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健康科普】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 体位护理

【健康科普】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 体位护理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手术,无论是大是小,都是一项对病人身体和心理的挑战。而当手术完成后,病人的恢复期更是关键。此时,恰当的护理不仅关乎伤口的愈合,更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恢复速度。这其中,体位护理便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术后病人的体位进行合理调整,以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疼痛,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种重要的护理方式—体位护理

01

舒适体位的基本要求

术后护理

01

卧床姿势

应尽量符合人体力学的要求,使体重平均分布于身体的负重部位,关节维持于正常的功能位置,体内脏器在体腔内拥有最大的空间。

02

体位变换

应经常变换体位,至少每2小时变换一次。

03

身体活动

病人身体各部位每天均应活动,改变卧位时做关节活动范围练习。但应除外禁忌证,如骨折急性期、关节扭伤等情况。

04

受压部位

应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05

保护隐私

当病人卧床或护士对其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均应注意保护病人隐私,根据需要适当地遮盖病人身体,促进病人身心舒适。

02

常用卧位

仰卧位(supine position)

也称平卧位,是一种自然的休息姿势。病人仰卧,头下置一枕,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放置。根据病情或检查、治疗的需要又可分为:

1.去枕仰卧位

姿势: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伸直,自然放平,将枕横立于床头。 适用范围:

(1)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可避免呕吐物误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

(2)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可预防颅内压降低而引起的头痛。

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

姿势:用垫枕抬高病人的头胸部约10°~20°,抬高下肢约20°~30°。

适用范围:休克病人。因抬高头胸部,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从而改善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输出量而使休克症状得到缓解。

3. 屈膝仰卧位

姿势: 病人仰卧,头下垫枕,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检查或操作时注意保暖及保护病人隐私。

适用范围: 胸腹部检查或行导尿术、会阴冲洗等。该卧位可使腹部肌肉放松,便于检查或暴露操作部位。

侧卧位(side-lying position)

姿势:病人侧卧,臀部稍后移,两臂屈肘,一手放在枕旁,一手放在胸前,下腿稍仲直,上腿弯曲。必要时在两膝之间、胸腹部、后背部放置软枕,以扩大支撑面,增加稳定性,使病人感到舒适与安全。

适用范围

(1) 肥胖病人术后取该卧位,以利于呼吸和静脉回流。

(2) 预防压疮。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便于护理局部受压部位,可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3) 臀部肌内注射时,下腿弯曲,上腿伸直,可使注射部位肌肉放松。

(4) 单侧肺部病变者,可视病情采取患侧卧位。

半坐卧位(fowler position)

姿势

(1) 摇床法:病人仰卧,先摇起床头支架使上半身抬高,与床呈30°~50,再摇起膝下支架,以防病人下滑。必要时,床尾可置一软枕,垫于病人的足底,增进病人舒适感,防止足底触及床尾栏杆。放平时,先摇平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

(2) 靠背架法:如无摇床,可将病人上半身抬高,在床头垫褥下放一靠背架;病人下肢屈膝,用大单包裹膝枕垫于膝下,大单两端固定于床缘,以防病人下滑;床尾足底垫软枕。放平时,先放平下肢,再放平床头。

适用范围

(1) 某些面部及颈部手后病人。采取卧位可减少部出血。

(2) 胸腔疾病、胸部创伤或心脏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此卧位借助重力作用使膈肌下降,胸腔容积增大,减轻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肺活量增加,部分血液滞留于下肢和盆腔脏器内,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减轻肺淤和心脏负担,有利于气体交换,使呼吸困难的症状得到该善;同时,有利于脓液、血液及渗出液的引流。

(3) 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使腹腔渗出液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便于引流,因为盆腔腹膜抗感染性较强,而吸收较弱,故可防止炎症扩散和毒素吸收,减轻中毒反应。同时采取半坐卧位还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脏肿。此外,腹部手术后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松弛腹肌,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促进舒适,有利于切

口愈合。

(4)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有利于病人向站立位过渡,使其逐渐适应体位改变。

端坐位(sitting position)

姿势:扶病人坐起,据起床头或抬高床头支架。病人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一跨床小桌。燊上放软枕,病人可伏桌休息。必要时加床档,以保证病人安全。 适用范围:左心衰、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病人。由于极度呼吸困难,病人被迫日夜端坐。

俯卧位(prone position)

姿势 :病人俯卧,两臂屈肘放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头偏向一侧。

适用范围

(1) 脊柱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病人。

(2) 胃肠胀气所致腹痛的病人。采取俯卧位,可使腹腔容积增大,缓解胃肠胀气所致的腹痛。

头低足高位(trendelenburg position)

姿势:病人仰卧,头偏向一侧,枕横立于床头,以防碰伤头部。床尾用支托物垫高15~30cm。此卧位易使病人感到不适,不可长时间使用,颅内高压者禁用。 适用范围

(1) 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于咳出。

(2) 十二指肠引流术,有利于胆汁引流。

(3) 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

(4) 跟骨或胫骨结节牵引时,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防止下滑。

头高足低位(dorsal elevated position)

姿势:病人仰卧,床头用支托物垫高15~30km或根据病情而定,床尾横立一枕,以防足部触及床尾栏杆。若为电动床可调节整个床面向床尾倾斜。

适用范围

(1) 颈椎骨折病人作颅骨牵引时,用作反牵引力。

(2) 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3) 颅脑术后病人。

03

体位护理的重要性

减轻疼痛

手术后,适当的体位可以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从而帮助病人减轻疼痛。

防止感染

正确的体位可以减少手术切口的感染风险,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促进健康

合理的体位可以帮助身体各器官的血液流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加速伤口愈合。

04

在进行体位护理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确保患者的体位变换得当。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导致不适,因此需要定期为患者翻身或改变体位。

2. 注意患者的皮肤状况。如果发现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或水疱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 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的隐私。

4. 保持病房的整洁和安静,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

5. 与病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疼痛情况,鼓励他们提出疑虑和问题。如果在体位护理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或问题,病人和家属应及时向医生或护士寻求帮助。

6. 避免过早活动:手术后,患者应避免过早进行剧烈的活动,以免影响手术部位的愈合。

7. 注意伤口清洁:保持手术部位及其周围的清洁干燥,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8. 避免压迫手术部位:手术后,患者应避免压迫手术部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伤口愈合。

手术室麻醉科团队部分医务人员合影

总之,体位护理在手术后患者的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正确的体位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速伤口愈合。病人在术后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正确的体位护理,同时家属也应了解体位护理的知识和技巧,以便在康复过程中给予病人适当的协助。让我们一起用心呵护每一位手术后患者,助力他们早日康复!

撰稿:兰自烈

编辑:薛惠萍

初审:张占军

审核:李凤和

濮阳油田总医院

用支付宝扫左侧二维码

预约挂号查询检查结果

长按二维码

服务号

[预约挂号/门诊缴费

检查报告/住院清单]

订阅号

[医院新闻/健康科普

医疗信息/疾病防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科普贴|肥胖病人的术后护理
【健康·科普】外科手术后的饮食护理
关注心理健康,促进术后康复带你了解普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怎么做
外科手术后科学护理的全方位指南
减重病人手术后的护理.pptx
脊柱手术后的科学护理
减重病人手术后的护理ppt.pptx
病人手术后怎么护理
外科手术后护理之道:科学护理,快速康复

网址: 【健康科普】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 体位护理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34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