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25最新肥胖症诊疗指南的发布,为肥胖症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您是否属于易患肥胖症的人群呢?接下来,我们会详细介绍指南中需警惕的3类人,并提供简单的自测方法,让您对自己的健康心中有数。
反映疾病现状:2025最新肥胖症诊疗指南是基于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制定的,它能准确反映当前肥胖症的发病特点、流行趋势等现状。随着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肥胖症的情况也在发生改变,新的指南能让医护人员和公众及时了解这些变化。
规范诊疗标准:该指南为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统一、科学的标准。在诊断方面,明确了不同类型肥胖症的诊断指标,避免了因诊断标准不统一而导致的误诊、漏诊。在治疗上,规范了各种治疗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流程,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推动医学进步:指南的更新是医学研究成果的体现,它鼓励科研人员不断探索肥胖症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新的诊疗方法和理念会在指南中得到体现,从而推动整个肥胖症防治领域的医学进步。
家族遗传史人群:如果家族中有肥胖症患者,那么其后代患肥胖症的概率会显著增加。遗传因素会影响人体的代谢率、脂肪分布等。比如,某些基因突变会导致脂肪细胞的功能异常,使得脂肪更容易堆积。这类人群从出生就携带了肥胖的潜在风险,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体重和健康状况。
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长期保持不良生活方式的人是肥胖症的高危人群。饮食上,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如快餐、油炸食品、甜品等,会导致能量摄入过多。而运动量不足,缺乏日常的身体活动,使得能量消耗过少,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此外,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也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导致激素失衡,进而影响新陈代谢,增加肥胖的风险。
患有特定疾病人群:一些特定疾病与肥胖症密切相关。例如,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人体代谢率降低,能量消耗减慢,容易引起体重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代谢功能,导致体重上升。精神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肥胖。
身体质量指数(BMI)计算:BMI是常用的衡量肥胖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一般来说,BMI在18.5-23.9之间为正常范围,24-27.9为超重,28及以上为肥胖。通过计算BMI,能初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健康的体重范围。
腰围测量:腰围可以反映腹部脂肪的堆积情况。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提示腹部脂肪过多,患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增加。测量腰围时,应在肚脐上方1厘米处水平环绕一周。
体脂率检测:体脂率是指身体中脂肪组织占总体重的比例。可以使用体脂秤等设备来测量体脂率。一般来说,男性正常体脂率在15%-18%,女性在20%-25%。体脂率过高说明身体脂肪含量过多,存在肥胖风险。
2025最新肥胖症诊疗指南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反映了疾病现状、规范了诊疗标准并推动医学进步。家族遗传史人群、不良生活方式人群和患有特定疾病人群这3类人需要格外警惕肥胖症。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身体质量指数计算、腰围测量和体脂率检测等自测方法,及时了解自己的肥胖状况。关注肥胖症,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积极预防和治疗,才能保持健康的生活。
相关知识
最新肥胖症诊疗指南:你该如何健康减重?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发布 药物减重需警惕反弹风险
@宿迁人 新版《肥胖症诊疗指南》发布
肥胖症临床诊疗、饮食和运动干预大全(附14个新版减重指南原文)
我国首部肥胖症诊疗权威指南发布 开启肥胖症诊疗新时代
我国首部肥胖症诊疗指南发布 开启肥胖诊疗新时代
中国首部肥胖症诊疗权威指南发布 开启肥胖症诊疗新时代
肥胖症诊疗权威指南发布,提出多学科协作诊疗新模式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发布啦!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
肥胖症诊疗新指南:如何科学减重?
网址: 2025最新肥胖症诊疗指南重点:这3类人需警惕,附自测方法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02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