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方案摘要: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基础都是在婴幼儿时期奠定的。
为了开发儿童潜能,我们根据婴幼儿心理发育规律设计了各年龄阶段婴幼儿早期教育与早期干预的方案,主要通过"感觉-动作、视知觉,听知觉"训练以及良好的习惯和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等几方面,使儿童各种能力得到整体的提高。
在婴儿时期认知能力训练的重点在丰富环境,促进感知觉的发展。
在幼儿时期认知能力训练的重点主要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早期教育活动展开。
关键词:婴幼儿认知能力动作能力习惯和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第一节 1~1岁半幼儿训练方案一、认知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感觉知觉活动,是发展智力的主要途径。
儿童观察事物是通过各个感觉器官来进行的,因此,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应从发展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能力入手,从他们感兴趣的、注意到的事物开始,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
(1)观察事物的特性①识别大小。
教小儿比较物体的大小,开始可选择形状类似,大小差别显著的物体来练习,如大娃娃与小娃娃,大杯子与小杯子等。
②识别形状。
教小儿识别物体的各种形状,对发展观察能力十分有好处。
先教小儿识别简单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可用同种颜色的纸板如红色、黄色,剪成两套形状不同的图形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让小儿和家长分别拿一套,教小儿把他手中的圆圈重叠到家长的圆圈上,指给他看,这两个圆圈的形状是一样的"都是圆的。
"再让他把圆圈与其它形状的纸板比较,告诉他是不一样的。
③识别颜色。
先从基本的颜色红、黄、蓝、绿进行识别。
小儿这时可能说不出颜色的名称,家长也不必在这个阶段要求幼儿说出颜色的名称,但应让幼儿明白"颜色"这个词的意思,懂得"这种颜色"、"那种颜色"的意思,使他意识到颜色也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发展观察力。
可用一些大小相同、形状一样、颜色不同的积木方块进行练习,如成人手中拿一块红方块,要小儿从几个方块中挑选一个和成人手中一样颜色的方块。
小儿学画时,让孩于注意到小草是绿色的,西红柿是红颜色的,让小儿拿绿色画笔画小草,红色的画笔画西红柿。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小儿注意周围物品的颜色,如妈妈的围巾是蓝色的,小儿的帽子也是蓝色的,这时便可告诉这两件东西的颜色是一样的。
(2)发展幼儿注意力。
①注意力的稳定性。
幼儿注意力短暂,不稳定,成人应帮助小儿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于一个物体上或一种游戏中。
如小儿玩皮球一会儿就扔掉,正要开始做其他的事情,母亲可拿起皮球,教他一些新的玩法,如教小儿用手使皮球在地面上旋转,或对着墙壁滚动皮球,使皮球碰向墙壁自动滚回来,或用球投篮等。
②扩大注意的范围。
教注意物体之间的联系,发展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注意的分配能力。
在培养小儿观察力时,应多带小儿接触大自然,注意引导孩子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观察活动,可教小儿看日出日落,风吹草动,听鸟语、闻花香等等。
2、记忆力的培养。
小儿的记忆是由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积累而成的。
有了记忆,小儿才能呈现出日新月异的进步。
(1)实物记忆练习。
让小儿根据记忆寻找所需要的玩具,如先让小儿看一个小球,然后把它收起来再让孩子在其他的玩具中找这种小球。
(2)强化记忆练习。
父母可以选择一些形象直观,与婴儿本人关系较为密切的东西和他感兴趣的事物来训练他的记忆。
可教小儿认识爸爸、妈妈,自己的名字、五官和身体的主要部位,间隔一段时间,情景再重复。
3、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儿的思维活动是以周围的实物和具体的活动为基础的。
因此,在促进婴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给小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动手动脑的环境。
(1)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语言指点并巩固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所取得成果,帮助他用动词?quot;伸出"、"倒转"、"挪动"等来表达他找到的解决办法。
词可以帮助孩子自己选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扩大在解决类似问题时使用这种方法的可能性。
(2)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小儿用同种玩具进行不同的玩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小儿注意观察一种物体的多种用途,以发展小儿解决问题的技巧。
如教小儿用钥匙可以开锁,也可以撬开奶粉罐上的铁盖,捅开饮料瓶口的纸封,还可以当笔在泥地上画画等等。
筷子是用来吃饭的,但偶尔也可用它搅拌浆糊、药液,甚至当灯笼的提手等。
4、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1)辨别音响。
给孩子听不同的声响,让孩子判断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2)手影表演。
成人可利用灯光或阳光下的投影用手做成小鸟飞等动作,引导小孩子观看、想象。
(3)看图片。
通过看图片,认识图片中的人物、物品,说出"是谁?","在做什么?","是什么东西?","做什么用?"。
二、动作能力的培养。
1、继续训练小儿独立行走的能力和行走的稳定性,以促进运动的协调性和躯体的平衡能力。
可和小儿一起拖拉玩具车,教小儿拉着小车向前走、侧着走、倒退走等。
准备一个较大的皮球,成人将球滚到小孩子脚边,教他抬脚踢球。
2、发展小儿走、蹲、弯腰动作。
将玩具散放在各处,要求小儿收捡玩具交给成人或放在固定的地方。
3、训练小儿下床。
当小儿爬到或走到距床沿约30厘米处,就训练他调转身体,头朝里脚向床边方向,然后让他们倒退着向床边爬行,直至脚踩地。
开始成人应在小儿背后保护一下,防止小儿动作不稳仰倒在地。
可用同样方法教小儿从坐在沙床上或椅上转身下地。
4、训练小儿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如教小儿学习画画、搭积木、用塑料绳将有孔玩具串起来。
