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会意识到自己在握物、行走等方面开始显得无力,或许会把这些变化归咎于衰老的自然过程。然而,真相是,这些不适可能是肌肉流失带来的后果!肌肉不仅是力量的象征,更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储藏罐”。无论是简单的动作还是复杂的运动,肌肉都在背后默默支持着我们的生活。此外,研究表明,肌肉与免疫力的关系密切。肌肉组织的减少会导致免疫功能的明显下降,影响身体抵抗感染的能力。具体来说:当肌肉减少10%时,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减少20%时,出现明显的无力感,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跌倒的风险增加;而一旦减少达到30%,人体则会感到虚弱,甚至无法独立坐着,伤口也难以愈合。因此,强壮的肌肉不仅是身体健康的保障,更是增强免疫应对能力的基础。
在衰老的过程中,年龄的增长与缺乏运动是导致肌肉流失的主要因素。科学研究指出,人的肌肉量在30岁时达到巅峰,之后每年流失1%至2%。到60岁时,肌肉减损的速度会加快。如果不主动进行干预,70岁时个体可能会失去30%至40%的肌肉。虽然有些人可能觉得自己中年后体重增加,但这往往是脂肪的增加而非肌肉。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肌少症的风险不可忽视,肌力减退会影响活动能力,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风险。
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持肌肉健康呢?首先,充足的营养是基本保障。很多人为了减肥而减少蛋白质的摄入,这将直接影响肌肉的质量。科学建议,年轻人每日应摄入1.0克蛋白质/每千克体重,而中老年人则应提升至1.0至1.5克。在餐中适当摄入优质蛋白质,如肉类、鱼贝类、蛋类及豆类,可以有效减少肌少症的风险。其次,适量运动是关键所在。年轻人应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老年人亦需参与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每天30至60分钟的锻炼时间是个良好的目标;如一次性无法达成,可分多次完成,最低为每次10分钟。
在不断衰老的过程中,肌肉的维护不仅关乎力量和灵活性,更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免疫健康。因此,重视肌肉的保养,等同于对自身健康的投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