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岁的退休教师老李坚持晨练十年,每天清晨五点半就去公园跑步。上周寒潮来袭,他像往常一样穿着单衣跑步,跑了不到十分钟就突然倒地,虽经抢救仍不幸猝死。医生判断,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血压骤升是主要诱因。数据显示,冬季晨练时的心脑血管疾病猝死率是其他季节的 3 倍,尤其是气温低于 5℃时,风险会增加 5 倍。冬日晨练并非不可为,但必须做好保暖防护,掌握 “保暖 3 件套” 的正确使用方法,才能护心护脑保平安。
冬季清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 “高危时段”,低温、生理节律变化和运动刺激的三重作用,让晨练者面临更高的猝死风险。
人体遇冷时,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全身血管收缩,血压迅速升高。研究显示,气温每下降 10℃,收缩压会升高 5-10mmHg,舒张压升高 3-5mmHg。对于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剧烈收缩易导致血管内斑块破裂,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塞。同时,血管收缩使心脏泵血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骤增,易诱发心绞痛甚至猝死。
清晨 6-9 点是人体生理节律的低谷,此时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血液黏稠度最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升高。同时,晨间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如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与低温叠加后,心脑血管负担显著加重。约 70% 的冬季晨练猝死事件发生在这个时段。
冬季人体肌肉僵硬、关节灵活性差,若晨练前未充分热身,突然运动易导致肌肉拉伤。更危险的是,寒冷环境下突然运动,会使心脏负荷急剧增加,心肌需氧量突然上升,而血管收缩导致供氧不足,形成 “供需矛盾”,引发心肌缺血甚至猝死。数据显示,未充分热身的晨练者,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是充分热身者的 4 倍。
冬季晨练的穿衣关键是 “保暖不捂汗”,采用分层穿衣法既能保持核心体温稳定,又能适应运动中的体温变化,避免受凉或出汗后感冒。
内层(透气速干层):选择聚酯纤维或羊毛材质的紧身衣,能快速吸收汗液并排出,保持皮肤干爽,避免汗液蒸发带走热量。避免穿纯棉内衣,纯棉吸汗后不易干燥,会导致运动后受凉。
中层(保暖隔热层):根据气温选择抓绒衣或轻薄羽绒马甲,重点保暖背部和胸部(核心区域),羽绒马甲能减少胸部束缚,不影响呼吸和手臂活动,适合晨练时穿着。气温低于 0℃时,可选择加绒卫衣作为中层。
外层(防风防水层):选择防风夹克或冲锋衣,防风面料能阻挡寒风直接侵袭身体,避免热量流失。外层需轻便易脱,运动发热后可随时脱下,防止出汗过多。
头部:头部散热占全身散热的 30%,必须戴防风帽子,覆盖耳朵和额头,材质选择抓绒或羊毛,避免过紧影响头部血液循环。
颈部:佩戴围巾或高领护颈,防止寒风从颈部侵入,刺激咽喉和血管收缩,围巾选择透气材质,避免过厚影响呼吸。
手部和脚部:戴防风手套(指尖可触屏的款式方便操作手机),穿加绒防滑运动鞋,鞋底纹路要深,防止路面结冰滑倒。
出门时感觉稍热(比静息时舒适温度高 2-3℃),运动后不会太冷;
运动 10-15 分钟后若感觉出汗,及时脱下外层衣物,避免汗湿后受凉;
运动结束后立即穿上外层衣物,做整理活动时戴上帽子和围巾,防止热量快速流失。
冬季晨练前的热身比其他季节更重要,结合保暖护具和渐进式热身流程,能激活身体机能,降低心脑血管和肌肉关节损伤风险。
护膝和护腰:中老年人晨练建议佩戴保暖护膝,防止膝关节受凉和运动损伤;有腰椎问题者需戴护腰,支撑腰部并保暖,避免腰部受凉引发不适。
热身手套:热身阶段可戴稍厚的手套,保持手部温度,待身体发热后再换薄手套进行运动。
保暖护腕:腕部有丰富血管,护腕能保暖并减少手腕关节压力,尤其适合太极拳、跑步等运动。
阶段 1(5 分钟,唤醒身体):室内进行原地踏步、扩胸运动,配合深呼吸,让心率逐渐升高至静息心率 + 20 次 / 分钟,身体微微发热。
阶段 2(5 分钟,关节激活):活动颈、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每个关节做环绕动作 10-15 次,重点活动膝关节和踝关节,提高灵活性。
阶段 3(5 分钟,动态拉伸):进行高抬腿、弓步走、手臂环绕等动态拉伸,每个动作持续 30 秒,激活肌肉群,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微微出汗。
热身充分的标准:身体微微出汗,关节活动无僵硬感,心率比静息时提高 30%-40%,自我感觉 “身体灵活、不冷不僵”。若热身时出现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需立即停止,改为室内休息,当天不宜晨练。
