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一口泡发3天的木耳,全家进ICU!”
“自制糯米面汤圆,竟导致多人中毒身亡……”
这些触目惊心的新闻背后,罪魁祸首竟是一种叫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椰毒变种的细菌,它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毒性强烈,仅1毫克即可致命,对人体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发病急、病情重、致死率高,堪称餐桌上的“隐形毒药”。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们的真面目,教你如何避开致命风险!
一、它们是什么?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变种,国内又称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椰酵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易在食品表面生长,尤其喜欢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滋生繁殖。
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变种产生的能引起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毒性代谢物,其无色无味的特性,难以辨别,极大地增加中毒风险。
米酵菌酸是一种耐高温的毒素,100℃煮沸1小时仍存活,普通烹饪无法杀灭。很多人觉得剩菜剩饭只要加热够久,病菌都会被杀灭,但一旦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再加热也难防中毒!此外,被其污染的食物可能无酸败、无霉斑、无异味,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食用会破坏人体的酶系统,导致细胞死亡,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中毒症状。病死率高达40%-100%。
二、哪些食物最危险?
1.家庭自制发酵米面食品:酸汤子、酵米面、糯米面汤圆等。若原料霉变或发酵环境不洁,极易滋生该菌!
2.长时间泡发的木耳、银耳等菌类食物,泡发时间过长,或者泡发的水不干净(尤其在夏季高温环境),细菌可能大量繁殖。变黏、有异味的木耳/银耳绝对不可食用!
3.薯类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宽粉、红薯粉等薯类制品。这类食物在加工过程中,若原料受到污染,或者储存不当受潮霉变,也可能引发米酵菌酸的产生。
三、中毒后有多凶险?
潜伏期通常为30分钟至12小时,起病急骤。早期症状类似肠胃炎(恶心、呕吐、腹泻、头晕),极易误诊;但24小时内可能迅速恶化为肝衰竭(黄疸)、肾衰竭(血尿/无尿)、脑水肿(抽搐),死亡率极高且无特效解药。早发现、早抢救是保命关键。
四、如何预防?
选购米粉、河粉等制品时,务必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优先选择正规商家的预包装产品;购买木耳、银耳等菌类食物时,要注意选择合格的产品。所有食材应储存在干燥通风处,薯类制品要防潮,泡发菌类不宜过夜,发现粘软、弹性差的应立即丢弃。外出就餐时慎食路边摊的手工发酵食品(如酸汤子、糯米糕等)。
食用后若出现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立即停止进食,做到尽快催吐,并及时就医,保留剩余食物及呕吐物样本以便后续调查和诊断。
食品安全无小事,别让“致命一口”毁了一个家!
相关知识
关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变种的健康风险提示——餐桌上的“隐形毒药”,警惕米酵菌酸食物中毒
警惕米酵菌酸中毒!涉及木耳、河粉、米线......
中毒病死率超50%!北京疾控:小心餐桌上的隐形杀手
毒性强、致死率高!天热了,警惕这类食物中毒
1毫克就致命!这类食物中毒近期易发
黑木耳中毒风险警示:警惕隐藏的致命毒素
米酵菌酸中毒事件频发:识别症状与预防措施
江海疾控中心发布6月健康风险提示
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已致8人死亡 黑龙江省卫健委:系椰酵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食物中毒
9人聚餐后集体食物中毒死亡,“真凶”米酵菌酸有多“毒”!
网址: 关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变种的健康风险提示——餐桌上的“隐形毒药”,警惕米酵菌酸食物中毒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58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