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京东健康,究竟是刘强东手里一张什么牌?

京东健康,究竟是刘强东手里一张什么牌?

文 | 壹号健康消费 太史詹姆斯

刘强东在关注什么?

从刚刚结束的618来看,即时零售是一场不能忽略的战役,与此同时,京东旗下独立上市公司——京东健康,正在攫取刘强东和许冉更多注意力。

近期集中登场的广告式打法就是力证之一。在京东最重要的定制晚会《京东618开心夜》,「京东买药」是独家冠名,口播与logo露出彰显重要性,而从下半年关注度较高的头部综艺《花儿与少年7》的路透来看,「京东健康」的物料随处可见,俨然一副重金营销的架势。

一方面,健康消费这件事俨然成为趋势所在,且这一门类的绝对电商王者还没有诞生,另一方面,诚如去年北京推进医保线上支付时,京东就和美团双双成为首批入选平台,医疗电商的星辰大海摆在眼前,而「买药秒送」又是一场属于即时零售的冲刺。

当然,京东健康也是相当争气的,其2024年全年业绩总收入达到581.6亿,年度盈利为41.57亿,相比2023年增幅94%,虽然从2020年分拆上市首年至今,京东健康历经盈利与亏损的沉沉浮浮,但「卖药+服务」让其找到了增长引擎,目前的规模和态势来看,京东健康仍牢牢稳住了医药电商B2C一哥之位。

京东健康总营收趋势 图源:百度股市通

面向未来,怎么用好医疗大模型和「减肥养生」之下的健康消费这两个大风口也应当是值得刘强东思考的。在大健康这一大片汪洋里,最终能容得下几条大鱼,还是充满悬念。

01 “一哥”的野望

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京东健康是京东集团分拆上市企业中做得最好的。

一千多亿港元的市值,大约是京东集团的三分之一。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京东健康已经算勉强完成了刘强东「再造一个京东」的期望了。

京东健康是医药B2C市场当之无愧的老大,其2024年总收入581.6亿,作为对比,阿里健康2025财年(2024年4月1日-2025年3月31日)总营收305.98亿。

与此同时,在今年一季度在医保线上支付的带动下,京东健康又实现了高达25.5%的增速。

这个增速在曾经的互联网人眼中不算什么,但在如今已经足够炸裂。

刘强东和许冉对于这种突然爆发的增长一定能淡然处之,毕竟京东零售也已经在「促消费」政策的帮助下起飞了。

不同之处在于,从以往的经验看,「促消费」的刺激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而线上医保很可能还会继续推进,算是一个大趋势。

医院系统当然希望药品消费还留在自己这里,但是前几年事件教育了所有人。为了方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线上药物供给还是相当必要的,即便是离家不远的社区医院,便利程度也难以和即时零售相提并论。

在这个大趋势下,老刘一定还会坚定不移地推动即时零售,更何况京东买药秒送还能发起对美团买药的进攻。这一块也算得上美团闪购的腹地,是它起量时赖以安身立命的核心业务。

02 决战即时零售

在今年618,京东闯入外卖赛道掀起即时零售对决之时,殊不知彻底引爆了这个市场,随着618退去,京东在外卖这块的声音越来越小,淘宝闪购却后发制人,进一步展开与美团的缠斗。

在这场以奶茶外卖为主的闪购之战里,先呛声的京东早已让全网发出「没有了1.68元奶茶」的抱怨,但是,「买药」这件事依旧能扛起刘强东对于即时零售的野心实现。

时间拉回2024年,「抢医保」是线上买药战役的焦点。

2023年,上海是首个试点线上医保的城市,美团和饿了么首批被同时引入。相对而言,官方在药品这一块更重视送达的速度,毕竟这是卫健委最容易向医院院长们解释得通的理由。

美团、饿了么医保专区

京东于是在2023年升级推出「京东买药秒送」,成功拿下了北京的试点。而且,京东早在2024年7月1日的正式上线之前一个多月,就开始了测试。这一招「提前测试」一度让京东在北京医保线上支付的市占率高于美团。

不过,在正式上线后,美团凭借强大的宣传攻势和丰富的药店供给,重新夺回了优势。

线上医保购药支付和即时零售一样,形成了美团、饿了么和京东三强混战的局面,市占率排序也和外卖市场一样。

可以说,即时零售战场的角逐也将决定线上医保支付战场的归属。

根据米内网报告,2023年B2C医药电商销售额663亿元,增速15.3%,在线上药品零售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销售额430亿元的O2O模式当年的增速超过30%。

今年以来,京东买药秒送动作频频。年初做了一轮免运费补贴活动,4月初又在北京来了一轮「快乐减重」。

京东秒送「快乐减重」活动

美团也对竞对这些动作充分重视。在美团和京东同时布局的药店,店主就被告知如果参与京东的活动,那么,在美团上的流量就会受到影响。

而在今年618,「京东买药」的广告被刘强东放到了营销战略重点,整个618期间,京东买药「健康免单」响彻整个互联网,最终京东买药618会场的UV达到了去年同期的3倍。

在外卖领域,京东发起了佣金大战,也对用户们大撒钱做到「绝对便宜」,而这种「绝对」并没有持续之时,用户也逐渐被其他对手的「持续绝对」所吸引走。

但在「买药」这件事上,据京东买药秒送负责人透露,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并不高,他们的重点是更快的履约和更好的货品质量,显然在这一需求上,京东健康的「医检诊药」给到了用户足够的安心,这才是刘强东和许冉要逐步稳固的属于京东的即时零售主阵地。

不过,美团买药在全国医药O2O的市占率高达70%。你觉得京东还有机会吗?

