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 我们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而睡眠排在首位,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与工作压力加剧,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卫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2025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健康睡眠,优先之选。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睡眠调查报告显示,当下我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并且这个数据仍在逐年攀升中。
数据显示:超过3/4的人,晚上11点以后入睡,近1/3的人,凌晨一点以后入睡。过去一年人们整体的入睡时间,延迟2到3个小时。对睡眠问题的搜索量,增长高达43%。
那么,什么是失眠
失眠:是指(尽管有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患者仍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客观指标:
1. 睡眠潜伏期延长(>30分钟)
2. 实际睡眠时间减少(<6小时)
3. 觉醒时间增多(每夜>30分钟)
主观指标:
1. 主诉睡眠生理功能障碍
2. 白天疲劳、头胀、头昏等日间功能障碍
失眠障碍:以频繁而持续(每周≥3次)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满意度不足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失眠障碍可以分为短期失眠障碍和慢性失眠障碍,时间界限是3个月。
从临床表现来看,如果每周出现三次及以上,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凌晨早醒;多恶梦;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第二天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症状,可以称之为失眠障碍。
当前手机、平板电脑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很多人都习惯于“手机不睡我不睡”,其实这些都是属于不良行为。
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更适合入睡呢?
睡眠卫生十条规则:
1.规律作息,定时起床和休息,避免在23:00以后上床,无论前晚何时入睡,次日都应准时起床;
2.避免白天卧床或者打盹,有午睡习惯者,可小睡30分钟;
3.每天早上或下午定期的有氧运动;
4.避免茶、咖啡和酒,尤其是在下午或晚上,睡前几小时不吸烟;
5.床铺枕头应该舒适、干净、柔软度适中,卧室安静、光线与温度适当;
6.睡前保持平和心态,避免兴奋性的活动(性活动除外)、恐怖性的书籍或影视,避免与人争论;
7.避免问题或想法带到床上,如有考虑,可于睡前1小时写下第二天要做的事或困难;
8.睡前若感到饥饿,吃点少量食物;
9.如果上床不能很快入睡,可起来做一些放松的活动,等有睡意时再上床;
10.睡眠过程中,决不可看时间!
在过去,睡眠障碍一般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而如今,睡眠障碍“年轻化”已日趋明显。年轻人的睡眠极度不规律,是导致睡眠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以90后、95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睡眠问题最为突出。
在13-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睡眠时长少于6小时的人群占比高达89.5%;69.3%的年轻人表示晚上11点之后才会睡觉;34.8%的年轻人入睡过程很长,30分钟之内很难入睡。
《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指出:超六成儿童睡眠不足8小时。统计显示,家长的不良睡眠习惯,对孩子的影响也在逐步增大。孩子的睡眠时长会受家长蓝光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的影响:家长不常使用电子产品,孩子的睡眠时长会显著更长;家长不当孩子面使用电子产品,孩子的睡眠时长要显著长于当孩子面使用的情况。
如果希望孩子睡觉好,那么家长必须从自身做起,尽量早睡早起,提高睡眠质量。青少年儿童也应该学会正确处理睡眠与学习、娱乐间的关系,学会时间管理,重视自我睡眠监控,每天多努力一点,为自己美好的睡眠多争取一点时间。
其实,谁也偷不走我们的睡眠。对于失眠,要在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一旦出现睡眠问题,并且影响了我们的日间功能,首先,我们认为专科的评估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专业的医生对您的睡眠进行专业的评估、判断。专业的医生,会做出科学的评估以及规范诊疗意见。要想彻底摆脱失眠,要建立在我们良好的睡眠习惯基础之上,同时对于睡眠药物的态度,要做到科学、理性,不一味的排斥,也不一味的依赖。好睡眠需要好行为,更需要我们的好心态!
原标题:《【关注】健康科普:谁偷走了 我们的睡眠》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这些生活习惯偷走了孩子的睡眠,也偷走了他们的成绩和健康
电子产品“偷”走睡眠,科学助眠怎么做?
谁偷走了你的睡眠——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
生活观察|电子产品“偷”走睡眠,科学助眠怎么做?
世界睡眠日:别让“睡不好”偷走孩子的健康
【健康科普】关爱睡眠,关注心理健康
睡眠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关于睡眠的科普小知识
提高全民睡眠健康!南华医院睡眠科普活动走进衡东县党校
【心理科普】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心理健康?
网址: 【关注】健康科普:谁偷走了 我们的睡眠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19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