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医药大健康智能研发中心产品介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医药大健康智能研发中心产品介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大健康智能研发中心组建于2014年3月,长期致力于中医药大健康信息资源建设与智能技术研发应用工作。多年来,在十余项国家、部委及院所相关科研课题和横向合作项目研究和应用开发基础上,李敬华主任领导中心先后自主设计并开发了古今医案云平台、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医临床辅助决策系统等主要产品,这些产品已先后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广东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针灸附属医院等行政及科研临床机构使用,同时也在国内部分综合性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研院所、国内妇幼保健机构和企事单位使用,在借助信息化手段提供中医药临床知识和大数据利用,助力中医科研和临床研究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团队成员由具备中医药信息、计算机、临床等专业的复合人才队伍组成,其中博士后6名、硕士3名、研究生4名。

一、研发团队

二、主要产品

1.古今医案云平台古今医案云平台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制开发的一款面向医院、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的专业医案管理与服务软件。该系统是在信息所多年中医药数据库研究、中医药数据挖掘研究以及中医药本体术语研究的基础上研发设计的,可以提供医案的采集,自动结构化,集中存储管理,后标准化处理,数据挖掘分析,工作组协同工作,医案数据共享及医案查询检索等服务,支持中医临床医生、科研学者、高校师生等提供医案信息的管理、共享与利用。

访问地址 http://www.yiankb.com

联系:于琦 010-64089619。

2.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是基于Web的信息系统,用户只需在浏览器中访问系统网址,即可使用系统的全部功能。该系统已实现了并实现了知识检索、知识浏览、知识添加、知识编辑、知识更新、知识评审、用户管理等一系列功能。

访问地址 http://www.tcmkb.cn

联系:于彤 010-640899578。

3.中医临床辅助决策系统

本系统是通过本体表达将中医临床指南、专家经验等知识结合,构建起神经知识网络的数据知识模型,通过医生临床情景的识别和模拟,通过Agent技术将临床思维人工智能化,并通过机器学习中的大量算法实现系统自主决策能力,构建起的智能专家决策系统,将本体学方法和情景模式的Agent技术结合,并将人工智能引擎嵌入,是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性研究,也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第一次将本体知识服务于临床应用决策诊疗的尝试,这是本系统的创新点。

访问地址 http://www.tcmcds.com

联系:朱玲 010-64089614。

4.五运六气健康医历

五运六气健康医历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和国科金安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一款面向医院、科研院所、高校、养生馆、社区养老驿站和药店等机构的专业疾病防治、养生治未病和健康管理服务系统。该系统是在经典的五运六气理论基础上、结合众多医院的临床应用经验、根据信息所多年的中医药大数据积累和研究、集国科金安的数据挖掘能力和移动互联网应用能力为一体的而打造的综合服务平台。系统提供以天人相应为核心,运气体质和年之所加相结合的人体气局变化预测分析,并对随之而来的影响和可能产生的健康问题给出多种实用的参考调理方案,从而为临床医生、科研学者、高校师生、养生服务人员,养老服务人员乃至众多中医健康方式的拥趸们,提供专业的养生治未病指导和众多的实用调理手段。

联系:于琦 010-64089619。

5.中医药语音识别系统

中医药领域定制语音录入系统,由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与云知声公司成立智慧中医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产品,通过中医药领域知识库,定制出针对中医药领域的语音识别模型,定制的中医药领域识别模型,部署在语音录入系统内,对中医药领域的语音识别更准确,识别率达到95%以上。

联系:于琦 010-64089619。

6.中医首辅

中医首辅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和国科金安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中医药大数据服务移动专用平台。该平台是云端的中医药大数据和分析处理服务与移动硬件终端相结合,旨在随时随地向中医临床医生、科研学者、高校师生,养生养老机构从业者,中医健康管理从业者等众多中医药从业人士提供综合的中医药信息服务。根据“All in one”的思想,把中医药知识、中医医历、临床医案和临床决策支持,这四个最重要的中医药信息服务集中在一个平台之上,配置于单一的终端之中,让用户一揽子携带,抬手可用。