三、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
1、睡眠。
除夜间睡眠外,白天可睡眠2次,每次1.5~2小时。
不要用威胁、恐吓等手段,逼小儿睡眠,也不要给小儿讲述恐怖的故事,以免小儿害怕而拒绝一个人入睡。
临睡前清洗脸、手、脚、臀部,排好尿,换上宽松保暖的睡衣,会使小儿感到舒适,易于入睡,这不但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也便于孩子建立睡眠条件放射。
2、饮食。
断奶后,每日喂养的次数约4~5次,可安排在早、中、晚餐时间和白天睡眠醒来的时间。
养成定时进食,定位进餐的习惯,鼓励小儿自己动手吃东西。
培养饭前便后洗手习惯。
3、训练小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培养小儿独立的能力。
教导小儿试着脱鞋、脱袜子,排完大小便试着提裤子,外出时自己戴帽、脱帽,爸爸妈妈下班进门可让孩子帮助拿拖鞋给爸妈换鞋,给孩子洗手时,教小儿主动将手伸到水里,玩完玩具后帮忙收拾起来等等。
四、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1)教育孩子礼貌待人。
家里来客人要教小儿打招呼,问好,接受别人的东西说谢谢,客人走时挥手说再见。
鼓励小儿取糖果、水果招待客人,把玩具分给到家里来的小朋友玩等等。
表演操也是教育幼儿的好方法。
(2)利用各种机会丰富孩子的语言词汇,并简单说明物体的用途与关系,扩大小儿的认识范围,促进语言的理解与表达。
给小儿看图片、幼儿书籍、带小儿到外面玩,教小儿认识物体的名称,对着图片或实物,询问小儿图片或实物的名称及用途"这是什么?""干什么用的?"引导小儿回答,小儿回答正确时亲亲他,以示鼓励。
此时,小儿已开始喜欢听大人讲故事了,父母给孩子讲故事时,开始要讲得慢而简短,发音清晰,富于表情,可根据故事的情节伴以动作,来增加小儿的注意力和兴趣。
孩子爱听讲过的故事,成人可多重复几次,还可将小儿目睹或经历的事情,编成故事。
也可根据孩子的特点编故事,用它来加强行为规范和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节 1岁半~2岁小儿训练方案一、小儿认知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1)培养上下、里外、前后方位意识。
如游戏时说:"球在箱子里。
","小车在箱子外面。
"等等。
(2)辨别多少。
如分糖果给家人,看看分的是否一样多,放桌上比比看谁多谁少。
也可以用专门的图画,训练孩子认识多少。
(3)比较高矮。
让小儿看爸爸比妈妈高,孩子比妈妈矮。
用玩具比比看,哪种动物高,哪种动物矮,或直接带小儿到动物园实地比较一下,也可看动物的画片,如小乌龟和小兔子,小猴子和长颈鹿,谁高谁矮?若小猴子爬到高高的大树上,是不是比长颈鹿更高了?(4)指导小儿观察事物的特征,有助于随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
带小儿观察动物、自然景物,如"小猫在吃什么?","它怎么叫?","小鸟在哪里?",自然:"红色的花在哪里?""闻闻看什么东西香香的?"。
2、记忆力的培养。
(1)词汇记忆。
成人在讲述孩子较熟悉的故事,或教小儿念他熟悉的儿歌,或唱他熟悉的歌时,有意识地停顿下来让孩子补充,由简到难,开始让孩子续上单字,以后可逐渐让孩子续上一个词、一句话这既可促进记忆力的提高,还可发展小儿的语言能力。
(2)实物记忆。
让小儿回忆起不在眼前的实物,可给孩子一件玩具,让他注视您将玩具放到盒中,盖上盖子,让他说出盒中玩具的名称。
3、1岁半以后应在孩子的游戏中增加一些较为复杂的内容,促进小儿思维发展。
(1)比较大小。
用套蛋、套塔、或大小不同的纸盒等玩具,教小儿依尺寸的大小,将小尺寸的套入大尺寸的玩具中,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比较、概括、并做简单的分析。
(2)按颜色特征将物体归类。
在游戏中,成人可让孩子他在各种颜色的物体中,将指认颜色的物体找出来。
在游戏中,还可以让孩子按颜色分别放置物体。
例如,将红色的木制小球放到红色盒子中,而将蓝色的小球放到蓝色盒子中去等等。
(3)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小儿用小锤子将小木板钉进潮湿的沙土中,用木棍将手拿不到的环拉到跟前等。
4、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1)模仿游戏。
游戏能促进孩子创造性想象的发展。
成人可指导幼儿模仿日常生活情节的游戏,开始可由成人设想游戏的内容指导幼儿游戏。
(2)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孩子绘画,不仅可以发展孩子认识事物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手部小肌肉活动的能力,也有利于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
进而可以逐步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感受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能力。
绘画还可培养幼儿独立活动和专心作事的好习惯,促进智力的发展。
(3)培养听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
音乐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扩展幼儿对周围环境中各种不同事物的想象力,促进幼儿情感和智力的发育。
小儿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其音乐能力发展的起点,可通过培养孩子区分音的高低、音的长短、力度、音色、节奏、旋律等能力,来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受力。
熟悉的歌曲、有趣和有节奏的乐曲能发展幼儿的音乐想象力。
二、动作能力的培养1、扶栏上、下楼梯。
训练小儿学习上、下楼梯。
训练上下楼梯时,开始选择的楼梯不要太多层,以便于孩子能够较顺利地上完楼梯,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相关知识
婴幼儿早教活动教案
婴幼儿早期教育,0
婴幼儿早期教育精选(九篇)
国开电大《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形考任务答案1
0到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
浅谈婴幼儿早期教育
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大全 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有哪些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
婴幼儿早期教育精编版
婴幼儿早期教育全解析
网址: 1~2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方案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44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