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冯毅恒:关于书法基本功及书法训练的现状和反思

冯毅恒:关于书法基本功及书法训练的现状和反思

关于书法基本功及书法训练的现状和反思

■冯毅恒

从视觉构成的元素看,书法不过是线条在特定方式下的排列组合。但就凭这样纯粹的元素,书法同时集合了二维图形、语言文字、人文意涵等内容,诞生了《兰亭集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等不朽杰作。

书法训练受到人们的长期关注,不论是古代蔡邕《九势》、虞世南《笔髓论》、欧阳询《八诀》等著述,还是现代邱振中的《中国书法:167个练习》等著作,无不展现出人们对书法学习途径的深入思考。而关于书法的基本功,不同时期、群体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对近年来书法训练取得的进展及不同群体对书法基础训练的认识进行梳理,并进一步探讨何为书法的“基本功”。

一、现代书法训练的进展

书法的训练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受限于学习资料的匮乏,书法训练在很长一段时间主要依靠于对某一范本的反复临摹,并在日常书写中不断积累基本功。赵孟頫一直活跃在书画艺术领域,当他谈到如何深入学习时,与其他强调“灵感和创意”的艺术领域不同,书法训练总是会围绕“勤奋”“毅力”“刻苦”等关键词。张芝“池水尽墨”、智永“退笔成冢”、欧阳询“驻马观碑”等真伪待考的故事被广泛传诵,早已成为学书者耳熟能详的典故。

无可否认,对个人品质的锤炼是书法训练的一大特色和功用,但在现代学科建设中,单凭这点却难以展开。20世纪中后叶,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等前辈在浙江美术学院开创书法专业,构建现代书法教育的学科体系。在学科建设数十年的努力下,书法训练的方式已逐渐从过去笼统的“专心而学之”变为笔法、结构、章法等具体的细分训练项目。和美术类似的是书法研习离不开对杰作的临摹。但在过去,尽管有诸如“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这类的学习要求,但具体的训练只能在通篇反复临写的过程中艰难推进。对于想深入这个领域的人们来说,这种方式很难确定自己的进展以及未来成长的方向,这样的局面在书法专业成立后得到前所未有的突破,明确的训练目的、清晰的训练步骤让书法训练的效率大幅提升。过去需要耗费一生精力才能习得的技法内容,如今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年时间就能完成。

此外,印刷技术的提升和展览活动的普遍化也为书法训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随着印刷技术的提升,人们得以见到许多过去藏于深宫宅院、秘不示人的书法作品。时至今天,基于图版拍摄、印刷色彩、印刷纸张等技术的日臻成熟,人们甚至能制造出与原作几乎没有差异的复制品。这些印刷品的面世为人们观察和归纳书写技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董其昌曾说书法的巧妙尤其在于用墨,但“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能领会。再精美的印刷品也不能完全传递书法原作的神采,各大博物馆面对公众开放的书画展览则给予了很多人一睹原作的机会。书法史上优秀书法作品的书写材料、局部转折处的墨色变化以及难以言说的神采,都能在博物馆陈列的展品中得见。

以上的种种因素,促使书法训练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二、书法基本功的认识现状

在书法训练取得进展的同时,人们对于书法基本训练的认识仍然有些落后。当提及书法基本功时,讨论最多的莫过于暗示训练时间久数量多的“童子功”、以提按为主的“正楷”、要求“宛如复印”的临摹,等等。

由于过去书法训练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配合一系列与勤奋、耐性等品质相关的典故加以渲染,人们不自觉地会把书法的基本功与训练时间的长短、训练量的多寡相联系。尽管启功在札记中曾提出功夫并不以“时间久、数量多”来衡量的论述,但直至今日,“童子功”依然是标榜部分人书法功力的因素之一。基于这方面的顾虑,毫无功底的书法爱好者面对书法“童子功”时的自信度不够。

另一方面,苏轼曾提出“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的观点。由于他对后世文人的巨大影响力,这个观点将人们对于书法训练基础的认识大多集中在楷书。需要注明的是,苏轼所言的“正书”指的是正书中的楷模——楷书。今天,这种认识几乎没有发生改变。如果从书法史的角度来看,楷书出现、成熟的时间都不具备成为书法基础训练的条件。然而,在书法仍具有高度实用意义的古代,以提按为主且工整、易于辨析的楷书,为人们提供了最便于掌握的实用书写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笼统地把楷书作为书法的基础是时代局限性的一种体现,毕竟在古代对书写艺术性的考虑是位于实用地位之下的,大部分书写者更关心日常使用的便捷性。但在书法实用性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的今天,如还把楷书认作书法必须的基本功,书法训练的前进、优化必然受到束缚,并且以提按为主的楷书还容易对书法鉴赏(尤其是行书、草书作品)带来偏见。就鉴赏而言,即使不谈草书对字法的苛刻要求,草书作品中线条极具节奏感的流动和丰富复杂的变化确实很难引起以楷书为基础的观赏者的共鸣,楷书的标准也不足以帮助人们分辨一流的草书佳作和胡涂乱抹的江湖书法。

