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北京|MACA艺术中心群展:将死亡带回生活 – ARThing艺术活

北京|MACA艺术中心群展:将死亡带回生活 – ARThing艺术活

将死亡带回生活

Bringing Death Back into Life

展期:2025年06月28日—08月17日

学术主持:景军

策展人:周雯静、岳明月

艺术家:杰里米·丹尼斯(Jeremy Dennis,美国)、段岩、何晋渭、韩五洲、马苏玛·哈莱·赫瓦贾(Masuma Haleem Khwaja,巴基斯坦)、梁绍基、林乐成、涼云×景军、路桂军、赫尔维·谢拉邦(Hervé Chérabout,奥地利)、宋敏×景军、王之纲、向芷霖、岳明月×景军、云峰、张沐辰、张小涛、张聃、郑确、周雯静×景军、庄孔韶

主办: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医学社会学中心

承办:MACA艺术中心

地点:MACA艺术中心|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北一街

本次展览意在打破死亡禁忌,直面死亡。它将死亡解释为生命的编码组合与活着意义的延续,通过艺术家作品展现相关主题,引发人们对死亡和生命的思考,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医学社会学中心主办。

This exhibition aims to break the taboo of death and face it directly. It interprets death as a coding combination of life and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meaning of living. Through the works of artists, it presents relevant themes, sparking people’s thinking about death and life. It is hosted by the Center for Medical Sociology of the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at Tsinghua University.

本次展览命名为​“将死亡带回生活”​,意在打破一种根深蒂固的禁忌。死亡,这一字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被避讳,仿佛轻启此音,便足以引来忧伤与惊惧。它承载着沉重的情感负荷。恐惧、哀恸、失落、悔恨、丧亲之痛、压抑、剥夺、无力,甚至绝望,尽在其中。

尤其在我们熟悉的国度,有关死亡的避讳催生出无数隐喻、转喻、委婉用语与各类修辞手法。古时称死,因人而异。天子之死曰崩,仿佛大山倾塌。士大夫之死曰不禄,意指仕途终止。唯有布衣百姓之死曰“死”,无饰无华。今人则多称“去世”,好似是说一个人从生活中悄然消失。即便开启死亡教育,亦多以“生命教育”为名,以避直陈死亡。

此次展览却试图直面死亡,不是为了惊世骇俗,而是为了将死亡解释为生命的编码组合和活着的意义延续。

景军
学术支持

1994年在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2009年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人类学系;2000年秋加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2006年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年聘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25年聘为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特聘教授;现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副主席;2004年至2014年连任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副主席;研究领域先后包括历史记忆、生态抗争、公共健康以及养老和临终关怀。

周雯静
策展人

艺术家、策展人,法国南特美院与四川美院双硕士学位。曾策划“情感共同体”“发明市中心”等中法艺术展。她关注身份、性别、身体、疾病、权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通过展览、写作、策展等不同形式的艺术形态参与社会问题的实践。

岳明月
策展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她曾担任墨尔本大学与清华大学“共鸣空间”艺术项目联合策展人,多次担任“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展览助理与编辑工作。她的艺术作品讨论生育与女性身体、临终与仪式等问题。

相关知识

艺术时刻开启!“北京艺术季”开幕活动在京举行
北京新文艺团体蓬勃发展,为“演艺之都”注入新活力
生活孕育的艺术之花(文艺点评)
艺术与文化深度交融 美育教育开启新篇章——北京市第二十八届学生艺术节暨海淀区学生艺术节器乐展演(五)
青年艺术100
云南艺术学院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象北旅行》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完美收官
中国艺术治疗学术论坛在北师大举行
无非之题——艺凯旋呈现青年艺术家群展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感受艺术的鲜活跃动~汽车与生活文化艺术展开幕啦!

网址: 北京|MACA艺术中心群展:将死亡带回生活 – ARThing艺术活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93503.html

所属分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