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解读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居民健康状况虽有所改善,但超重和肥胖问题却日益凸显。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已成为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部分癌症等疾病的重要诱因,严重威胁群众健康,亟待加强干预。为此,我们联合16个部门启动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并制定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约三年的努力,广泛建立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显著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并改善部分人群的体重异常状况。
《实施方案》明确了五个方面的关键措施。首先,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倡导,提高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包括强化科学指导、创新科普形式和提升科普能力。其次,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提升体重管理效能,如营造支持性环境、强化家庭作用、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等。再者,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提高体重精准管理水平,针对不同人群提出分类措施。此外,加强体重监测与效果评估,完善监测信息互联共享机制。最后,加强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转化应用,创新服务模式和技术。
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健康的决策部署,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具体要求,我们倡导并推进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升全民对体重管理的认知与技能,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超重与肥胖问题。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已联合制定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现将此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务必认真执行。
自2024年起,我们计划在约三年的时间内,广泛建立支持体重管理的环境,显著提升全民的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使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我们期望通过这一活动,能够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局面,并切实改善部分人群的体重异常状况。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工作,以提升全民对体重管理的认知。这些措施包括强化科学指导、创新科普形式以及提升科普能力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体重管理的重要性,并掌握有效的体重管理方法。
(一)加强体重管理科学指导。权威编制和发布体重管理相关内容,如核心知识、指导原则及健康教育要点等,以优化和完善相关标准。同时,开发适用于居民的体重管理工具,强化食物营养和饮食文化教育,推广健康理念,如吃动平衡和“三减三健”,以帮助公众正确认识和管理体重,消除认知误区,提高科学知识的传播力度和可达性。通过这些措施,引导公众自觉进行体重管理,形成社会共识。
(二)创新体重管理科普形式。将体重管理科普宣教活动延伸至家庭、社区、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多个场所,逐步扩大普及范围。利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活动,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应对如“小胖墩”、“节日胖”等体重问题。
(三)提升体重管理科普能力。壮大科普队伍,发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保健医生的作用,并提升社会健康指导员等志愿者的宣传指导能力。同时,积极推广体重管理或肥胖防控方面的典型做法和特色实践。
(四)营造体重管理社会支持性环境。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概念,鼓励家庭、医疗卫生机构、学校等场所配置体重秤,有条件的还可配置体成分仪。扩大健康小屋在社区的覆盖面,打造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等设施,为公众提供便捷的体重管理支持环境。加强单位健康建设,鼓励单位为职工提供健身设施和条件。推进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建设,校园内禁止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组织多样化的全民健身活动,如“万步有约”健走大赛、“健康城镇 健康体重”活动等。鼓励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结合,有效助力体重管理。同时,开发移动应用程序(APP)和小程序,以便捷、规范的方式促进日常体重管理。
(五)发挥家庭在体重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将体重管理纳入健康家庭建设范畴。以家庭为单位,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将保持健康体重作为家庭的新理念。家庭成员应定期测量体重,相互提醒和监督,掌握科学的烹饪技巧,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共同降低家庭肥胖风险。
(六)发挥专业优势,提升体重管理服务水平。通过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和疾控机构等人员的体重管理能力和科普水平。制定并推广高血压等慢性病营养与运动指南、慢性病患者食养指南及肥胖症诊疗规范等,以规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体重管理工作,并提升医护人员对肥胖症的治疗能力。鼓励设立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整合资源提供专业的肥胖症诊疗服务。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将体重管理纳入签约服务内容,为签约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此外,还应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体重管理技术指导和健康咨询活动。
(七)强化中医药在体重管理中的应用。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各类人群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及包括饮食调养、起居调整和运动保健在内的综合保健服务。研究制定妇女、儿童青少年肥胖治未病干预指南,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体重管理中的独特作用。
(八)倡导健康消费新理念。利用新技术、新成果引导企业研发体重管理新产品。推动食品加工行业向营养化转型,合理降低加工食品中的油盐糖含量。同时,开展学校和餐饮业的合理膳食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正确解读食品营养标签的能力。此外,推动体育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丰富科学锻炼方法和器材,结合数字科技进行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评估。
构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体重管理体系
(九)孕产妇体重管理。加强孕产妇的体重管理、营养评估和身体活动指导,旨在提升生殖健康水平。应推广应用我国的孕期增重标准,并加强孕产妇营养保健服务的指南实施。同时,推动孕产妇营养门诊的建设,提供妇女围孕期的营养保健咨询、指导和干预服务。这些措施旨在确保孕前维持适宜体重、孕期合理增重,并有效管理孕产期的营养相关合并症和并发症。此外,还要关注产后体重滞留的问题,以预防低体重儿、巨大儿以及早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从而减少肥胖的代际传递。
(十)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体重管理。为确保0~6岁儿童的健康成长,应扎实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包括为儿童提供规范的健康服务,加强科学育儿咨询指导,以及强化体格生长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运动(活动)指导等。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吃动平衡,有效预防和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问题。
(十一)学生体重管理。培养学生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是关键。这包括动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并开展健康学校创建行动计划。学校应落实课程课时要求,拓展健康教育渠道,并配备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同时,开展儿童青少年的合理膳食、主动运动和心理干预等保健工作。对于超重肥胖的学生,应提供个性化的营养、运动指导和医学治疗。此外,大学生健身活动的开展也不容忽视,合理饮食、体重管理和科学生育等健康教育内容应纳入选修课程中。
(十二)职业人群的体重管理。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完善职工健康档案,并鼓励定期组织职工体检,以综合评估其体质状况。同时,加强职工健康教育,培养其健康的工作方式,并开展各类活动,如争做“职业健康达人”,以丰富职工的体育健身活动,提升职工的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
(十三)老年人的体重管理。倡导家庭成员积极学习老年人体重管理的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家庭健康养老的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指导老年人选择合适的餐食、坚持适当的运动,并维持适宜的体重。定期测量老年人的体重、身高、腰围和基本运动功能等指标,开展综合干预指导,以预防肌肉减少及肥胖,并减缓机能的衰退。
(十四)完善监测信息互联共享机制,确保数据的有效利用。加强人群体重状况的监测,及时掌握人群体重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从而指导各地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人群的体重管理。同时,持续高质量地开展营养和慢性病的相关监测,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查,并对体重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
(十五)深入开展体重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转化应用。加强体重变化规律和机体代谢的基础研究,研发体重管理相关的医药及穿戴设备。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体重管理模式。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定个性化营养和运动干预方案中的应用,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共同推动体重管理技术的创新和产品的升级。
各地应深刻认识到体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建立健全的协调管理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同时,制定本地、本部门、本行业及本单位的“体重管理年”活动方案和年度计划,确保活动的有序推进。在组织实施方面,要充分调动各方资源,集中力量为体重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此外,还需将“体重管理年”活动与爱国卫生运动、健康中国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紧密结合,并与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同步推进,从而形成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的强大合力。各部门需依据职责分工,监督体重管理相关任务的落实情况,并对“体重管理年”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相关知识
《“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全面解读与实施指南
《“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解读
绿瘦解读:《“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正式印发
安徽出台“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印发
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附解读)
16部门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卫健委解读
16部门联合启动“体重管理年”(附活动实施方案)
陕西出台“体重管理年” 活动实施方案
网址: 《“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全面解读与实施指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2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