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吃出健康的四大法宝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吃,有的人吃得身体康健、精力充沛,有的人却吃出了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由此可见这里面大有学问。那么,怎样吃才算吃得科学、合理,才能吃出健康呢?这里介绍四个“法宝”。
法宝之一:吃得全面
吃得全面,是指各种食物如五谷杂粮、禽肉果蔬等应当全面摄入,不挑食,不偏食,以达到食物营养的均衡。中医最古老的经典书籍《黄帝内经》早就说过:“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则服之,以补精益气。”意思是说,稻、麦、玉米、高粱、豆类等五谷是人类营养物质的根本,可以养人。因为五谷都是植物的种子,是经过吸收天地之精华孕育而成,包含有非常充足的精气,具有充足的生长之势,因此人体通过摄入这种包含天地精华的种子可以维持自身生命的运转。其他如禽肉、水果、干果、蔬菜等对保证人体的健康也具有不可缺少的辅助和补充作用,五谷与禽肉果蔬等搭配得当,可以使人体气、血、津、精等营养物质充足,阴阳平衡,身体健康。那么,食物应怎样搭配还算得上全面、均衡呢?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合理的饮食结构,用“金字塔”式来表示,共分四层:面食米饭40%,水果蔬菜30%,鱼肉蛋奶20%,糖盐油10%,可资参考。
法宝之二:吃得有节
吃得有节,即是指饮食有节,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饮食要有规律,一日三餐,尽量定时而吃。中医认为,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贮存,主要靠脾胃(肠)来完成,通过脾胃的功能,将吃进去的食物转变为精微物质来补充全身的气、血、津、精等营养物质。如果饮食经常没有规律,就会打乱脾胃的生理节奏,影响其消化吸收功能的发挥,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转化、吸收。
二是饮食要适量,恰到好处,饥饱适中,切忌暴饮暴食。经常暴饮暴食,脾胃的负担过重,久而久之就会损伤脾胃的功能,反而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黄帝内经》里就说过:“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东谷赘言》中更明确指出饮食过量对人的危害:“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消化。”同样,如果片面认为吃得越少越好,强迫自己挨饿,则身体又会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会虚弱不堪。
法宝之三:因人而吃
中医有“食药同源”的说法,是指我们平常吃的食物,同时也是药物,具有一定的 “性”(寒、凉、平、温、热)“味”(酸(涩)、苦、甘(淡)、辛、咸)特征,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中医还认为,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人在出生后,可以形成不同的身体素质,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体质,人群中常见的体质类型有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等。从饮食养生的角度,如果针对不同体质的人,多吃一些“性” “味”相投的食物,则可以起到协调、平衡阴阳的作用,让我们吃得更健康。
比如说阴虚体质的人,一般比较消瘦,面色发红,常有口干、喉咙干,时不时会出现手心足发热、夜间盗汗,睡眠不好,舌头比较瘦小、发干发红、少苔,脉像常见细而快。这种类型的人,饮食宜清淡,远离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多吃黑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鱼类等清淡食物,少吃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
阳虚体质的人,一般看上去比较白胖,精神状态不是太好,脸色淡白无光彩,平时比较怕冷,常自汗出,夜尿多,舌头比较胖大、舌边常有牙齿压痕,脉象多无力。这种类型的人,宜多食羊肉、狗肉、鹿肉、鸡肉等,根据“春夏养阳”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汤一次。生冷的食物,阳虚体质的人则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痰湿体质的人,一般比较肥胖,喜欢吃肥甘厚味的食物,精神倦怠,懒得活动,睡眠多,自觉身体沉重,口中常有粘腻的感觉,舌苔一般比较厚、时黄时白。这种类型的人,宜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多吃些蔬菜、水果,如白萝卜、紫菜、海蜇、洋葱、枇杷、白果、大枣、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
气郁体质的人,一般身体消瘦或偏胖,面色发暗或发黄,平时性情比较急躁,易于激动,易于发怒,或喜欢生闷气,时常唉声叹气。这种类型的人,可少量饮酒,以疏通血脉,提高情绪;多食一些能行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荞麦、韭菜、茴香菜、大蒜、火腿、高粱皮、刀豆、香橼等。
法宝之四:顺时而吃
中医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并与自然环境息息相通,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思想。自然界有季节、气候、环境的变化,人体必然要进行相应的调适以顺应这种变化,饮食养生也不例外。
比如春季:万物复苏,树木条达,一派生机盎然、阳气生发之象。中医认为春季符合肝的特性,是肝气当令的季节,因此应当注意养护肝气,防止肝的阳气偏亢,宜多吃甘、缓的食物如牛肉、红枣、糯米、甘蓝、菜花、山药、大米、菠菜、甜品等;少吃酸涩、收敛的食物如醋、山楂、柠檬、乌梅等,以免妨碍肝气的生发和的疏泄。
夏季:气候炎热,暑热火气当令,中医认为夏季与心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要注意养心,以防止心火过旺,宜多吃清热消暑的食物如瘦猪肉、苦瓜、丝瓜、冬瓜、西瓜、绿豆、南瓜等,绿豆南瓜汤、酸梅汤、菊花茶等就是比较适合的夏季饮食;少吃辛热燥火的食物如狗肉、羊肉、辣椒、胡椒、生姜等。
秋季:丰收的季节,一片金黄之色,同时秋天气候比较干燥。中医认为秋天是肺气当令的季节,因此应当注意养肺,宜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粥、多汁水果、蜂蜜、银耳等;少吃香燥的食物如瓜子、花生、辣椒、桂皮、芥末、香菜、花椒等。
冬季:寒冷萧条,阳气闭藏,中医认为由肾气当令,因此冬季应注意养肾,固护肾之精气,一是多吃补肾益精的食物如猪肾、牛骨髓、羊骨、桑椹、枸杞子、黑芝麻、黑木耳、坚果等,二是多吃辛热散寒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香菜、胡椒、生姜等,汉代名医张仲景的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500g,生姜100g,炖服)就是很好的的冬补佳品;少吃寒凉的食物如苦瓜、生冷、绿茶等。
相关知识
不同体质的饮食与养生
【痰湿体质饮食】痰湿体质的饮食
【血瘀体质的饮食】血瘀体质的饮食
【气虚体质饮食】气虚体质饮食调理
健康饮食体质生
不同体质的饮食建议与调理方法
特殊体质人群的饮食禁忌与建议.docx
膳食营养与中医体质:健康饮食的深度解析
健康饮食体质调理
饮食调解气虚体质
网址: 体质与饮食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96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