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中富含的多酚类物质,包括多种不同的酚类及其衍生物,这些物质在茶树的新梢及其他器官中均有分布。这类物质被称为茶单宁或茶鞣质,是茶树独有的特征性成分,其总量在茶叶干物质中占比高达18%~36%。这些多酚类物质主要包括黄烷醇(儿茶素)类、黄酮类、黄酮醇类、花白素、花青素类及酚酸类,它们共同构成了茶叶独特的口感与品质。
01茶多酚的组成与意义
❒ 主要成分儿茶素
茶叶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是儿茶素,它占据了茶多酚总量的70%~80%,同时也是茶叶的关键特征性成分,在茶鲜叶干物质中的占比达到12%~24%。儿茶素可分为酯型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其中非酯型儿茶素C和GC的占比分别为10%和20%左右,而酯型儿茶素CG和GCG的占比则约为20%和50%。儿茶素的组合差异成为决定茶叶品质优劣的关键因素。通常,儿茶素含量越高,茶叶的滋味越浓烈;反之,则滋味清淡。
❒ 其他成分黄酮类等
黄酮类和黄酮醇类在茶叶中,黄酮醇及其黄酮苷类的含量占据多酚类总量的10%~12%,换算成茶鲜叶干物质则为3%~4%。黄酮类,亦被称为花黄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黄色素。黄酮苷类物质是绿茶汤色形成的关键成分。这些物质多呈现淡黄色至黄色。
❒ 酚酸类和花青素
茶多酚中的酚酸类是一类兼具酚性和酸性的化合物,主要由没食子酸、咖啡酸和鸡纳酸等缩合而成。这类物质在多酚类总量中占比约为13%~15%,换算成茶鲜叶干物质则为5%左右。花青素是一种色原烯衍生物,性质相对稳定。在茶叶中,其含量较低,约占干物质的0.01%,但在紫芽茶中可达到0.5%~1%。花青素则赋予茶汤颜色,尤其在红茶中有重要作用。花白素,又称稳定花青素或4-羟基黄烷醇,在新梢中的多酚类占比为6%~10%,即干物质的2%~3%。
02茶多酚类的风味特性
❒ 儿茶素影响风味
茶多酚中的儿茶素成分复杂多样,不同的儿茶素给茶叶带来不同的风味。简单儿茶素具有较弱的收敛性,口感不苦涩,而酯型儿茶素则收敛性较强,带有苦涩味。因此,儿茶素的组合差异成为决定茶叶品质优劣的关键因素。在各类茶叶中,绿茶的酯型儿茶素含量较高,涩味相对较重。然而,对于红茶来说,高含量的酯型儿茶素有利于“发酵”过程,进而促进品质的形成。
❒ 黄酮及黄酮醇影响
黄酮及黄酮醇大多不溶于水,但黄酮苷的水溶性较好。黄酮苷类物质是绿茶汤色形成的关键成分。值得注意的是,黄酮醇类化合物在制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自动非酶性氧化反应,会给绿茶的加工和贮藏带来不小的挑战。
❒ 花青素与花白素影响
含花青素较高的红紫色芽叶若用来制作绿茶,其品质往往欠佳,泡出的茶汤呈现褐绿色,叶底带有靛蓝色,且口感苦涩。然而,在红茶的加工过程中,花青素会经过氧化作用,但其对汤色的影响相对绿茶较小。若花青素含量过高,红茶的汤色和叶底会显得乌暗,从而影响品质。值得注意的是,花白素由于无色,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红茶的发酵过程中,花白素单体会被完全氧化,形成有色氧化产物,这些产物属于还原黄酮类化合物。
此外,茶多酚具有显著的自动氧化特性。新茶在存放过程中,其色泽会逐渐由绿翠转变为黄绿,汤色也会由绿亮变为黄暗,同时,茶的滋味会由浓爽变为浓醇,这些变化都与茶多酚的氧化过程密切相关。
相关知识
茶多酚感官性质及其对茶叶涩味的影响
茶多酚对蛋白质功能特性影响研究初探
茶多酚的组成及对健的影响:全面了解茶叶中的关键成分
红茶中的茶多酚含量及其对健的影响
茶多酚的特性、作用与健益处:全面解析茶多酚对身体的影响
茶多酚:茶叶中的健康与风味秘诀
茶多酚及其呈味特性
茶叶含茶多酚高好还是低好?全面解析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对健的影响
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茶多酚
详解:影响茶叶品质有关的化学成分
网址: 茶多酚对茶叶品质的关键影响与风味特性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17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