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 郝利芳
2024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开展“体重管理年”行动,倡导全民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防治慢性病,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响应国家号召,自觉地加入到了减肥大军中。
一些“胖友”们也会询问我及我周围的中医朋友,关于针灸、埋线减肥的效果如何?作为中医针灸科医生,我今天就为大家详细科普一下这项传承千年的绿色疗法——针灸减肥,帮助更多人了解如何借助中医智慧实现科学减重。
01
针灸减肥的中医原理
中医认为,肥胖多与脾胃失调、痰湿内聚、气血运行不畅有关。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达到以下作用:
1. 调节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代谢,减少“痰湿”堆积。
2. 加速气血循环:促进局部脂肪分解,提高基础代谢率。
3. 抑制异常食欲: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平衡饥饿素分泌。
现代研究也表明,针灸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强 leptin(瘦素)敏感性,从而帮助体重管理。
02
神奇的“掉秤三穴”
在针灸减肥中,天枢、大横、带脉被称为“瘦身黄金三角”:
01
天枢穴(脐旁2寸)
调理胃肠功能,缓解便秘腹胀。
02
大横穴(脐旁4寸)
健脾祛湿,改善腹部脂肪堆积。
03
带脉穴(侧腹部第11肋端下方)
专攻“游泳圈”,疏通腰腹气血。
每周2—3次针灸,配合红外照射或电针刺激,可显著提升局部代谢效率。
03
针灸减肥的“黄金搭档”
1. 饮食管理:建议遵循“三低一高”(低糖、低脂、低盐、高纤维),多食山药、薏米等健脾利湿食材。
2. 运动配合:推荐八段锦、太极等中医导引术,通过温和运动疏通经络,尤其适合体质虚弱者。
3. 埋线疗法:将可吸收羊肠线埋入穴位,持续刺激2—4周,适合工作繁忙、无法频繁针灸的人群。
4. 耳穴治疗:中医认为耳廓与全身经络、脏腑相连,分布着多个对应身体部位的反射区。刺激耳穴可通过经络传导调节相应脏腑功能(如脾胃、内分泌),改善代谢异常或食欲亢进。
现代研究认为,耳部神经分布密集,刺激耳穴可影响下丘脑摄食中枢,抑制饥饿感,同时调节交感神经兴奋性,促进脂肪分解。
04
埋线减肥:你需要知道这些
什么是埋线减肥?
埋线减肥疗法属于针灸的延伸和发展,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痛苦小,不用开刀,不用麻药,就诊次数少等优点。它是通过特殊的针具,将羊肠线或者是可吸收的蛋白线,注射式埋到人体特定的穴位上,通过刺激机体的经络穴位,起到塑身和减肥的功效。
这种减肥方法特别适合因为工作或生活原因不方便天天到医院针灸治疗的患者,因为穴位埋线只需15-20天来医院治疗一次。
常用穴位有哪些?
1.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同时也是胃经的下合穴,具有疏调阳明经气、通调肠胃的作用。埋线刺激足三里,可以调节胃肠功能,增强消化吸收,促进胃肠蠕动,从而帮助食物更好地消化,减少脂肪堆积。此外,足三里还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使体内气血运行更加顺畅,有助于脂肪的分解和排出。
2.丰隆穴:丰隆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具有通经活络、化痰消食的作用。中医认为肥胖与痰湿内阻有关,而丰隆穴能够化痰湿、消宿食,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出体内的痰湿和宿便,从而减轻体重。此外,丰隆穴还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使摄入的食物能够更好地转化为能量,减少脂肪的储存。
3.中脘穴:中脘是胃经的募穴,位于肚脐上方,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埋线刺激中脘穴,可以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增强胃肠的消化吸收能力,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堆积。同时,中脘穴还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出体内的宿便和毒素,减轻腹部脂肪的堆积。
适合人群:
1.脾虚痰湿型(体胖松软、易疲劳、舌苔厚腻)
2.气虚代谢慢型(怕冷、水肿、减肥易反弹)
3.局部肥胖明显者(如腰腹、大腿)
注意事项:
1.孕妇、皮肤感染者、对蛋白线过敏者不宜。
2.埋线后24小时避免沾水,3天内忌辛辣海鲜及剧烈运动。
3.可能出现轻微酸胀感,属正常现象;若局部红肿需及时就医。
05
科学减重,牢记三个“不”
1.不盲目追求速效:针灸减肥平均1疗程(10次)减重2—5kg,需循序渐进。
2.不依赖单一疗法:结合饮食、运动、作息调整才能持久见效。
3.不擅自操作:穴位定位与针刺深度需专业医师把控,避免风险。
结 语
体重管理是一场需要耐心与科学方法的健康修行。针灸作为国家推广的中医适宜技术,既能辅助减重,又可调理体质。如果您对自身体质或具体方案存在疑问,请前往针灸科咨询,让医生为您量身定制个性化方案。
健康中国,从管理每一克体重开始!
山西省中医院针灸科简介
山西省中医院针灸科是该医院的特色科室,成立于1957年。经过多年的发展,针灸科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方法。科室目前拥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硕士以上学位的医师占83%。
针灸科以“针灸为主,综合治疗,提高疗效”为宗旨,开展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三步分期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大针针刺督脉针法”治疗癫痫等神志疾病,“交通任督二脉针法”治疗偏瘫,以及“补中益气针法”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此外,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和慢性疾病,针刺和灸法结合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也是科室的特色疗法。
科室在科研和临床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承担了多项科研任务,并在针灸治疗面瘫、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