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食物”一词近年来流行于饮食界,仿佛食品冠上这个名词,身价便不同凡响。联合早报向新加坡中医师请教,华人饮食中有没有接近西方超级食物概念的营养食材。受访的中医师指出,中医所提倡的营养学,看颜色,看气候,看个人需要,没有一种食物能够轻松解决我们的营养需要,要吃得健康还需多元化。
“超级食物”(Superfood)一词近年是饮食界的人气词汇,仿佛食品冠上这个名词,身价便不同凡响。能获得这一美誉的食材,一般被视为营养价值爆表,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多酚类(polyphenols)、维他命与矿物质,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延年益寿。像蓝莓、三文鱼、番茄、甘蓝、西兰花、燕麦、黑豆便广泛被称为超级食物。此外,近年健美族也推崇奇亚籽(chia seeds)、小麦草、枸杞子、绿茶等。
事实上,西方营养师对于利用“超级食物”促销食材的做法批评诸多,认为有误导消费者之嫌。首先,专业营养师认为不应突出一样食材,高抬它的营养价值,健康饮食应遵循营养均衡,摄取多样化食物才是健康长久之道。其次,一些商家声称某一类食材具备的健康效益未必有科学依据,消费者不应照单全收。
若从食品营养宣传角度谈论超级食物,能吸引偏食者接受新食物,扩大营养摄取选择,闪亮的名词包装无伤大雅。饮食健康的大原则离不开营养均衡,中西医强调营养摄取讲究多元化多选择,就是说,光食用所谓的“超级食物”未必能满足健康需求。
不同食材有不同功效
王琴中医师:西方的超级食物具备高抗性淀粉、高纤维、健康脂肪、抗氧化四大特点。(受访者提供)
春节期间亲友团聚,话题怎么会少了美食和保健。联合早报向中医师请教华人饮食中有没有接近西方超级食物概念的营养食材。受访的中医师指出,中医主张膳食平衡,提出“五色养五脏”,健康饮食讲究因人、因时、因地适宜。也就是说,中医提倡的营养学,看颜色,看气候,看个人需要,没有一种食物能够轻松解决营养需要,要吃得健康还须吃得多元化。
马光保健集团资深中医师王琴指出,西方超级食物具备高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高纤维、健康脂肪、抗氧化四大特点。她说:“中医恪守药食同源,食疗养生的古训。如果依据‘超级食物’是指营养丰富,低卡路里,可以抗疾病、增强体能,排毒抗衰老的天然食材定义,那么超级食物这方面的概念也只属于中医的食疗养生的一部分。”
莱佛士中医张伟娜中医师指出,“超级食物”更多的是一个行销词汇,可泛指各种宣称有益健康的食物,专业的医师及营养师通常并不会使用这个词汇。
张伟娜中医师:“超级食物”更多的是一个行销词汇,可泛指各种宣称有益健康的食物。(受访者提供)
她指出,中医认为每一种食材都有各自的特性,以及寒热温凉上的偏性,故而中医并不主张偏食某一种或某一类食材。按照中医营养学原理,不存在所谓的“超级食物”,中医更讲究膳食平衡,即从各种不同的食材中汲取更为全面、均衡的营养。
中医营养学的大原则是“平衡”。养生保健的学问就在如何根据个人不同的健康条件,同时观照气候变化、地理差异,从各色各样的食材中摄取营养。
宝中堂中医药中心黄月增中医师说:“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功效,一般谷类食物滋养人体,动物食品补益脏腑,蔬菜水果可副食补充。这样适当比例配制的膳食不但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也可避免食物偏嗜,保持身体健康、防治疾病。”
黄月增中医师:不同食材有不同功效,谷类滋养人体,动物食品补益脏腑,蔬果副食补充。(受访者提供)
张伟娜说,中医最古老的养生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俗称五谷杂粮,泛指各种主食食粮,包括谷类(如水稻、小麦、玉米等)、豆类(如大豆、蚕豆、豌豆、红豆等)、薯类(如红薯、马铃薯)及其他杂粮,是维持生命机体的基本食物,供给身体基本营养。
“五果”泛指各类水果,作为生命机体营养的补助,具有健助脾胃效益。
“五畜”泛指畜、禽、鱼、蛋、奶之类的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可补充植物蛋白质的不足。“五菜”泛指各类菜蔬,能营养人体、充实脏气,使体内各种营养素更完善、充实。
张伟娜说:“菜蔬种类多,根、茎、叶、花、瓜、果均可食用。它们含丰富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也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
以五色养五脏
中医不但区分不同食物种类的健康效益,对食物的颜色也有所讲究,说明饮食多元的重要。
彭亚伶中医师:中医所谓的超级食品往往指口感的喜好代表身体对某类元素的需求。(受访者提供)
彭亚伶医师说:“中医没有所谓的超级食品,中医认为需要以五色养五脏,任何食物只要是人体所需的都不可或缺。”
她说:“中医所谓的‘超级食品’往往指口感的喜好代表身体对某类元素的需求。换句话说,喜欢常常就是需要。如胃里有火,吃辣椒和生姜的时候,就会觉得很辣、难受。但是,你的胃寒,吃辣椒和生姜时就会觉得很好吃,吃了舒服,因为辣椒和生姜都是温性食物,起到除湿与发散风寒的作用。对个人体质有益就是中医的超级食品。”
中医养生理论根据五行(木、火、土、金、水)学说,把自然界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绿、红、黄、白、黑)与众多事物属性联系起来,说明人与自然的关联。一些养生达人提倡每餐吃五种颜色,便来自中医五色养五脏的理论。
《黄帝内经》中记载,绿色养肝;红色补心;黄色益脾胃;白色润肺;黑色补肾 。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五种颜色(绿、红、黄、白、黑)各入不同的脏腑,各有不同的作用。不同颜色的食物,养生保健的功效不尽相同,属性也不相同。华人的家常菜如番茄鸡蛋紫菜豆腐汤,集合了红(番茄)、黄(鸡蛋)、白(豆腐)、黑(紫菜),再加点绿色的香菜,那就五色齐全,符合营养要求了。
根据体质选择饮食
“超级食物”受追捧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宣传口号打出了预防疾病、抗衰老的旗号。中医饮食营养学虽没有“超级食物”的概念,但中医运用食物预防与治疗疾病,延缓衰老作为一门学科,在现代预防医学中占有一席位。
刘佩菱中医师:中医结合食物的性味,因人、因时、因地适宜地选择食材。(受访者提供)
鹏瑞利中医管理有限公司刘佩菱中医师说,中医结合食物的性味,即寒热温凉,再根据因人适宜、因时适宜、因地适宜的原则,选择食材,发挥食物的营养效益。
中医提出“因人适宜”,认为每个人各有不同的体质偏向,常见的有气虚体质、血虚体质等。通过食物挑选适合个人体质的食品,便对身体有益。许多现代人气血两虚,应少果汁、沙拉,多红枣或北芪红枣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