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健康素养提升行动概述
我的健康,我做主。成为自己健康的首要守护者。
◆ 健康素养的重要性
健康不仅指身体无病,还包括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预防是健康保障的关键。健康的概念远超无疾病或体虚,它涵盖了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良好状态。预防措施被证明是推动健康最有效且经济实惠的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观念:健康并不仅仅意味着身体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涵盖了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层面的综合良好状态。预防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
◆ 健康素养提升的背景和目标
2024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进行了修订并发布,简称“健康素养66条”。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出“健康素养66条”,倡导全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同时,启动了“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旨在推动医疗模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今年6月,我们将迎来第二个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健康素养66条”,积极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担当起守护自身健康的重任。
02健康素养核心知识
◆ 健康的概念与生活方式
健康涵盖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力。慢性病预防中,健康生活方式起关键作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以及心理平衡等核心要素。这些是预防慢性病的关键基石。大量的实践证明,坚持预防为主,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传染病和慢性病的最优策略和措施。
◆ 公民健康权与责任
公民的身心健康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每个人都肩负着维护自身健康与不损害他人健康的责任。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对健康权做出了明确规定。个人需维护自身健康,避免损害他人健康,遵守公共健康规定。
◆ 健康生活方式与中医药
我们不应忽视中医药学这一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中医养生文化值得弘扬,并为公民提供养生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被定义为那些对健康有益的、习惯化的行为模式。为了向公众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4年联合发布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保护是健康的基础。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众多疾病与环境污染紧密相关。无节制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倡导低碳生活,减少污染,保持良好生活环境。每个人都有责任爱护并保护环境,免受污染和破坏。
◆ 无偿献血的意义
无偿献血是社会责任,安全无害。由于血液无法人工合成,临床用血只能依赖健康公民的自愿捐献。无偿献血不仅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更是对国家、他人和自身利益的贡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国家鼓励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并颁发无偿献血证书。献血者和家属在需要时可享受用血优惠,正规血站是献血的保障。
◆ 关爱病残人员
要关爱病残人员,反对歧视。促进社会稳定与文明。病残人员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作为健康的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关爱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确保他们能够享有平等的社会权益和尊严。
相关知识
《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
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
“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启动
关于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2024
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健康知识与预防指南
全民健康素养与健康保障措施的全面提升
“‘疫’起来运动”全民健康素质提升活动
国家卫健委:四方面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重磅!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来了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健康100·全民守护行动”公益活动走进中建一局
网址: 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健康责任与生活质量全面升级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13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