联系:王俊文 010-64089619。

7.中医传承工作站

中医传承工作站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与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云知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开发,面向医院、科研院所、高校、及各名医传承工作室/站,诊疗信息采集、储存、分析一站完成。实现舌诊、脉诊客观化采集,语音录入及纸质病历OCR文字识别等功能,辅助提供30万权威医案资源在线检索服务,支持个人病案与文献医案交互分析。

联系:王俊文010-64089619。

8.中医体质养生机器人

中医体质养生机器人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与广州华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是集体质辨识与养生知识库于一体的软硬件集成应用服务平台。机器人通过摄像头采集用户的面部和舌苔图像特征值,自动识别体质类型,显示用户体质的具体表现,以及生病倾向,进而给出体质类型和相应的中医专家建议的调理方案。如果想查看更多名医的调理方案,可以访问中医养生知识平台。中医养生知识平台面向普通百姓,实现高级检索、分类导航、图形化浏览和内容展示等功能。

联系:王俊文 010-64089619。

9.词网

中医药词网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独立研发,旨在基于wordNet将中医药领域中的各个方面的概念、原理抽象成词,建立基础词库,并将领域内的相关概念根据语义进行链接,形成网络。通过词网可以进行各类信息资源的分类分级揭示,构建以词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实现领域的知识关联、汇聚和延伸,面向科研院所,医院,高校等,为实现中医药的领域数据存储、交换和共享提供坚实的术语基础,支持个性化接入各个知识服务系统,全面提升检索的准确率和查全率。

10.博览医书

博览医书--中医文献大辞典,由北京麦德森云医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共同打造的网上医学知识信息服务平台。博览医书融合信息管理先进技术和方法,对中医古籍的知识碎片化和知识重组,构建了中医检索关键词的词网系统和知识地图,实现了中医文献的通检通查,结合互联网更好的发挥了知识信息服务功能,为用户打造了知识按需消费的新模式。

联系:朱玲 010-64089614。

11.临床文献大数据平台

中医临床文献大数据平台,平台广泛收录相关中医临床领域的纸书文献、期刊文献、指南规范、网络资源等文献资源的全文,实现海量数据的原数据仓储,同时整合丰富权威的中医临床医案信息,并基于文献原文建立开放、权威、大规模的语料库,支持实体识别、关系抽取、内容抽取、自然语言处理等多种机器学习任务,为相关领域的医务工作者及科研人员提供有价值的知识服务。

联系:田野 010-64089619。

12.云医案APP

云医案APP是古今医案云平台的移动应用,提供30万古今医案的检索服务,配备与客户端一致的四诊数据表单和医学理化检查表单和语音录入系统,方便用户快速录入医案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医案,录入数据可以直接对接到客户端。配备了小游戏和小工具功能,可作为手边的字典工具,也可进行答题竞赛,寓教于乐。

联系:王一萌 010-64089619。

13.中医养生APP

中医养生APP面向中医养生知识咨询的需求,为用户提方便快捷的应用系统,在移动平台上提供知识推荐、知识问答、知识分类浏览等多种功能,满足普通大众获取中医养生知识的基本需求。让人们可以了解中医养生, 并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以”防治养生"为核心设计了健康问答、知识搜索等模块,有针对性的开展治病、防病, 为大众提供中成药、按摩、针灸、预防条例等相关的养生保健知识。同时结合手机App技术根据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不同条件为广大民众提供个性化的养生建议,体现了中医养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等思想。

联系:于彤 010-64089578。

联系我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
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导师介绍:李常青
第七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暨中医药健康及信息产品博览会
2015医学考研:中医内科学学科介绍
2024中国中医药健康展(广州中医药展)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铜川市印台区中医医院研究课题“中药代茶饮”获得科研立项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儿科分会学术年会举行
国立国际医疗研究中心医院
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网址: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医药大健康智能研发中心产品介绍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58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