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国际心血管代谢大会”于4月5日至6日在重庆顺利召开。大会汇聚了国内外权威院士、资深专家及中青年学者,聚焦“人口老龄化与心血管代谢异常”的最新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进展,就心血管代谢前沿及热点问题展开深度研讨,共谋心血管代谢疾病防治进步。会上重磅发布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管理专家共识(2024)》(以下简称《专家共识》),旨在进一步优化心血管代谢相关疾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路径,推动全人群早筛早查和跨学科同防同治,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大咖共话”采访间邀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祝之明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李贵森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孟照辉教授、天津市胸科医院苏文凌教授、安徽省立医院郑雪瑛教授,围绕《专家共识》及CKM综合征的分期管理与临床实践展开研讨。
多学科协同与“主动健康”理念
医患共筑CKM综合管理新格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介绍:“对于医生来说,我们需要积极构建多学科协同的诊疗模式,包括心脏科、内分泌科、肾脏科等多个相关学科领域。通过多学科的有效整合,才能实现疾病管理的更高效率与治疗方案的全面性。CKM综合征的全面管理要求医生改变行医模式,将防治重心前移至疾病预防阶段。对于公众而言,我们发现目前很多疾病来源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因此,公众应树立‘健康第一责任人’的主体意识,主动调整生活习惯。例如,肥胖引发了诸多健康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宣布启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而体重管理与CKM综合征的全面管理密切相关。”
霍勇教授
心肾代谢创新药物疗效显著
研发深水区仍需突破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祝之明教授介绍:“当前,许多创新药物在心肾保护领域展现出显著疗效,这一点也通过大量临床试验得到证明。然而,除了心肾保护作用外,我们仍需进一步探究这些药物是否还具备其他潜在益处,例如促进代谢、改善肥胖及脂肪肝等相关状况。为此,开展更多临床试验显得尤为必要。在临床实践中,心肾代谢综合征存在不同的亚型。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药物进行更细致的比较分析,以明确其在不同类型心肾代谢综合征治疗中的具体疗效差异。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患者,如何选择药物以发挥最大疗效,即明确药物的特异性作用,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我们的讨论仍比较笼统,关于这些药物在心肾代谢综合征治疗中的深入研究与探索任重道远。”
祝之明教授
心肾代谢疾病临床管理
CKM患者多病共存下的用药与监测挑战
四川省人民医院李贵森教授说:“CKM患者常伴随多种成分与元素的异常。例如,某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和高血脂等病症,我们的干预措施有哪些?是否应向患者提供所有可用药物?若需同时服用十种以上药物,这些药物对患者来说究竟有多大获益?又该如何合理控制用药?如何最大化药物协同效应?这里面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目前尚未形成明确结论。从长期管理角度出发,我们需要明确在一段时间内应监测哪些指标,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个体获益情况。任何药物均无法保证对所有患者均有效。在患者用药监测过程中,若发现某种药物对患者造成的风险超过其带来的益处,则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实现个体化治疗的最优选择。”
李贵森教授
聚焦CKM综合征2期
系统性筛查与个体化干预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孟照辉教授说:“2期是CKM综合征发展进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什么是2期?简单来说就是同时存在代谢危险因素。比如,在肥胖的基础上,又被查出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如何有效控制病情?首先,需开展早期系统性筛查。CKM综合征并非单一器官疾病,而是累及多个器官的复杂病症。因此,筛查工作必须覆盖多器官指标,包括心脏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等。我们倡导对综合性临床指标进行早期、规范化的筛查。因此,定期(如每年或每半年)进行体检、复查各项指标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是干预措施。那么,何时应启动干预呢?一旦进入2期,患者出现靶器官功能受损的迹象,如高血压显现、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主动脉钙化、尿蛋白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便需依据患者个体特征,实施精准防控。”
孟照辉教授
解码CKM综合征分期
关注肥胖与肾脏功能变化
天津市胸科医院苏文凌教授介绍:“CKM综合征是一个将心脏、肾脏与代谢异常相互关联的概念体系。分期中,0期代表无CKM危险因素,1期通常指脂肪过多或功能异常。如果同时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危险因素,则属于2期及以上阶段。一旦进展到4期,干预难度就显著增加。同时,肾脏功能的变化也不容忽视,例如通过检测微量白蛋白尿和血肌酐水平来评估肾脏健康状况。虽然‘心血管-肾脏-代谢’的表述将心脏问题置于首位,但肾脏问题实际上反映了代谢危险因素的累积效应,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对预防后续心脏不良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苏文凌教授
从专科聚焦到综合认知
CKM综合管理带来的诊疗思维革新
安徽省立医院郑雪瑛教授说:“过去,我们大多聚焦于各自的专业领域,力求在专业上精益求精。我身为内分泌科医生,自然格外关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状况。CKM综合征的概念让我对过往的认知有了提升。患者来找我,目的可能并非单纯看血糖,而是为了追求身体健康。因此,我们会全面检查患者的心脏、肾脏等器官是否存在问题。我会询问患者之前有没有筛查过糖尿病并发症?是否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夜间有没有起夜上厕所的情况?是否存在尿频症状?通过了解这些临床症状,我能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设定不同的治疗目标。我不仅将这一理念融入临床实践,还积极向患者传达这种观念。这一理念让我们能更早地察觉潜在风险,一旦发现问题,我们就能及时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无论是肾内科还是心内科,我们都是医疗大家庭中的一员,共同的目标就是让患者拥有更好的健康状态。”
郑雪瑛教授
CKM综合征的复杂性要求医学界突破专科壁垒,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防治体系:从早期筛查代谢危险因素到精准干预靶器官损伤,从生活方式调整到创新药物应用,每一步都需凝聚心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等多学科智慧。专家们强调,疾病管理需“关口前移”,公众应主动监测血压、血糖、尿蛋白等指标,践行“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临床医生则需革新思维,重视CKM分期管理,延缓疾病进展。面对多病共存患者的用药挑战,未来需进一步探索药物协同效应与风险平衡,通过动态监测优化治疗方案。唯有医患携手、学科联动,才能破解CKM综合征的防治难题。(康宣)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知识
重磅!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核心要点」来了
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汇总十篇
急性疼痛管理策略及临床实践
2015 TES临床实践指南:肥胖症的药物管理
冠心病防治新视角:循证医学证据与临床实践
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学会就是医院“大牛”!
用“心”学好针灸理论,踏实进行临床实践
于淼教授:肥胖症管理与心血管健康——SELECT研究对临床实践的启示
中国老年人临床水化实践指南(2024版).pdf
患者安全风险管理:从理念到实践
网址: 大咖共话|从概念到临床实践 心血管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72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