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海外版)6月22日报道,日前,《清华城市健康环境指数》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上发布。这是全国首份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健康环境评估报告。课题组从植被绿化、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等角度,运用大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对中国80个主要城市的健康环境展开综合评估,梳理出各自的短板弱项和痛点难点,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城镇人口占比已达63.89%。人口向城市集聚,无疑对城市环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环境越健康公众身心越健康,幸福指数就会越高。上述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健康环境指数总体水平向好,这是近年来各地对城市健康环境综合治理的结果,比如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城市绿地面积较2012年前增加了近50%,各地在防治大气、水、噪音污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城市环境健康水平既关乎市民身心健康,也关系到城市形象和竞争力,因此有必要由权威机构、科研院所等定期对城市进行“体检”。以往,我们经常能看到城市绿化、空气质量等各种单项数据,而上述报告提供了综合“体检”结果,这对于全面改善城市健康环境很有参考价值。
凡是被上述报告所评价的城市,都不妨把这种“体检”结果作为完善城市治理、提升环境健康水平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因为报告不仅梳理出了这些城市各自的短板弱项、痛点难点,而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城市管理者而言,以这种“体检”为导向有利于更精准治理,有利于避免盲目折腾;以报告提出的解决方案为“药方”,也能在更大程度上避免乱花钱、乱“吃药”。
相关地方也可以考虑将“体检”结果涉及的内容尤其是短板、弱项等,作为对相关部门工作实绩的考核内容,敦促相关决策者、职能部门正视问题,积极改进,弥补短板、消除痛点。
此外,能否扩大类似城市评价的范围,值得有关研究机构考虑。比如,目前全国城市一共有600多个,而上述报告评价了80个。那么,这80个被评价城市之外的一些城市,其环境健康水平如何?研究样本的扩容,有利于相关地方的发展,也有利于更宏观的精准、科学决策。
这种“体检”对有关部门、对各地来说也是一种提醒,即便没有相关机构的调研、评价,城市也应对自己的健康环境有更充分、理性的认知、评估。一则,城市绿化率、空气质量、水质等数据都是透明的,综合相关数据作出评价在操作上可行。二则,主管部门既权威又相对公正,评价结果更能引起重视;三则,评价结果对于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市民身心健康乃至改善城市营商环境等都有积极作用。
此前,国家发改委曾组织营商环境评价,目的是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某种角度上说,城市健康环境的重要性不亚于营商环境。如果国家有关方面也能组织类似的城市健康环境评价,应该能更好地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并且,其评价的角度可以更多元,比如增加法治角度、市民角度等,如此“体检”更有可能推动全面改进。
本文来源:工人日报
相关知识
健康环境“体检”让城市更美好
做好城市体检 推动城市绿色更新
城市环境研究︱“环境+健康+城市”的研究演进
绿色出行,骑车和徒步让环境更美好,身体更健康
环境友好型城市
健康城市与智慧环境小组
城市环境与健康风险
《清华城市健康环境指数》发布 全国主要城市健康环境评估揭晓
让城市成为美好生活的载体——城市更新行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
环境友好型城市发展与环保.pptx
网址: 健康环境“体检”让城市更美好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47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