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健康教练技术联合可穿戴设备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健康教练技术联合可穿戴设备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目前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高达1.64亿,近10.8亿成年人中有超过1.4亿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1]。血糖控制不佳及高血糖变异性均会增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导致患者经济负担加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3]。目前的动态血糖监测(CGM)作为可穿戴设备中的一员,借助其监测组织间液葡萄糖的特点与动态葡萄糖图谱联合可定性、定量地反映患者的血糖变异程度与波动幅度,在减轻患者疼痛及促进临床工作的便利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4-5]。健康教练技术是指以教练-患者关系为背景[6],实施包括联络、观察、强化、澄清、援助、鼓励、教育、引导在内的8个基本步骤[7],增强患者自我监控行为,激励自我发现或主动学习以共同实现个体化目标[8]。目前健康教练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超重和肥胖患者的体质量管理[9]、癌症患者的运动康复[10]以及农村退伍军人的远程健康指导[11]中,均已取得积极效果。将CGM融入健康教练技术中用以驱动知识认知和行为改变的过程,创造可持续的行为改变及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巨大潜在优势,而鲜有研究评估健康教练技术与CGM相结合是否能改善T2DM患者的临床结局。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CGM联合健康教练技术在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指标以及改善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有效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1999年WHO分级标准并明确诊断为T2DM的患者;(2)病程>1年;(3)能够熟练使用数字信息工具。排除标准:(1)其他类型的糖尿病;(2)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3)肾功能异常;(4)患有精神障碍性疾病;(5)妊娠、哺乳或计划妊娠。干预实施前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婚姻状态、治疗方式、家庭月收入和职业。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干预A组和干预B组,对照组实施基于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常规管理措施;干预A组采用可穿戴设备进行常规管理;干预B组采用可穿戴设备联合健康教练技术进行管理。本研究已通过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2nd NCU 2023-04-13)。

1.2 干预措施

1.2.1 对照组措施:使用CGM对患者进行≥5次/d的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并由研究人员记录每次的血糖值。

1.2.2 干预组措施:在干预A组,由研究干预人员为患者安装CGM,CGM每隔15 min自动记录1次血糖值,研究人员通过使用扫描检测仪扫描佩戴于患者上臂外侧的传感器获取实时的血糖值。

在干预B组,同样为患者安装CGM进行血糖监测,除此之外,患者还将接受基于健康教练技术的血糖管理。实施健康教练技术的步骤如下所示:(1)联络:由团队成员与糖尿病患者进行交谈,介绍本研究的研究内容与目的,充分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糖尿病认知行为现状,告知患者糖尿病相关的知识和行为与疾病发展密切关联,唤醒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意识。(2)观察:通过所收集的患者的详细资料,构建患者的信息档案,分析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和不健康的行为方式。建立微信群,要求患者每日上传血糖信息、饮食及运动情况。(3)强化:通过面对面指导或语音指导的方式强化患者的行为管理,在微信群内向患者推送糖尿病疾病知识、饮食、运动、药物知识等相关信息,鼓励患者确定疾病管理目标和拟定管理计划。(4)澄清:由研究者密切观察患者每日上传的血糖信息、饮食和运动等行为信息,及时发现患者潜在的健康问题,若出现血糖控制距离目标血糖值差距过大、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行为不达标和未按时遵医嘱服药等情况时,及时通过面对面或线上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在进行血糖管理时出现的问题,并提供健康指导。(5)援助:充分利用研究团队成员中内分泌治疗专家、专科护士等团队成员的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为患者提供帮助。若出现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低血糖等危急情况,患者家属可直接通过电话向健康教练求助。(6)鼓励:及时肯定患者取得的正向行为改变,鼓励患者表达情绪和情感,引导患者感受行为改变和知识提升带来的益处。(7)教育:每周定时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糖尿病知识和技能相关宣教,辅助以微信群内糖尿病知识科普视频的推送。此外,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8)引导:制订个体化健康计划,定期联系患者,引导患者意识到只有提高疾病知识、增强行为管理才能血糖控制得更好。

1.3 测量指标

1.3.1 主要结局指标:干预前(T0)、干预后3个月(T1)、干预后6个月(T2)、干预后9个月(T3)、干预后12个月(T4)时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低血糖发生例数。

1.3.2 次要结局指标:(1)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2-DSCS)评分,该量表旨在评价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包括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及处理高血糖6个维度,共26个条目[12]。评定方法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赋值1~5分,分值由低到高分别代表完全没有做到、很少做到、有时做到、经常做到、完全做到,总量表评分范围26~130分。其量表内容效度为0.89,信度为0.80,量表信效度良好。(3)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SDSCA)评分,由TOOBERT等[13]编制的SDSCA量表已广泛应用,本研究所使用的中文版量表由万巧琴等[14]汉化而成,主要包括普通饮食、特殊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和用药共6个维度11个条目。0~7代表1周之内完成这些条目的天数或平均天数,总分0~77分,总分得分越高,代表其自我管理能力越好。经测得,该量表信度整体Cronbach's α系数 为0.62,分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0~0.89,量表效度为0.9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描述,否则将采用M(QR)进行描述,三组组间基线资料的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带协变量的广义估计方程进行重复测量分析,探讨结果变量的组间差异和时间差异。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比较

研究实施期间共失访15例,最终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共300例,三组各100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职业、文化程度、治疗方式、婚姻状态、家庭月收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g

