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 (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 低 HDL-C 血症]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证候群,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组合,这些因素直接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增加了发生 2 型糖尿病的风险。目前研究结果显示,代谢综合征患者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与非代谢综合征者相比,其罹患心血管病和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均显著增加。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尚未在全球完全统一,表 1 列出了 WHO(1999)、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纲要成人教育组第 3 次报告 (NCEP-ATPⅢ 2005) 以及 IDF(2005)等 3 个标准。我国也制定了以中国人调查数据及研究结果为基础的代谢综合征定义,分别是 2004 年 CDS 和 2007 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 (JCDCG) 建议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是 2004 年 CDS 建议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应用 CDS 建议对中国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的结果如下。
1、在上海、北京、武汉等大中城市,中国人代谢综合征的粗患病率为 14%~16%,标化患病率为 9%~12%,总体上呈现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的趋势。
2、男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3、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增龄趋势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65 岁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但在>65 岁则女性高于男性。
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目前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目标是预防临床心血管疾病以及 2 型糖尿病的发生,对已有心血管疾病者则要预防心血管事件再发。原则上应先启动生活方式治疗,然后是针对各种危险因素的药物治疗。
1、生活方式干预。保持理想的体重、适当运动、改变饮食结构以减少热量摄入、戒烟和不过量饮酒等,不仅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也能改善糖耐量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2、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紊乱以及肥胖等的药物治疗。治疗目标如下:①体重在 1 年内减轻 7%~10%,争取达到 BMI 和腰围正常化;②血压:糖尿病患者<130/80 mmHg,非糖尿病患者<140/90mm Hg;③LDL-C<2.6 mmol/L(100 mg/dl)、甘油三酯<1.7mmol/L(150 mg/dl)、HDL-C>1.04 mmol/L(40 mg/dl)(男) 或>1.3 mmol/L(50 mg/dl)(女);④空腹血糖<6.1 mmol/L(110 mg/dl)、餐后 2 小时血糖<7.8mmol/L(140 mg/dl) 及 HbA1c<L(140 mg/dl) 及 HbA1c<7.0%。
编辑: 马
相关知识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十七)——代谢综合征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一)指南与共识
内分泌疾病与代谢综合征:了解、预防和治疗
最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终于发布,10大更新要点来了!
妊娠期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进展
发病率31.1%,熟悉的“陌生病”——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导.doc
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发展为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因素研究
重磅!《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2024》发布,这 5 点值得关注
网址: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十七)——代谢综合征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29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