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中药行业周报:医保商保“双目录”双轨并行 部分集采中选中成药再降价

中药行业周报:医保商保“双目录”双轨并行 部分集采中选中成药再降价

  核心要点:

      市场表现:上周中药Ⅱ上涨1.27%,医药板块延续普涨态势,中药涨幅靠后根据wind 数据,上周(2025.06.29-2025.07.05)医药生物报收7952.02 点,上涨3.64%;中药Ⅱ报收6383.03 点,上涨1.27%;化学制药报收12684.34 点,上涨5.03%;生物制品报收6353.41 点,上涨4.4%;医药商业报收5098.04 点,上涨2.47%;医疗器械报收6204.35 点,上涨2.16%;医疗服务报收5523.93 点,上涨4.47%。医药二级子板块延续普涨态势,化学制药、医疗服务、生物制品涨幅居前,中药涨幅靠后。

      从公司表现来看,根据wind 数据,表现居前的公司有:九芝堂、佐力药业、康惠制药、启迪药业、贵州百灵;表现靠后的公司有:马应龙、济川药业、东阿阿胶、华润三九、ST 香雪。

      估值:上周中药板块PE(ttm)为27.57X,PB(lf)为2.28X根据wind 数据,上周中药PE(ttm)为27.57X,环比上升0.34X,近一年PE最大值为30.13X,最小值为22.58X。PB(lf)为2.28X,环比上升0.03X,近一年PB 最大值为2.65X,最小值为1.99X。PE 处于2013 年以来29.53%分位数,PB 处于2013 年以来5.37%分位数。

      上游中药材:中药材市场持续产新,量增价跌根据wind 数据,中药材周价格(2025.06.24-2025.06.30)总指数为238.07 点,周价格定基总指数较前一周下跌0.5%。从中药材十二大类来看,呈现出4 涨8 跌的态势,其中,植物叶类药材价格指数跌幅居首。近期中药材市场持续产新,量增价跌,多数品种呈现疲软态势,叠加部分地区降雨量增加,中药材市场行情呈震荡走势。

      医保商保“双目录”双轨并行,部分集采中选中成药再降价6 月30 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7 月1 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5 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和《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并修订完善了《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医保目录”与“商保创新药目录”在政策设计上实现双轨并行,允许企业同步申报、动态调整。

      医保目录征求意见稿对基本目录中成药进行调整。目录外的中成药,若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且具备特定情形之一,可申报纳入基本目录,包括:(1)2020 年1 月1 日至2025 年6 月30 日期间,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新通用名药品;(2)2020 年1 月1 日至2025 年6月30 日期间,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适应症或功能主治发生重大变化,且针对此次变更获得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药品;(3)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的药品;(4)纳入鼓励仿制药品目录或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且于2025 年6 月30 日前,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药品;(5)2025 年6 月  30 日前,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罕见病治疗药品。目录内的中成药,应申报的条件包括:(1)符合2025 年12 月31 日协议到期且不申请调整医保支付范围的谈判药品;(2)2025 年12 月31 日协议到期且适应症或功能主治未发生重大变化,因适应症或功能主治与医保支付范围不一致,主动申请调整支付范围的谈判药品;(3)2020 年1 月1 日至2025 年6 月30 日期间,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适应症或功能主治发生重大变化,主动申请调整医保支付范围的药品。

      此外,目录内的中成药,若为协议有效期内未按约定保障市场供应的谈判药品,近3 年未向医保定点医药机构供应或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上无交易量的常规目录药品,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药品等情况之一,将重点考虑调出基本目录。此次调整还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纳入调整范围。目录明确了中成药的调整标准。

      药智数据显示,2025 年截至6 月30 日,获批上市的中药新药共有14 款,其中9 款为独家品种,新获批独家药品有望纳入新版医保目录。

      此外,7 月3 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相关中选药品信息变更的通知》,将集采中选药品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红花注射液价格下调,并自7 月4 日起生效。此次注射用双黄连(冻干)调整前价格为19.7元/支,调整后为12.45 元/支,降幅达36.8%;红花注射液(20ml)调整前为74.98 元/支,调整后为50.64 元/支,降幅达32.5%。这两个产品均通过“非报价代表品”中选,中选后再次降价或为了缩小与同品种之间的价差。第三批全国中成药集采规则引入价格纠偏机制,但仍存在优化空间,尤其是非报价代表品种,2025 年第四批中成药集采将适时启动,规则或将进一步完善,价差或将进一步缩小。

      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行业“增持”评级,建议关注三大主线。

      主线一:价格治理。价格治理之下,集采、医保谈判、药价比等政策的大方向即降价,行业内部分化或更加明显,具备竞争优势的品种及企业有望实现以价换量。(1)集采建议关注价格降幅、院端市场份额及研发创新能力。我们认为独家品种且在院端销售规模较大、企业研发能力较强更易实现以价换量,获得增量需求。(2)医保谈判和医保目录调整,建议关注价格降幅和新增进入医保目录的品种及企业。研发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和独家品种,有望通过以价换量获得更大的增量市场,带来增量需求。(3)基药目录自2018 版以来一直未有调整,2025 年基药目录调整有望进一步推进。建议关注基药目录调整进度,鉴于医保目录与基药目录可能形成的协同效应,已纳入医保的非基药有望率先入基,建议重点关注“医保+非基药+独家” 品种。(4)“四同”“三同”“二同”“一同”及药价比在横向纵向形成价格联动,在线上线下形成价格联动,拥有渠道和产品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实现以价换量,在提升市占率的同时获得增量需求。

      主线二:消费复苏。消费复苏之下,我们看好宏观经济回暖及内需刺激带来的消费类中药销量的恢复。人口老龄化和居民健康意识提升为消费类中药带来最大的长期驱动力,中药行业长产业链以及“防—治—养”的特点有望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我们看好拥有配方、原材料、品牌优势的品牌中药龙头企业,看好产业链延伸的消费中药。

      主线三:国企改革。中药行业国资控股企业占比明显高于医药行业整体水平,国企改革深化,投资机会来自提质增效取得的业绩增量。

      投资标的方面,建议关注:(1)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独家品种较多的企业;(2)  受集采影响较小的企业;(3)“医保+非基药+独家”品种;(4)品牌力、产品力强的品牌中药龙头企业;(5)国企改革带来的提质增效及业绩增长。推荐佐力药业(集采以价换量效果明显)、片仔癀(品牌中药龙头)、寿仙谷(区域品牌中药)。

      风险提示

      (1)包括行业集采等在内的政策趋严,导致中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2)上市公司在研产品进展低于市场预期;

      (3)医保和基药目录中中药占比提升低于市场预期。

相关知识

中药饮片集采:机遇与挑战并存,行业何去何从?
现场!医保局:商保目录“靴子落地”,高价创新药迎新出路!
商保创新药目录被正式纳入!2025国谈方案开始征求意见 创新药“双出口”并行开启
机器人行业周报:海尔成立机器人事业部 工业与家政服务双轨并进
中药集采加速!2年内,中药饮片TOP100将纳入集采?
​​“卖房凑药费”成过去,2025商保目录首启,高价药终于进入患者“可支付清单”?
商业健康保险药品目录背后的“加减法”
新华视点丨集采药大幅降价 如何保证降价不降质?
中国医保药品价格谈判回顾和展望
第十批集采降价凶猛 “地板价”药品质量如何保障?

网址: 中药行业周报:医保商保“双目录”双轨并行 部分集采中选中成药再降价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16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