此外,虽说对名作的临摹是进入书法的必要门径,但临摹的优劣历来有不同的标准。现代印刷技术的提升让人们细致观察书法临摹范本的同时,也使临摹优劣的标准聚焦在与原帖的相似度上,“临摹复印机”成为这个时代极其特殊的书法现象。当然,不可否认临摹细节的准确性是书法训练的重要标准,但这应该以不损害书写流畅性为前提。当临摹时过分追求原作外形的相似,书写者很容易陷入“描摹”的状态。如果是绘画,问题或许并不是那么严重。但极其强调“时间性”的书法,一旦陷入“描摹”,书写过程与个人状态之间的关系将被割裂。这直接导致书写者难以进入经典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与书写紧密关联的状态。然而,现实存在的矛盾在于,前人所说的“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固然可以作为临摹的更高准则,但具体如何衡量,似乎远远没有“与原作相似与否”所谓实临那么直接、易判断。

对于接受过书法专业教育的相关人士来讲,对书法基本训练可能会有更具体的看法。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关于书法基本功的认识几乎还囿于童子功、楷书、临帖复印机等关键词上。

三、书法训练与教学的反思

基于书法训练取得较大进展和对书法基础的认识仍然落后的矛盾,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书法基本功的内涵。

刚进入书法训练的人往往对别人的“童子功”有所顾虑,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他们对“基本功”具体内容的含糊不定。这会引申出另一个问题:书法基础训练的范围与目标。对于最普通的爱好者,目标可能不会太高,只需要写一手“好字”——这里的好坏并非以书法艺术为标准,不过是达到大众所认为的工整、美观的效果而已,甚至不需要具备复杂的笔法,或依赖某一经典的书写风格。针对这种情况,书法训练的范围也许只需要集中在字结构(尤其是正书的字结构)就足够了,与此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章法组合,便能达到“好字”的要求。但有志于成为书法家的群体,书法训练的范围明显要广泛得多,可能远不止笔法、结构、章法等基本的书写技巧内容,还需涉猎书法史、书法理论研究、书画的相关性,乃至于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众所周知,古代的书法家往往先是一位文人,涉猎范围的广泛远超现代美术学科的边界。近年,书法升级为一级学科,也可以从侧面看出这个时代对书法相关从业者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书法的基本功,应该根据不同目标设定不同的内容。当人们在开展训练之前就能意识到这一点,所谓的“童子功”顾虑也就烟消云散——既然训练范围和目标都不尽相同,自然训练时间、训练效率也不一而足,所通向的精神世界的方向也各不一样,“童子功”的优势荡然无存,又何来必要性呢?

书法基本功及书法训练要与时代同进步,核心在于构建一个更高效的训练模式。邱振中先生的《中国书法:167个练习》提供了一个解决此问题的思路。读过此书的人也许会津津乐道那些新奇的、极具西方美术特色的训练方法,但笔者认为其最大的价值在于使用现代图形的观察和训练方法,重新梳理书法经典作品中关于技法的细节,并且尽力打破书体之间的隔阂——这意味着掌握某一技法后,能在各种不同的书体中使用。此外,临摹也从以单字为单元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对于某一技法的获得,可能只需要重点训练几个关键的局部,就能在篇章中广泛使用。较之于“先专一体”“通篇临写”的传统模式,这种方式在训练效率上获得很大提升。

可能有人会质疑这种训练模式的合理性。其实从赵孟頫“古刻数行”的学习经验可以得知,书法技巧的习得可以借助一些基本元素(如笔画、偏旁、部首等)的组合。《中国书法:167个练习》将不同书体所使用到的、可供组合的基本元素梳理出来,从而让训练者能够集中击破各个技法难点。在使用时,只需稍加组合,便能形成新的风貌。尽管这种训练方法还没能被大部分人选用,但极具前瞻性的模式必然会推动基础训练朝着新的方向不断完善。

而关于人们对“临帖复印机”的孜孜以求,一方面是基于印刷技术、图版拍摄等条件的进步,范本图像资料可以轻易获得,为人们进行图形比较提供了条件。虽然古人在形容临摹准确性时也有像“如灯取影,不失毫发”之类的描述,那不过是对技法的肯定之语。而当今所追求的“逼真如复印”——在图形的直接比对中粗暴得出结论的特殊现象,更多是书法鉴赏方式匮乏的无奈结果。

一件书法作品,技法层面上包括了笔法、结构、章法等要素,意涵层面上又有创作背景、书写动机、艺术表现等内容。但由于个体观察方式、图形敏感程度、观赏经验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很难确定这些条目所对应的评价标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需要往这个方向努力——毕竟这么做的目的不是让大家在鉴赏纲目下依次得出相近的结论,而是希望有效打破鉴赏方式匮乏、机械的局面。只有彻底改变感受书法作品的方式,人们才可能正视临摹作品的准确性问题——原作的哪些细节是必须以之为榜样并在训练中不断靠近的,哪些又是可以意临不必纠结的。

四、余论

“童子功、楷书、临帖复印机”是目前提及书法基本功时人们首要想到的几项内容,背后反映了当下书法训练的范围与目标、训练的模式及其效率、作品的鉴赏与评价等方面的不足。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与作用日渐突出。书法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艺术门类,对基本功相关问题的反思,有助于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领域在新的时代呈现出新的价值。

相关知识

书法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书法基本功如何练习
书法形式的基础内容及训练.doc
书法课后的教学反思(11篇)
《正版 硬笔书法基础教程 七年级上 基本笔画篇 冯家欢 艺术书法书籍 硬币书法 学写字教程 书法字帖练习书籍同心出版》 【简介
钢笔书法入门基础训练.docx
关于运动训练的书籍
书法如何练毛笔字
书法的基本常识教育培训.pptx
健身气功基本训练法

网址: 冯毅恒:关于书法基本功及书法训练的现状和反思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53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