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巧克力的起源与演变
△ 起源
巧克力,这一深受大众喜爱的美食,如今在食品工业的繁荣下,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香甜的巧克力糖果,还是融入蛋糕、点心中的巧克力精华,亦或是那醇厚的巧克力饮料,都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然而,巧克力进入人类食谱的历史可追溯至700年前,甚至有传闻称几千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已能制作可可饮料。但那时,巧克力的味道远非如今这般甜美,其受欢迎程度也远不及现在。
巧克力,这一美食界的瑰宝,源自可可树,这种热带雨林中的乔木,生长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历史学家和植物学家们推测,早在4000年前,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就已遍布野生可可树。当地的土著居民在采摘可可树的果实后,惊喜地发现,当可可豆荚自然干燥后,会露出褐色的、散发着独特香味的可可豆。这一偶然的发现,为巧克力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于是,他们尝试将可可豆碾碎,并加入香草、胡椒和树汁,再兑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直至起泡。随后,他们又加入玉米粉,制作出一种褐色的、带有苦味的饮料。这一饮料的诞生为巧克力的起源写下重要一笔。
△ 早期发展
13世纪到16世纪的墨西哥,阿兹特克人经常享用这种可可饮料。据说,在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抵达墨西哥的阿兹特克王国。在国王的宴会上,他品尝了这款被称为“Xocoatyl”的苦涩饮料,瞬间感到精神焕发,一整天都保持清醒。在印第安语中,“Xoco”意为泡沫,“Atyl”代表水,而巧克力的英文名称“Chocolate”正是由此衍生而来。
△ 欧洲的发展历程
科尔特斯将这款神奇的饮料带回西班牙,并献给了国王。然而,他对饮料的口味进行了改良,用蜂蜜和糖替代了原先的胡椒和树汁。这样一来,巧克力饮料的苦涩味道得以消除,取而代之的是更为人们所喜爱的甜味,同时保留了其独特的风味。这款饮料很快在西班牙的贵族阶层中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随着配方在欧洲的流传,到17世纪时,巧克力饮料已成欧洲各地广受欢迎的饮品。
△ 现代巧克力的诞生
正当巧克力饮料在西班牙广受欢迎之际,一种新型的固体巧克力块应运而生。据传,这一创新由一位精于巧克力饮料生意的西班牙商人拉思科率先提出。他意识到,液态的巧克力饮料不易长久保存,每日调制与烧煮极为繁琐。因此,他设想若能将巧克力凝炼成固体形态,便可轻松携带,随时取食,甚至冲泡饮用,极大提升了便利性。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精心研制,拉思科终于探索出一种方法,通过浓缩与烘干巧克力饮料,成功制成了固体的巧克力块。固体巧克力块的发明解决了保存和携带的问题。
△ 巧克力的多样化
1826年,荷兰人范•霍腾通过萃取技术,成功从可可豆中分离出可可脂,并进一步将剩余的可可硬块研磨成可可粉。这一突破性工艺为现代巧克力的生产奠定了基石。到了1847年,有人巧妙地在巧克力饮料中融入可可脂和糖,从而诞生了即食的固体巧克力块。
随后,在1875年,瑞士人独具匠心地将牛奶融入巧克力中,创造出质地更为柔软、口感更为淡雅的牛奶巧克力。这一创新品种迅速受到大众喜爱,瑞士也因此被誉为“巧克力之国”。
巧克力根据原料的不同分成多种类型,根据原料成分的不同,可分为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和白巧克力。黑巧克力因其高可可粉含量和低含糖量而味道苦涩;白巧克力则不含可可粉,主要由可可脂、糖和牛奶混合而成;而牛奶巧克力则在其中巧妙地融入了牛奶成分。
△ 研磨技术的进步
在巧克力的发展历程中,其口感经历了显著的变革。早期的巧克力制作工艺粗糙,口感腻味,甚至表面还残留可可豆的油迹。然而,随着19世纪可可豆脱脂技术的引入,巧克力的口感得到了显著提升。尽管如此,对巧克力口感产生最大影响的是研磨技术的进步。
过去,可可豆主要依靠人工碾碎,这使得原料颗粒大小不一,影响了口感的细腻度。直到18世纪,英国人发明了水力压榨机来处理可可豆,这一机器大大弥补了手工研磨的不足,能够产出颗粒均匀细致的可可粉。尽管如此,对于挑剔的味蕾来说,这种可可粉的细腻度仍然不够。
19世纪后期,瑞士人林特进一步推动了可可豆研磨技术的革新,他发明了一种能够更精细研磨可可豆的机器。这种机器使得可可粉的颗粒尺寸小于20微米,从而显著提高巧克力的口感和产品的细腻度,使其不再粗糙。
当然,要打造出表面光滑、质地优良的巧克力,仅仅依靠精细的研磨还远远不够。最终的产品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调和与熬制工艺。这些工艺包括在30~50℃的温度范围内反复融化与冷却原料,以促进稳定的结晶形成。正是这些步骤,赋予了巧克力醇厚的美味、光滑的质地,以及富有光泽的外观,同时也确保了产品的成型和长期储存。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巧克力的历史与科学:从玛雅文明到现代
巧克力的历史发展故事
巧克力的发展历史:甜蜜诱惑的传奇之旅
馒头的历史与演变:从起源到现代的演变
巧克力的历史
[食品百货]巧克力酱的魅力与历史
巧克力的发展和演化
巧克力的来历和历史?
浪漫代表“巧克力”的发展史
巧克力:跨越时空的历史、情感与文化交融与健康启示
网址: 巧克力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发展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33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