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浪潮汹涌的今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这一重要论述,为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数字经济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传统生产力结构,引领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变革。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如何赋能传统产业,促进新质生产力的生成与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构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一、数字经济已成为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数字经济,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形态,以数据资源为核心要素,依托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实现了经济活动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转型。其核心技术涵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及物联网等,这些技术相互融合,构建起数字经济的底层架构。数字经济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一是数据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二是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推动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三是数字平台与生态系统崛起,重塑了市场结构与商业模式;四是数字经济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加速了经济一体化进程。因此,数字经济能通过其强大的技术支撑和独特的特征,引领着全球经济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方向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繁荣的重要力量。
新质生产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它是以数据为核心驱动,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生产流程智能化重组及创新效能大幅提升的新型生产能力。其核心要素包括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创新生态的协同构建。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显著区别在于:一是从依赖物质资源转向数据驱动,实现了生产要素的质变;二是生产方式由机械化、自动化迈向智能化,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灵活性;三是创新成为核心动力,促进了技术、业态与模式的持续革新。新质生产力不仅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高级阶段,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数字经济以其独特的融合性与创新性,已成为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深度渗透,传统生产要素被重新赋能,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不仅加速了信息流动,还促进了资源配置的优化与生产效率的提升。数字平台与智能系统的广泛应用,更是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灵活高效与个性化定制,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同时,在数字经济时代,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它强调技术创新与数据驱动,促进了经济活动的高效协同与智能化决策,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强大动力。因此,把握数字经济的脉搏,持续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潜能,对于引领未来经济发展、把握时代主动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的内在逻辑
数据要素的作用。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正深刻重构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打破了传统生产要素的界限,以信息流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为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和精准管理,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灵活性,使生产力跃升至新高度。同时,数据也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它打破了信息不对称,增强了市场透明度,推动了协作创新与价值共享。数据平台的兴起,更是构建了新型生产网络,促进了跨领域、跨行业的深度融合,为生产关系的重塑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数据不仅是生产力的新引擎,更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催化剂。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推动数据与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将成为重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数字技术的支撑。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筑了坚实技术支撑。大数据洞察市场趋势,精准指导生产决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云计算提供弹性计算与存储资源,降低IT成本,加速业务创新;人工智能则赋予机器学习与决策能力,优化生产流程,实现智能制造。三者协同作用,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迈进,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还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注入了强大动力。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一融合不仅促进了数据、技术与实体经济的紧密结合,还加速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注入了新动能,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深度融合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促进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激发新质生产力潜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路径。
三、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的实践路径
加强数据要素积累与优化。为了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核心作用,要加快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这包括推进数据确权工作,明确数据产权归属,为数据交易流通奠定坚实基础;要加强数据交易流通、开放共享等相关制度建设,促进数据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合理利用。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潜力成为关键。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手段,将海量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资产,进而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这不仅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还能够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因此,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与挖掘数据价值潜力双管齐下,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
推动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强化数字经济的基石,首要举措是加速推进5G网络、光纤宽带以及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这不仅要求扩大覆盖范围,更需注重提升服务质量与传输速度,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与此同时,提升算力水平成为当务之急。通过优化算力布局,以促进东西部算力资源的高效互补与协同联动,打破地域限制,实现算力资源的均衡分配与高效利用。这一策略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东部地区算力紧张的状况,还能充分发掘西部地区丰富的算力潜力,进而推动全国范围内的算力资源优化配置。因此,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提升算力水平双管齐下,是驱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构建智慧社会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
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首先要聚焦制造业,通过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工程,着力打造智能工厂与数字化车间,以此提升制造业整体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增强其全球竞争力。其次,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样关键,要积极推动零售、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数字化服务场景深度落地,以技术赋能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加速服务业的数字化进程。再者,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现代化转型不容忽视。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精准化、智能化,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因此,通过精准施策、多措并举,全面推动制造业、服务业与农业的数字化转型,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培育新兴产业与创新型企业。在促进经济新增长点的培育中,要大力扶持共享经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些领域不仅代表着技术进步的前沿,也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为此,要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鼓励创新型企业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通过深度挖掘市场需求,推出具有鲜明差异化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这不仅要求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不断突破,更需在商业模式、用户体验等方面实现革新,以满足市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通过这两方面的协同推进,以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领军企业,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当前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成为首要任务。要调整教育结构,强化数字技能与素养的培养,确保人才供给能够满足社会对数字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同样关键,通过制定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吸引国内外优质人才投身于新质生产力的建设之中。此外,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也至关重要。这包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便利,如住房、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以及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让人才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于研发与创造。因此,通过优化人才培养、加大引进力度与营造良好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施策,构建起一个完善的人才生态系统,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新质生产力培育与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要明确科技创新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中的核心引领地位。要将科技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视其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为了夯实这一基础,必须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这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要高度重视原始创新,鼓励科研人员勇攀科学高峰,探索未知领域,为科技进步奠定坚实理论基础。同时,要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打破科研与生产之间的壁垒,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快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以构建一个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协同推进的创新生态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壮大提供不竭动力。
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探索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关键在于推动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为此,要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的融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以数字化手段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能。同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步伐,是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要紧跟全球科技发展趋势,聚焦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前沿领域,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措施,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构建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促进不同产业间的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活力。通过上述路径的实施,以打造一个高效协同、创新驱动的产业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绿色可持续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化转型。这需要我们采用先进环保技术和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从根本上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浪费。与此同时,强化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应用同样至关重要。要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同时积极构建绿色生产体系,确保从原料采购到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环保标准。通过这方面努力,以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更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加快新兴产业布局、强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举措,能有效促进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能。因此,要持续深化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以数字经济为引擎,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球经济的繁荣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开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汪荣,广州航海学院,广州交通大学(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重庆市社会科学普及专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
【责任编辑:唐华】
相关知识
新质生产力赋能广西糖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路径
培育新质生产力 重塑发展新动能
聚焦五大着力点 探索数智化赋能养老产业新路径
引领数字产业新业态 培育创新发展...@新宾宣传的动态
共探医药健康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第四届星辰会即将开启
专家热议: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医疗健康高质量发展
平台赋能、协同行动、精准对接——驱动产业数字化 培育发展新动能
数智赋能大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暨第四届中医药国际发展大会召开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姚建明:低空经济赋能大健康产业发展
网址: 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32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