冬季晨练除了身体保暖,还需关注心脑保护的细节,从时间选择、补水方式到运动强度控制,全方位降低心脑血管负担。
避开高危时段:将晨练时间推迟至日出后 1 小时(约 8-9 点),此时气温回升,人体生理机能逐渐活跃,风险降低。若必须早练,需在天亮后进行,避免在 5-7 点的最冷时段运动。
选择避风场地:优先选择室内场馆或避风的公园角落,避免在风口、河边等风力大的地方运动,减少寒风直接刺激。
关注空气质量:冬季易出现雾霾,PM2.5>100 时改为室内运动,避免吸入污染物损伤血管内皮。
温水少量多次补:晨练前喝 100-150 毫升温水(30-40℃),运动中每 15-20 分钟喝 50-100 毫升温水或淡盐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水温过低会刺激胃肠道和血管收缩。
晨练前少量进食:空腹晨练易导致低血糖,可在运动前 30 分钟吃少量易消化食物(如半片全麦面包、1 小把坚果),避免吃高糖高脂食物。
低强度起步,逐步提升:冬季晨练强度比其他季节降低 20%,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低中等强度运动为主,避免高强度间歇训练、长跑等剧烈运动。
“谈话测试” 控强度:运动中能正常交谈,不出现气喘吁吁,心率控制在(220 - 年龄)×60%-70%,例如 60 岁老人运动时心率不超过 102 次 / 分钟。
携带急救药品:有高血压、冠心病史的晨练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手机保持电量充足,告知家人运动路线和时间。
穿衣要更厚,中层可选择羽绒内胆,外层必须防风;
运动前热身时间延长至 20 分钟,运动以散步、太极为主,每次不超过 30 分钟;
避免在气温低于 - 5℃或大风天气外出晨练,可改为室内活动(如室内太极、慢走)。
晨练前测量血压和心率,血压>160/100mmHg 或心率>100 次 / 分钟时取消晨练;
必须有人陪同,选择有遮挡的场地,随身携带急救药品;
运动中若出现胸痛、头晕、心慌,立即停止并服药,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虽身体基础好,但仍需分层穿衣和充分热身,避免 “年轻人不怕冷” 的误区;
运动强度可适当提高,但需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运动后及时更换汗湿衣物,避免冲冷水澡,防止血管骤缩。
若出现胸痛、剧烈头痛、头晕:立即停止运动,原地坐下或平卧,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
若怀疑心绞痛: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 片),5 分钟未缓解可再含服 1 片,同时拨打 120;
若出现意识丧失、心跳骤停:立即让周围人拨打 120,同时进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 + 人工呼吸),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
不热身直接运动或骤然增加运动量;
穿纯棉内衣晨练(易吸汗受凉);
空腹或饱腹后立即晨练(空腹易低血糖,饱腹影响消化和心脏供血);
气温骤降、大风、雾霾天气仍坚持户外晨练;
独自在偏僻场地晨练,不告知他人行踪。
定期体检:每年做一次心脑血管检查(血压、血脂、心电图、颈动脉超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睡前 1 小时不看手机,提高晨间身体机能;
关注身体信号:出现感冒、疲劳、血压波动时,暂停晨练,身体不适时不勉强运动。
冬日晨练猝死高发并非无法预防,关键是做好保暖防护,掌握 “分层穿衣法、热身护具 + 渐进热身、护心护脑细节” 这保暖 3 件套。中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者需格外谨慎,避开低温高危时段,控制运动强度,随身携带急救药品。记住,冬日晨练的核心是 “保暖、低强度、循序渐进”,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把心脑血管风险降到最低。平安过冬,科学晨练,让健康习惯伴随整个冬季。
相关知识
冬季到来!心脑血管疾病多发,做好7个防护,保护心血管健康
第一关注: 科学晨练保健康
第一关注: 科学晨练保健康
高血压患者平安过冬这样做!
冬季是冠心病高发期!护心,从御寒保暖做起
防猝死套餐走红网络,套餐能防猝死吗?做好4点或许比套餐更有用
【健康】小心!清晨是人体最危险的时刻,有人干这件事猝死!
心血管疾病患者冬季健康指南:温暖过冬,守护“心”健康
冬日暖身攻略:全方位保暖养护指南
暖冬三件套,暖心又暖身
网址: 冬日晨练猝死高发!保暖3件套,护心护脑保平安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72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