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肥胖不仅关乎个人的体型与自信,更直接关联到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一系列严重健康问题的风险。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变化,肥胖的普遍性和危害性日益凸显,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难题。
面对这一挑战,科学减重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怎样才能科学减重?如何避免陷入减重误区?医脉通特别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的邹大进教授,为我们分享科学的减重方法。
播放流水
Flowid
cbd7fe4ee99ff740c1cb1c5296dfc021
播放内核
Kernel
mp4/origin (1.33.5)
mystery
mystery
t:0.00 pg:0 s:lt
医脉通:邹大进教授您好,请您从专业角度,详细阐述一下减重过程中常见的误区。
邹大进教授:
在中国,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面临超重或肥胖的困扰。肥胖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是诸多慢性疾病的“幕后推手”。然而,在减重的道路上,很多人却陷入了误区,导致事倍功半。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减重过程中那些常见的“陷阱”。
首先是“生酮饮食与对碳水的盲目排斥”。有些肥胖的朋友急于求成,希望通过完全摒弃碳水化合物,在短时间内,比如两三个月内,迅速减轻体重。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事与愿违。
另一个误区是“减重信心不足”。当减重遇到平台期,体重似乎停滞不前时,很多人容易心灰意冷,甚至陷入焦虑和抑郁的泥潭,这无疑会让减重之路更加艰难。
盲目使用减重药物也是一个大问题。有些人不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就随意服用减重药物,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
代谢手术的滥用同样值得警惕。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接受这种手术,但有些人却盲目跟风,结果可能事与愿违。
营养失衡也是减重过程中常见的一个问题。过度限制饮食可能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这不仅会影响减重效果,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长远的不利影响。
最后,不科学的减重方法往往会导致体重反弹。比如,一些人在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后,一旦停止这些手段,体重就很容易反弹回来。代谢手术后也不例外,有数据显示,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术后2~3年内会出现体重反弹。
总而言之,减重是一个需要科学管理的长期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并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才能避免陷入这些误区,真正实现健康、稳定的减重。
A专家简介
邹大进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医学院肥胖研究所名誉所长
2017年首届国之名医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第一至第四届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肥胖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第六、七、八届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肥胖学组首任组长
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第一,二届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糖尿病杂志》第二、第三届副主编
《上海医学》第六届副主编
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等
著有:《实用肥胖病学》、《你能战胜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等专著和SCi论著(总IF 83分)
曾任: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内分泌科主任(1999-2013)
专业特长:肥胖相关并发症和2型糖尿病逆转,各种内分泌疑难病的诊治。
参与经验分享
分享“减重心路”,帮您发表在公众号上,抒发心情自我排解、影响并帮助更多人;也可以随时向我们提供选题建议,或转发、点评我们的科普文章。
参与科普活动
群主会不定期做各种科普小活动,并有礼品赠送。
加入科普社群
有问题或需要帮助可直接在科普社群向医生、营养师提问。
进入医脉通减重交流群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冬季节食减肥应避免的误区
胡继芬教授专访:国内孕期营养现状及误区
上班族饮食减肥应避免4大误区 上班族饮食减肥应避免4个误区
医学专家:科学减重 避免认知误区
减重=饿肚子?这些误区要避免
免疫力越高越好?少碳水=健康饮食?这些误区请绕开
陈超刚:减重路上,十大误区你不可不知!—新闻—科学网
柔式按摩科普:了解真相,摒弃误区
绿瘦资深顾问提醒广大人群:科学减重应避免这些“误区”
如何科学运动、健康减重?这3大误区要避免
网址: 邹大进教授专访:摒弃“碳水”不可取,科学减重应避免这6大误区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08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