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防止“减肥神药”伤害健康

防止“减肥神药”伤害健康

防止“减肥神药”伤害健康

2025年07月21日 07:1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随着2025年“全民健康体重管理年”的深入推进,身材管理再度成为热议话题。“不节食不运动,月瘦20斤不是梦”“餐前一杯,轻松实现躺瘦”……电商页面和社交平台上,各类减肥药物广告层出不穷。然而,其背后潜藏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商家往往通过制造身材焦虑、进行夸大宣传等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市面上那些标榜“减肥神药”和“一吃就瘦”的减重产品,而这些产品大多并无减肥作用。网络销售的部分减肥产品,甚至含有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成分,盲目滥用会对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治理“减肥神药”乱象,需双管齐下,既要“堵”住乱象的源头,也要“疏”通公众的认知渠道。当前,网售减肥产品已成为虚假宣传、非法添加的重灾区。监管部门在加大对问题产品打击力度的同时,各大电商、社交平台应对“挂羊头、卖狗肉”的违法违规产品负起相应责任,配合市场监管部门进行系统整治和清理。同时,应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消费者投诉举报数据和用户评价,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产品。

“减肥神药”大行其道,同样折射出公众对体重管理的认知偏差。对此,需加强公众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普及科学减肥知识,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体重管理观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鼓励人们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来实现减肥目标,避免过度依赖减肥药。

我国“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明确提出“健康体重是全民健康的核心指标”,大家应坚持科学原则管理与维持健康体重,摆脱身材焦虑,重塑健康理念。

(贺建明)

(责任编辑:李冬阳)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相关知识

喝止咳糖浆提神?吃糖尿病药减肥?谨防药物滥用伤害青少年
产后怎样减肥才能防止伤害健康
女子猛吃减肥药肝损伤 减肥药危害健康
如何防止运动伤害
吃减肥药对身体健康有害吗?有多大的伤害?
防止跑步机运动伤害.doc
减肥药真的灵验?揭秘“减肥神药”的危害!
久坐的七大危害 五招防止久坐伤身
吃减肥药会对身体造成哪些伤害
有害的减肥药为何屡禁不止

网址: 防止“减肥神药”伤害健康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86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