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健全人格的内涵
健全人格,指的是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都得到均衡和充分的发展,具备积极向上、自我完善的能力和特质。这种人格不仅关注自身的内在需求,还能够与社会和谐相处,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 健全人格的定义
健全人格,亦可理解为拥有健全心理生活的人所具备的人格特质。从宽泛的角度来看,健全人格与心理健康可视为同义。杰拉德曾尝试为健全人格提供如下定义:它是一种引导个体行动的方式,智慧与对生活的尊重是其行动的指南,旨在满足人的需求,并促进其在觉悟、胜任力以及热爱自我、他人和自然的能力上的全面发展。尽管众多心理学家都曾探讨过健全人格的概念,但各自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定义健全人格的本质在于指出一种理想标准,然而,由于这一概念涉及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因此难以达成统一的标准。
❒ 人格的心理学解释
人格,在心理学领域,也被称作个性。在我国心理学界的定义中,它被理解为带有动力倾向的心理活动特征的综合体。这一概念涵盖了个性倾向性和心理活动特征两个核心方面。前者,即个性倾向性,主要指推动个体进行各种活动的动力系统,涵盖人的需求、动机、兴趣、信念以及价值观等要素。后者,即心理活动特征,则指的是个体在从事各种心理活动时所展现出的独特个人特点,诸如智力品质、性格特性以及气质特点等。在需求的驱动下,个体通过一系列活动来适应环境并实现自我成长;而这些活动的表现方式和效率,又深受其当前心理品质的制约。因此,一个人的心理特征不仅是他过去发展的结果,更是预测其活动效率的重要指标。简言之,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决定了他的心理生活状态。
❒ 心理健康与健全人格
杰荷达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多个维度,包括对自己的态度、自我概念的现实性、心理认同感觉的明确性和稳定性,以及成长、发展或自我实现的方式和程度。此外,还包括实现自己各种能力及才干的动机水平,实现各种较高目标(如关心他人、工作、理想、兴趣)的程度,主要心理机能的整合程度,以及在应激条件下坚持、忍耐和应对焦虑的能力。同时,自主性或对于各种社会影响的独立性、遵从自身的内部标准、行为的独立程度、对现实知觉的适宜性、对他人内心活动的敏锐觉察力和同情,以及对环境的控制能力等也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此外,拥有爱的能力并建立令人满意的性关系,以及足够的工作和娱乐时间,都是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方面。最后,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环境的能力、自身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杰荷达所强调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相关知识
核心素养与心理健康核心素养
说明书核心要素全解析
“运动心理学”字的解释
如何理解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健康行为
“心理健康”字的解释
中医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心理健康的8个要素
抖腿的行为心理学解释
塑造健全人格: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健全人格的塑造.doc
网址: 健全人格的核心要素与心理学解释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50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