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夏天温度持续上升,体内热气积滞,加上作息紊乱、油腻饮食、高压节奏,不少人容易出现烦躁、口苦、食欲下降、大便不畅、睡不安稳等情况。
很多人去医院检查,没有炎症、没有感染,各项指标都正常,但人就是状态差。这类问题往往不是器质性病变,而是“气郁、肝火、湿热”多因素交缠的功能性紊乱。
医生开始越来越多地建议使用轻食饮调法干预,特别是在不适刚出现时,从调饮入手干预比吃药更有效也更容易坚持。
而薄荷,作为一味性味辛凉、走肺肝经的芳香植物,反复出现在这些调饮方案中。
不是单独喝,而是要搭配。结构合理的薄荷水,于短时间内便能起到疏肝行气、清热降火、解表散郁、醒脾助消之功。
薄荷的主要药理活性来自挥发油类物质,尤其是薄荷醇和薄荷酮,这两种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
同时对胃肠道平滑肌具有轻度松弛效果,可以减少胃胀、恶心感,增强消化液分泌。
广州中医药大学对薄荷水进行过对照实验,研究发现连续饮用七天后,受试者唾液淀粉酶活性平均上升19.3%,胃排空时间缩短12分钟,说明它能实实在在提高消化效率。
不少人以为薄荷刺激性强,不能多喝,其实要看搭配方式。搭配得好,薄荷的凉性被平衡,作用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
比较有效的一种搭配是薄荷+陈皮。薄荷辛凉走上焦,陈皮苦温下气,两者一个升一个降,正好平衡。
陈皮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类物质,对消化道的刺激较薄荷更温和,可以避免薄荷单独使用时带来的胃寒不适。
广东某社区门诊用这种组合做过消化功能障碍干预,70名患者中56人反映饭后胀满减轻,嗳气减少,饭量回升。
这类搭配特别适合长期饮食重、运化不畅、常年肝气郁结型人群。很多人早上起床没有饥饿感,吃两口就胀,这种状态不是胃病,而是气机不畅,薄荷加陈皮,正对这个问题。
另一种值得推荐的是薄荷+金银花,特别适合体质偏热、有咽喉干痛、眼睛发涩、脸上出油多的人。作为一味寒性药材,金银花在清热毒、抑菌抗炎方面表现出突出疗效。
二者搭配之后,既能外散风热,又能内清热毒。华西医科大学在社区抗感人群中试验过这类组合,对轻中度热象型上呼吸道不适人群干预三天,咽痛改善率达72.6%。
而且金银花对皮肤油脂分泌有抑制作用,长期饮用这类凉茶搭配的年轻人,痘痘数量和炎症指数下降更明显。
这组搭配可以作为夏天晚饭后的常规代茶饮,清肺热、下肝火,对稳定内分泌也有辅助作用。
如果是偏向脾虚、容易腹泻、气力不足、面色萎黄的人群,单喝薄荷会拉低阳气,这时就需要引热入里。可以用薄荷+红枣+炒麦芽的组合。
薄荷走表通气,红枣养脾和胃,炒麦芽能缓解脾胃虚弱状态下的消化停滞。这种配伍是“扶正中带解”,不少医生在调理老年人、久病体虚者的食欲时选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营养组在术后胃纳差患者中试用此配方水,五天内进食量恢复速度较对照组快了20%左右。这种搭配还适合情绪起伏大、常年消化不良同时伴随疲乏的人群饮用。
而对湿气偏重、舌苔厚腻、口中粘滞、有体味偏重的人群,更适合薄荷+茯苓+薏米这种配伍。三者相合可助水湿代谢,祛湿又不伤阴。
特别是茯苓与薏米可以平稳调整水液代谢,在不伤正气的前提下温和地去掉湿浊,薄荷则负责提升气机,通利上焦,避免因祛湿引起倦怠。
南京市第二医院做过配伍茶饮实验,对舌苔白腻、晨起困倦、关节重胀人群观察四周后,发现该组合饮用者晨间清醒速度更快。
体重轻度下降,湿气指数(基于体液代谢产物)平均降低13%。这类人往往被误判为“气虚”,实际是湿困气机,薄荷这一味能破局。
很多人以为薄荷只能做“凉茶”,其实真正要发挥它的药理价值,不能靠“多”,而要靠“对”。薄荷并不适合所有人,特别是孕妇、哺乳期女性、脾胃极虚者、面色苍白者要慎用。
也有些人只喝薄荷水而不顾其他饮食结构,结果越喝越寒、脘腹不适。这说明饮用植物类茶饮不能脱离体质和饮食环境本身来看。
真正的调饮,不是做一个味道好看的水,而是通过合理配伍,让身体的内环境被引导回到适合的节律上来。
而薄荷这种东西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它的芳香气味本身就是对神经系统的一个刺激。
研究发现,薄荷醇可以通过嗅觉刺激迷走神经,从而降低心率、稳定呼吸、缓解焦虑。这意味着即便不喝,仅仅是闻薄荷味,也能让人冷静下来。
夏天情绪容易浮躁,有些人喝水只是为了压情绪,薄荷的这类“气味干预”方式正好对口。
尤其在城市节奏快、压力大的中青年人群中,通过薄荷饮调不仅调节身体代谢,还能改善情绪状态,这种双重作用,是其他单一草本植物难以比拟的。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人夏天喝了薄荷水,反而出现腹胀、口冷、手脚凉,甚至晚上睡不着?
这类反应大多属于寒性体质本身未调理好,贸然引入凉性草本导致气机收敛不畅。
薄荷虽能疏散风热,但对气虚体寒者来说,容易抑制阳气运行,造成寒湿滞留,表现为肠道胀气、四肢末端供血差、夜里易醒等状态。
解决办法不是停掉所有草本,而是先评估体质,补充温阳配伍药材,比如加入干姜、桂枝、炒白术等,使配方有引有发,才能让寒性草本不伤正气。
简单说,茶饮也要“辨证论治”,不对症,越喝越偏。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刘志强,焦丽娜.薄荷水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术后便秘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07):833-834.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