03 “大模型”与“全场景”

如果说,京东买药是京东在即时零售领域的杀手锏,那么,京东健康的星辰大海,还需要更多的「风口」故事。

其一便是AI之下的大模型故事。

平心而论,京东在大模型上的布局显然已经落在了阿里、字节、腾讯、百度后面。但是,大模型在专业领域的落地至今还没有见到杀手级应用。显然,坐拥最大医药电商平台的京东显然在这一块是有机会的。

2023年7月,「京医千询」大模型上线。据京东健康介绍,AI营养师在替代真人进行导购时,在知识全面性上有天然的优势。

AI营养师

今年1月,京东健康又发布了「AI京医」和「京东卓医」,除了给医院医生提供服务外,也有面向C端的就医管家。

当然,为了京东健康提升医药电商销售额,最重要的当然是C端应用。

面向医院的大模型如果做好了当然会开辟一块新市场。但现在部署DeepSeek的医院也至少有上千家了,医学博士们也渐渐开始对大模型祛魅了。

患者信息对保密性有很强的要求。所以,医院部署的都是私有化的一体机,成本一般至少几十万元,最高还有数百万的。由于大模型的幻觉问题,所以医生们在临床时只能敬而远之。一体机现在在很多医院只能作为行政助手,最多在科研上做一点帮助。

京东和华为这些医疗专业大模型只要使用的是大模型技术,幻觉问题就不会完全避免,很可能不能满足临床的要求。所以,不如扬长避短,在C端社区给患者们提供一些指导。

「AI医生」

这块如果做好了,完全可以成为医药电商的流量入口,而大模型内嵌电商也正成为OpenAI等巨头们的试点方向,并非空穴来风。

其二,提升全场景健康产品的电商市占率,彻底拥抱健康消费。

从京东健康今年的618财报来看,除了医药领域之外,营销保健和医疗器械板块也被京东健康放置了重要位置。

壹号健康消费在《欢迎来到健康消费大时代》一文里剖析过健康消费时代几个核心趋势,包括从「治已病」到「防未病」、从「大众健康」到「个性化健康」等,这些特点进一步在618销售总结里得以验证。

京东健康也曾在社交媒体上进一步阐述过年轻人将血氧仪买爆的故事,而在整个健康消费全场景,健康食品与保健饮品、内服美容与保健品、智能可穿戴硬件、银发健康与母婴营养等支柱性需求,都在进一步壮大健康消费未来的广阔天地。

2022年年底,京东血氧仪卖断货

在智能化产品销售本就有领先优势,再配上「医检诊药」的专业性保障,京东健康迈向大健康全品类的「电商第一位」,显然更具备先天优势。

与此同时,迎合国民健康需要,帮助本土药企崛起,这有名有利的好事,显然又是京东健康另一种未来图景。

单以「减肥」这一强需求而言,「体重管理」产品就能撑起无穷想象力,京东健康也在618战报里表明减肥调理用药成交同比增长超3倍。

减肥药去年成为了全球医药圈的明星产品。司美格鲁肽占了诺和诺德全年营收的70%,让后者营收增速大涨至25%;拥有替尔泊肽的礼来的营收增速更是高达32%。

Evaluate Pharma预测称,这两家公司到2030年将成为全球处方药销售的前两名。

2030年全球畅销药TOP10 图源:Evaluate《2025年世界展望》

由于司美格鲁肽的专利将在2026年到期,中国本土的GLP-1类药物赛道将迎来井喷。药融云数据显示,在全球280款在研的GLP-1类药物中,中国要求就占了115席。

如果帮助中国企业占领中国市场,最终再成功出海,这样的故事,平台方也都论述过好几个,京东健康也可以提前畅想畅想。

以2024年净利润来计算,市场给了京东健康接近30倍的市盈率,可谓是寄予厚望。

风口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你不去主动出击,把握机会,在强敌环伺的电商市场中就会不进则退。

刘强东请多花点精力,想想如何从医药电商一哥,稳步走向大健康电商一哥。

相关知识

京东健康股权激励,刘强东所获的远不止一元年薪
刘强东的“心机”:京东标志上的那只狗是专门来对付马云的
刘强东:京东健康不是摇钱树 普惠健康是终极目标
刘强东接连减持京东健康、京东集团,两个月内套现超20亿
京东健康利润大涨十倍,刘强东启动新一轮组织变革
刘强东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消费新体验 京东持续加码健康领域
2023年,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美团买药拼什么?
2023年,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美团买药拼什么
刘东
刘强东第三只独角兽来了:京东健康提交上市申请,跟阿里健康展开竞争

网址: 京东健康,究竟是刘强东手里一张什么牌?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39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