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6月10日,《新民·上观》、“沪小康”微信公众号分别以““上海健康播报”上新:“健康五诀”,守护健康,安心出梅”“又到梅雨季:“健康五诀”助大家安心出梅丨上海健康播报”为题,报道了我院传统医学科傅慧婷主任医师在当前时节下的健康养生观点,助大家安度梅雨季。
天晴时,尽快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让新鲜干燥空气赶走室内湿气。
又到湿哒哒的梅雨季,如何守护健康,安心出梅?由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疾控局、市爱卫办主办,市健康促进中心推出“上海健康播报”健康提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医学科主任医师傅慧婷为大家送上“健康五诀”,助大家安度梅雨季。
室内记得“风能胜湿”
中医认为“风能胜湿”,即通风能助力除湿。梅雨季拥有“除湿卫士”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条件允许,购置一台抽湿机,或在墙角放置干燥剂。抽湿机的功率要与空间大小相匹配,方能达到较好的除湿作用。也可打开空调除湿模式,或在房间里使用电扇,使空气流动起来。
在底楼一二层,以及卫生间、厨房、地下室、储物室等空间,由于地势低、用水多,加上空气潮湿,很容易使局部墙壁或瓷砖上长出黑黑的霉斑,要及时清洁、保持通风。可买些天然的香料以熏香,也可将一些中药香囊置挂于犄角旮旯的地方,起到除湿抗菌的效果。
阴雨天气,及时关闭门窗,阻挡潮湿空气侵入;而天晴时,尽快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让新鲜干燥空气赶走室内湿气。
衣物需要“保持干爽”
梅雨季尽量避免穿着潮湿衣物,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服,选择材质透气、吸湿性好的衣物,有助保持皮肤干爽。
这个时节的衣物往往无法完全晒干,尤其是一些贴身穿的衣物,建议在上身之前,用吹风机完全吹干。未完全晒干的衣物穿上身,容易引发局部细菌滋生,于健康不利,尤其是久坐人群,以及老人或小孩等体质相对弱的人群。
饮食选择“祛湿健脾”
梅雨季湿气较重,可适当吃一些具有祛湿健脾功效的食物。对于偏于湿热的人群,有口苦、舌苔腻、腹满不适等症状,可吃些薏米、红豆、山药等,不妨自己做一碗薏米红豆粥。
而偏于寒湿的人群,容易腹泻,尤其一吃生冷就拉肚子,此时可吃些生姜、葱、蒜、紫苏、藿香、香菜等辛香类具有发散作用的食物,它们具有温中散寒、祛湿解表的作用,能帮助身体驱散湿气。
运动注意“保护关节”
适量的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如太极拳、瑜伽等,可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不过,运动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关节负担。
同时也注意,梅雨季如有爬山涉水的活动,衣物很容易被汗水和外在自然界的空气浸湿,浸湿衣物附着于皮肤、关节附近,时间一久,容易引发局部皮疹或关节肌肉酸痛,因此要及时更换。
艾灸可以“扶阳通络”
艾灸与梅雨季很“搭配”,尤其是颈肩腰腿痛或消化不良人群,可在中医指导下,每周做2-3次,每次选2-3个穴位,每次做20分钟左右,达到扶阳通络、散寒祛湿的功效。
虽然梅雨季漫长潮湿,但只要掌握科学防护方法,就能有效避免或减轻病痛,平稳度过这个特殊时节。
专家简介
傅慧婷
简介:
传统医学科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药专门人才,上海中医药大学杏林传承人才。擅长内科杂病如顽固性便秘、复发性口腔溃疡、月经不调、失眠心悸、慢性颈腰腿痛、肿瘤术后放化疗术后等的中医药综合诊治。
门诊时间:
周五、周六上午,周四下午(东院)
周二下午(西院)
科室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医学科是全国范围内率先成立的中医综合治疗临床科室。临床以中医综合治疗内科杂病为特色,主要进行中医优势病种、慢性病、疑难病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最具中医特色的临床教学基地和传统中医高级临床人才的培训基地。
科室原创性地打破现行按西医分科的体系,跨学科地将中医内科、针灸、推拿、康复等学科整合在一起,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传统中医综合治疗的方法(中药、针刺、艾灸、推拿、熏洗、耳穴、敷贴、刺络、埋线等)治疗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病、疑难病,以及亚健康的中医调理等,特别在中医综合治疗慢性咳喘等呼吸道疾病、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疾病、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颈腰腿痛等慢性劳损性疾病、以及慢性虚损性疾病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
门诊时间
东院:周一到周六全天,周日上午(浦东新区张衡路528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