不正常时,服用褪黑素才会对睡眠有帮助。比如需要倒时差和上晚班的人,以及其他褪黑素分泌功能不正常的人。
4)不推荐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使用褪黑素。妊娠期和哺乳期也不推荐,除非医嘱要求。
5)吸烟会降低褪黑素的效果。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实话实说,比我想象中要难很多(原来以为两天就搞定了),花费了很多心血,各种资料都快翻烂掉了。 因为写这篇文章,我还熬了两个大夜,发烧了一次。用几年前的流行语来说:写完感觉自己被掏空了。
写得辛苦,改得也很辛苦,所以非常感谢指导我修改文章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名医生,还有我们编辑部的食品编辑毛八脚。
再就是,番茄妈建议我在每种营养品(保健品)后面都给出具体的食补建议和每日摄入上限要求。篇幅原因,这次就先到这里,后面再按照大家的要求,汇总修改——我预估计,应该会更新5-6版这个样子。
以前真的没说过这样的话,但毛爸写这篇文章,真的很辛苦。所以,如果觉得有用,请帮忙一键三连,谢谢大家。
相关知识
宠物保健品是不是“智商税”
保健食品都是智商税?这9种人可以买!
给宠物买保健品,又一种中产“智商税”?
什么是税优健康险?适合谁买?怎么抵税?
蛋白粉:智商税还是营养神器?
无糖汤圆、养生汤圆值得买吗?这是不是智商税?
春节给长辈送什么营养品?这7种值得买,不是智商税
燕麦奶是智商税吗?值不值得买?
POSITIVE HOTEL,一个咖啡味的保健品,靠颜值杀疯娱乐圈
问题减肥产品热销,消费者还要交多少智商税
网址: 公号圈卖疯了的25种保健品(营养品),谁是智商税?谁是值得买?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14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