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谣言粉碎机】关于药品不良反应,这些谣言你信了几个?

【谣言粉碎机】关于药品不良反应,这些谣言你信了几个?

从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

到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都体现所有药物都具有偏性

(“毒”即偏性)

正是源于这种古老智慧

“是药三分毒”的民间俗语世代相传

已内化为中国人的集体用药意识

咱普通百姓在服用西药时

也会自然而然地关注

“这个药伤不伤胃?”

“这个药伤不伤肝?”

等药品不良反应问题

但一些谣言也随之浮现

真假难辨,误导了许多人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合格药品、正常用法用量、有害反应。

谣言一

药品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

写得越多

药越不安全

❌❌❌“现在有些药,特别是一些新药,不良反应太多了,药品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都几页,这种药不安全!”

真相:药品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信息越详细,说明该药的研究越充分,安全性数据越透明。

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对不良反应信息书写有严格规定,所有已知的、可能的、常见和严重的不良反应都要写,包括临床研究和上市后监测发现的,涉及数据的,必须基于临床试验,鼓励用具体发生率(如“1%-5%”),避免模糊用词(如“偶尔”“可能”),避免因信息不全导致用药风险。

我们看到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很多、很详细,就是药品厂家严格执行了国家规定,就是为了让药品说明书从“免责文书”变成真正的“用药指南”。相反,某些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标注“尚不明确”反而可能隐藏未知风险。

谣言二

进口药比国产药更安全

不良反应更少

❌❌❌“进口药是全球顶尖药品企业研发的,高投入、高标准,不良反应少,更加安全!国产药为了省钱,原料低廉、生产工艺落后,不良反应多,不安全。这就是差距!进口药,贵是贵点,但为了健康值得!”

真相:无论是进口药还是国产药,只要通过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审批,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药品的安全性取决于生产工艺、质量监管和合理使用,而非简单以“进口”或“国产”划分。

服药后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还跟服药人的个体差异有关,如果你明确对国产药的主要成分过敏,换用进口药,同样会过敏。

谣言三

药品不良反应

都是药品质量问题导致的

❌❌❌“现在这个药价格太低了,肯定是药厂用劣质原料、偷工减料生产的!质量肯定有问题,以前哪有那么多不良反应,你看现在多的很。”

真相:我们前面已经知道,药品不良反应的其中一个关键词是合格药品,那些质量有问题的,根本不是合格药品,是假药、劣药、缺陷药品……简言之,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属性,质量问题是违法行为。

同理,过量服用药品发生的有害反应,也不能称之为药品不良反应,因为不是在正确的用法用量下使用的。

谣言四

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后

应该尽快停药

停药越早,伤害越小

❌❌❌“只要吃药后出现任何不舒服,比如头晕、恶心、起疹子,必须立刻停药!千万别听医生说什么‘再观察两天’,身体是自己的,感觉不对就赶紧停,等严重了就来不及了!”

真相:并非所有的药品不良反应都有“生命危险”,90%的轻微不良反应可通过剂量调整缓解或逐渐耐受,盲目停药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或戒断反应。

部分药物骤停更加危险,比如口服降压药,突然停用可能引起高血压危象。

药品不良反应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处理。通过分级处理,既能避免过度医疗(如轻度无需停药),又能及时阻断严重危害。

药品不良反应并非必然发生

科学认知和合理应用是关键

用药不适时

应询问医师或药师

不要自行决断

原标题:《【谣言粉碎机】关于药品不良反应,这些谣言你信了几个?》

相关知识

这十个食品谣言,你信了几个?
谣言粉碎机
关于减肥的5个谣言,你信了哪些?
【健康科普】这些减肥谣言,你信了几个?
食品谣言粉碎机健康生活不踩坑
【谣言粉碎机】“2021年度十大健康谣言榜单”揭晓
健康谣言粉碎机:微博微信健康正误大起底
【网络谣言粉碎机】疫情期间健康类谣言榜单来了!
十大食品安全谣言,你中招了几个
关于维生素AD的“谣言三连”你信了几个

网址: 【谣言粉碎机】关于药品不良反应,这些谣言你信了几个?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17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