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羞耻感』的精神动力学思考

『羞耻感』的精神动力学思考

01-每个人都有『羞耻感』

加州大学巴巴拉分校的社会学家托马斯·谢夫把羞耻感称为“调解各种感觉表达的情感主板”。他说:“羞耻感是最不易承认、最难以释放的情感”。

哲学家让·保尔·萨特这样描写羞耻感的心理作用:“突然的颤抖从我头顶开始,沿伸到脚下,没有任何能表达的准备。”

美国心理治疗师怀特和维纳则认为,强烈的羞耻感会造成个体自体破碎:“自体破碎是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个时刻都会体验到的‘我要崩溃了’的感觉。其范围从轻微的尴尬开始,一直到折磨人的恐惧和羞耻感。(Marjorie Taggart
White&MarcellaBakurWeiner,p19)”。

02-从四种人格看『羞耻感』

深深的羞耻感腐蚀着个体的内心世界,使之自感空虚、无能、无价值。易于羞耻感人的创伤主要源于自尊严重受损。科胡特将他们称为“悲剧人”,“悲剧人”包括各人格类型的个体。

『偏执者』自感无能、羞辱和卑微,将羞耻视为巨大威胁,对羞耻矢口否认,或将羞耻感投射出去,自鸣得意。他们把心理能量都用来对付想要羞辱他们的人。

『情感依赖型』抑郁者长期承受着羞耻感过度激发带来的忧伤。他们长期陷入缺憾、渴求、徒劳和绝望中。他们自感不配获得爱和关爱,总是抬举别人,自惭形秽。

『自恋型』个体同样承受着羞耻感的折磨。每个虚荣而浮夸的自恋者心中都隐藏着害羞而怯懦的阴影,他们的内心世界似乎若有所失。他们十分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时常感到自己因名不副实而招人厌恶。非理性的羞耻感深深困扰着强迫型个体。

『强迫型』个体的强迫行为多用来抵消外界评价带来的羞耻感。他们更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非刻意达到自己内在的完美标准。

03-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会激发深切的羞耻感

羞耻感被不恰当地激发或许是最让人刻骨铭心、难以释怀的创伤。在耻感文化(个人自我评价取决于外界的评价)浸淫下,不少中国父母似乎持有一种荒谬的逻辑,那就是大肆贬低、羞辱孩子,使他(她)感到强烈的羞耻,而后又期待孩子“知耻后勇”、奋发图强,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他们斥责孩子成绩不好的口头禅是:“瞧瞧某某家的某某,真是丢我的脸!”;女儿长相普通,则多半警告:“你长得又不漂亮,再不认真读书,以后谁要你?”;孩子偷窃和说谎时,往往会痛心疾首而又兴致勃勃地训斥,甚至体罚,哪怕客人在场……

就很多心理咨询个案而言,一对/一个世俗意义上成功、而又控制欲强的父母,会最大可能地用冷嘲热讽、指责训斥激发出孩子深深的羞耻感。

偏执者在童年期的成长过程中,自我效能感曾遭受过严重创伤;他们大多反复体验过压制和羞辱(MacKinnon等,2006;Tomkins,1963;Will,1961)。在偏执者的成长背景中,极端严厉的批评、反复无常的惩罚、毫不留情的痛斥和难以取悦的家长十分常见。在羞愧型自恋者家庭中,饱受创伤的父母,常常会不知不觉地使孩子产生认同的困惑、模糊的羞耻感和空虚感(Bergman,1985;Fogelman,1988;Fogelman&Savran,1979)。

在强迫型者成长背景中,父母在儿童早期设定很高的行为准则,并期望孩子恪尽职守。他们奖罚分明,对孩子好的行为大家赞赏,对孩子差的行为严加指责或冷嘲热讽。为了认同和迎合父母,孩子不得不争取完美的表现,并相信只有十全十美才能抵御外界的羞辱,获得安全感。

04-应对『羞耻感』的四种防御

羞耻感可以产生各式各样的谎言,形成保护性的外壳来维持体面(Young-Eisendrath)。

对于羞耻感,乃松山(DonaldNathanson1992)认为一般会有四种防卫方式:
退缩(withdrawl)
攻击自己(attackself)
攻击别人(attackother)
和回避(avoid 〈meeting sb〉)

他把这四种反应称为“丢脸的指标”。

『退缩』的防御机制既有心理操作,比如害怕竞争,不敢向心仪的异性示好;又有行为操作,比如拒绝上学、社交退缩,这在回避型人格和依赖型人格中十分常见。“羞耻感表达了一种消失、隐藏甚至死亡的欲望。”

『攻击自己』是当一个自体无能感过于深重时,个体有时会选择攻击自己,这在抑郁型个体中很普遍。“每当羞耻感出现时,我们就会抑制情感的自由表达。

『攻击别人』,“愤怒”是唯一的例外(托马斯·谢夫),攻击别人是重度偏执个体最常使用的手段,他们认为痛苦源自外部环境,恼羞成怒和睚眦必报是他们的信条。

『回避反应』则是把对丢脸(羞耻)的担心转成好好表现的动力。回避就像精神分析理论所描述的反向形成,可以击倒或补偿丢脸和害羞的感觉。回避在强迫型人格中极为常见,为避免羞耻和无能的感觉,他们往往刻意训练自己、追求高效和完美。有些“考证达人”和“工作狂”就属此列。

参考资料:
1.《10倍速療法-短期心理實戰錄》【美】巴史克(MichaelFranzBasch)/著易之新/譯 張老師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臺北)2001年2月初版2刷
2.《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美】MarjorieTaggartWhite&MarcellaBakurWeiner/著吉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2月初版1刷
3.《情绪与需要》【美】DawnFreshwater.ChrisRobertson/著 潘成英/译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初版2刷
4.《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美】南希·麦克威廉斯NancyMcwilliams/著 鲁小华郑诚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年1月初版3刷

相关知识

有羞耻感什么意思
摆脱羞耻阴影:探索羞耻感的多重面相
多种“羞耻症”泛滥,如何正确处理我们的羞耻感?
羞耻感是心理障碍的根源
心理学:健康的内向是善于思考,而不是时常感到羞耻
羞耻感的书评 (10)
别让“羞耻感”残害你
罪恶感与羞耻心:心灵健康的障碍与哲学思考
羞耻感【全本
羞耻感正在毁掉你的人生

网址: 『羞耻感』的精神动力学思考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94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