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诏安青梅产业的升级之路:从作坊到品牌的蜕变

诏安青梅产业的升级之路:从作坊到品牌的蜕变

01诏安青梅产业现状

最美人间四月天,梅香四溢满诏安。在诏安县官陂镇光坪村,广袤的梅林一望无际,青翠的梅子挂满枝头,果农们忙碌地采摘、装袋、转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作为中国青梅之乡,诏安的青梅产业历经40年发展,已形成13.3万亩的种植规模,全产业链产值高达68亿元,稳居全国青梅种植面积、总产量及青梅制品出口量的领先地位。

然而,面对自主品牌缺失和深加工不足的发展瓶颈,诏安持续在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创新研发和拓宽销售渠道上发力,力求在新的赛道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02自主品牌与市场拓展

◆ 品牌打造历程

随着青梅制品加工企业纷纷进入生产高峰期,诏安的梅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漳州顺兴达食品公司,记者目睹了青梅从采摘到加工的全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从作坊式制梅到如今“顺心梅”崛起,标志着产业进步。新鲜的青梅经过自动化清洗和分级后,被送入腌制池中;而另一侧,印有“顺心梅”品牌商标的梅制品已整齐地堆放好,准备装车运往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海外市场。

◆ 市场拓展与品牌影响力

“青梅的采摘期大约持续一个月,这段时间里我们都在紧张地收购和腌制青梅,预计今年收购量将达到4500吨。”公司总经理胡富华介绍道。自2015年顺兴达食品公司正式投产以来,公司引入了先进的自动化流水线和标准化生产车间,并成功注册了“顺心梅”自主品牌商标。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的品牌宣传和市场拓展策略,诏安青梅的知名度日益提升,品牌如“顺心梅”在国内外市场逐渐树立影响。目前,顺兴达的产值在2022年更是突破了8000万元大关。

03工艺创新与产品升级

◆ 精深加工及新成果

为了突破传统青梅制品面临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战困境,一些企业开始探索精深加工领域。诏安紫梅山果酒研发有限公司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与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合作,成功研发出纯发酵青梅酒并投产。该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绿色干型果酒领域的空白,还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为诏安青梅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

◆ 合作研发与产品附加值提升

“发酵型梅酒正迎合了当前健康与微醺并存的酒类消费新趋势,有望成为酒类行业的崭新增长点。”陈庆舟指出,其公司去年购进了40万斤鲜果,年产梅酒达到300吨。青梅的利用历史悠久,除了用于烹饪和酿酒外,古人还会将其精细研磨、榨汁并进一步萃取成梅精丸,这种产品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如今,诏军夫妇返乡创业,成立了漳州市云之梵食品有限公司,致力于探索梅精的古法制作工艺。漳州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将青梅与药材结合,提高产品附加值,研发新领域产品。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改进,他们成功推出了梅癀产品,并已在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打开了市场。

04未来规划与发展方向

◆ 产业园建设与投资计划

在诏安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众多青梅企业正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携手,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设备。通过这些努力,青梅制品的结构得以优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诏安县的青梅制品已从简单的半成品发展到了包括休闲食品、新式饮料和医药保健品在内的多个领域。为了进一步推动青梅产业的转型与升级,诏安计划投资2.1亿元来建设青梅现代农业产业园。该产业园将涵盖产业基础提升、产业融合发展、产业支撑服务、品牌宣传推广以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多个方面,旨在促进青梅产业的全链条发展。

相关知识

漳州诏安:“梅”好产业挺进新赛道
漳州诏安县:以“五维”赋能 “诏”亮文化新名片
“梅”好产业挺进新赛道
诏安“富硒”产品有待持续推广 打造健康品牌
小吃品牌转型之路,从街头小吃到连锁品牌的华丽蜕变
从“小零食”成高端“座上宾”!看普宁青梅蜕变之路
伊减瘦酵素梅坚持不懈品牌形象升级缔不朽
长寿之乡福建诏安:擦亮长寿乡金字招牌
一颗青梅的供给侧改革
青 梅

网址: 诏安青梅产业的升级之路:从作坊到品牌的蜕变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26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