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自行車日。
騎行作為一種健康的出行方式,是能讓人充分享受旅行過程之美的運動。近年來,隨着大眾健康意識的增強,健身熱情高漲,愛上騎行運動的人越來越多。眼下正是騎行的好時節,或與家人一起,或約上三五好友,騎上車就可以出發,一起享受騎行帶來的樂趣吧。
騎行運動好在哪?
1.改善心血管功能
人在騎自行車的過程中,手臂和軀幹相對靜止,兩條腿來回蹬踏,下肢的血液供給量相對較多,心跳往往會比平時加快2~3倍。騎車時腿部的運動,能夠把血液從血管末梢擠壓運輸回心臟,這強化了微血管組織,在醫學上叫作“附帶循環”。長期、規律地進行騎行運動,能使人的心肌收縮有力,增強心臟功能,同時促進外周血管的微循環。因此,騎行是預防心臟病的最佳運動之一。
2.強化肺功能
騎行運動會增加肺部肌肉的收縮能力和肺通氣量,長期堅持鍛煉能顯著增加肺活量。同時,因為騎行是室外運動,人在較好的空氣質量環境下,配合增加的肺通氣量,會明顯提高肺的呼吸功能。
3.預防大腦老化
現代運動醫學研究證實,騎自行車是異側支配運動,兩腿交替蹬踏,可使左、右側大腦功能同時得到開發,防止大腦早衰及偏廢。
騎行還會使人的血液循環加快,幫助大腦攝入更多的氧氣。因此,人騎行一段時間後,會覺得大腦更清醒。
4.增強肢體協調性
人在騎行時需要兩條腿交替蹬踏,上肢掌握車把,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強四肢的協調性,同時可以有效地鍛煉髖、膝、踝關節,調動頸、背、臂、腹、腰、腹股溝、臀部等處的肌肉、關節和韌帶,從而促進全身肌肉的協調性。
5.減肥瘦身塑形
騎行是周期性的有氧運動,可使鍛煉者消耗較多的能量,燃燒更多的脂肪,同時塑造結實的肌肉。比起那些僅靠節食減肥的人,減肥效果更為顯著,還能使身形更為勻稱。
6.有助性生活和諧
每天騎自行車4~5千米,可刺激人體雄激素或雌激素的分泌,使性能力增強,有助於夫妻間性生活的和諧。
7.促進心理健康
經常騎行能夠減輕心理壓力,緩解焦慮和沮喪情緒,培養樂觀和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
此外,相比其他運動方式,騎行運動還有簡單、安全、環保、經濟等優勢。
科學騎行要注意什麼?
雖然騎行運動益處多多,也要提醒大家注意科學鍛煉。如果不注意方法,可能會適得其反。以下注意事項,請大家務必牢記。
1.幾類特殊人群
包括重度高血壓患者、高度近視者、嚴重的下肢關節疾病患者等,不適宜進行騎行運動。對於嚴重的痔瘡患者來説,長期騎行可能會壓迫、磨損局部,引起肛周瘙癢、疼痛等不適症狀。
在此也提醒男性長期騎行者,這項運動可能會增加前列腺炎或者前列腺癌的患病風險,因此要選擇合適的座椅。
2.選擇合適的座椅
尤其要注意調整座椅的高度和舒適度。
選購自行車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高、體重、身材比例來選擇適合的自行車。如果自行車太大或座椅太高,而騎車者個子比較矮,就會造成人騎自行車時身體不舒服,動作不協調,容易摔倒。騎車者只能勉強上下左右搖擺地蹬踏,使會陰部與車座不斷摩擦,就可能會導致疾病。
3.騎車姿勢非常關鍵
騎車者身體過度前傾時,為了觀察前方路況,必然要抬頭、仰頸。這是一種強迫性姿勢,可造成頸部肌肉緊張。而騎車時腰部過屈的姿勢,會增加腰椎間盤的負擔,久而久之會增加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風險。
因此,騎行者要注意保持正確的騎車姿勢。當騎車時間較長時,要注意變換騎車姿勢,並適當休息。
4.循序漸進
堅持循序漸進地鍛煉,不片面追求力量和速度。有些騎行愛好者只追求力量和速度,沒有經過長期訓練就突然高速騎行、長途騎行,這樣對身體的傷害很大,嚴重者可能導致關節積液、炎症,甚至軟骨和半月板損傷。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騎行可能有遭遇外傷和交通意外的風險,因此騎行前要規劃好路線,不要選擇坎坷不平的道路,遵守交通規則,戴好頭盔以避免腦外傷和骨折。
祝所有騎行愛好者合理科學運動,獲得身心健康。
來源:科普中國
相关知识
世界自行車日來了!這份騎行鍛煉指南快收藏→
怎樣才是科學騎行?——你關心的“騎行熱”健康貼士看這裡
自行車四種健康騎法
鍛煉英文
健身知識:夜跑需注意三大事項
“健康騎行迎冬奧,換碳騎行保藍天”全民健身活動月啟動
騎車出行 環保健康凹造型(組圖)
科普世界睡眠日:這份“安睡指南”請查收
指壓板並非人人能鍛煉
54项健康知识
网址: 世界自行車日來了!這份騎行鍛煉指南快收藏→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22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