2.2 主要结局指标

干预方法与时间对FBG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对FBG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对FBG主效应显著(P<0.001)。T3和T4时期,干预B组FBG水平低于干预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干预方法与时间对2 hPG存在交互作用(P<0.05),而干预方法对2 hPG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对2 hPG主效应显著(P<0.001)。在T2、T3和T4时干预B组2 hPG水平低于对照组,T3和T4时干预B组2 hPG水平低于干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干预方法与时间对HbA1c存在交互作用(P<0.05),而干预方法对HbA1c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对HbA1c主效应显著(P<0.001)。T3时干预B组的HbA1c水平高于干预A组,T4时干预B组的HbA1c水平低于干预A组和对照组,干预A组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干预方法与时间对低血糖发生次数存在交互作用(P<0.05),而干预方法对低血糖发生次数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对低血糖发生次数主效应不显著(P>0.05)。T1时干预B组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干预A组和对照组,T4时干预B组的低血糖发生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img

2.3 次要结局指标

2.3.1 血脂指标:干预方法与时间对TC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对TC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TC主效应显著(P<0.001)。T2时干预B组的TC水平低于对照组,T3和T4时干预A组和干预B组的T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干预方法与时间对TG水平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对TG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对TG主效应显著(P<0.001),见表3。

干预方法与时间对LDL-C水平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对LDL-C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对LDL-C主效应显著(P<0.001)。T4时干预B组的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干预方法与时间对HDL-C水平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对LDL-C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HDL-C主效应显著(P<0.001)。T1时干预B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T2、T3、T4时,干预A组和干预B组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T4时干预B组高于干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g

2.3.2 量表评分:干预方法与时间对2-DSCS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对2-DSCS评分主效应显著(P<0.001),时间对2-DSCS评分主效应显著(P<0.001)。T2、T3和T4时干预A组和干预B组的2-DSCS评分高于对照组,T3和T4时干预B组的2-DSCS评分高于干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img

干预方法与时间对SDSCA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对SDSCA评分主效应显著(P<0.001),时间对SDSCA评分主效应显著(P<0.001)。T1和T2时干预A组的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和T4时干预B组的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T2、T3和T4时,干预B组的SDSCA评分高于干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健康教练技术联合CGM 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和仅使用CGM组,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5]。WADA等[16]在为期24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的结果表明,与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相比,使用CGM组的平均血糖水平、平均血糖漂移幅度和高血糖持续时间显著降低,结果与CGM可直接可视化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血糖变异情况,分析治疗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并促进T2DM患者的行为模式改变有关。这与本研究所观察到随访结束时仅使用CGM组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的结果相一致,同样健康教练技术联合CGM组的血糖控制水平显著优于仅使用CGM组。然而,HAAK等[17]进行的为期6个月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使用CGM可显著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但最终结果并未显著改善HbA1c水平。本研究结果与之相反,但干预B组的显著改善与健康教练技术的应用具有直接关系。通过由健康教练主导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能够使患者清晰认知导致糖尿病恶化和健康状况不佳风险的具体行为,并在健康教练指导下有能力选择避免危险行为[18]。此外,通过将CGM与健康教练技术密切结合可充分发挥血糖监测和日常生理指标反馈作用,使得患者获得正向反馈激励从而强化其积极行为,并减少不良的健康决策。

T2DM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等血脂异常情况,导致体内的胰岛β细胞受损,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本研究表明,三组患者HDL-C和LDL-C水平均有显著的改善,并且这些结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原因在于降低T2DM患者的血脂水平与降低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以及死亡的风险有关[19]。调整饮食是控制T2DM患者血脂水平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实施基于健康教练技术的干预模式可有效指导患者食用高纤维、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同时健康教练也鼓励患者在安全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来控制体质量[20]。此外,CGM的动态数据中可以提供不同血糖负荷的食物的摄入量是如何影响葡萄糖反应,将有助于改善营养与身体活动行为[21],同时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使用CGM监测设备捕获的数据进行个体化的干预比常规使用患者报告数据的干预措施更为有效[22]。因此,将健康教练技术与CGM实现技术集成极大改善了T2DM患者的血脂控制状况并具有长期效果。

本研究也证实了CGM联合健康教练技术的创新模式在改善T2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促进改变自我管理行为方面的长期有效性,且随着干预后时间的延长,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增加显著。本研究结果与YOUNG等[23]开展的健康指导联合移动健康技术改善了T2DM患者自我效能和增加体力活动天数的研究结果相一致。CGM所具备的实时观测血糖数据并提供AGP图谱的功能提供了日常活动的客观视图[24],通过观察身体活动及行为模式后血糖的即时变化及反馈触发行为改变-实现目标动机,干预者可根据健康数据反馈回路提供强化行为改变的干预措施,以改善T2DM患者的健康结果。此外,健康教练同参与者的关系同样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健康教练对数据的详细解释以及患者出现个人困难时,健康教练对其的支持对产生积极的自我管理结果同样重要[23]。CGM联合健康教练技术对患者产生的双重激励机制,激发患者制订目标、观察数据和调整规划生活方式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可能比单一途径更为显著。

本研究局限性在于使用便利抽样方法、未使用盲法以及次要结局的评分来自患者的自我报告,这意味着可能存在选择偏差、社会期望偏差和霍桑效应。综上所述,可穿戴设备联合健康教练技术在改善T2DM患者糖脂综合控制状况、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具有短期及长期效果,为进一步实现T2DM患者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健康教练技术联合可穿戴设备在改善T2DM患者糖脂综合控制状况、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较好,且干预1年后仍显著。

本文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引用本文:高媛,周敏,秦满粉,等. 健康教练技术联合可穿戴设备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4,27(8):908-914.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31. (点击文题查看原文)

相关知识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doc
循环抗阻运动对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影响的研究
互联网 医疗 可穿戴设备 能帮助高血压患者管理健康
同伴互助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心理健康影响
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HBM)下PDCA循环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SMBG)的影响
可穿戴设备对医疗健康行业的影响
2021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研究报告
社区自我管理小组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控制情况的长期和短期效果研究
张淼教授: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网址: 健康教练技术联合可穿戴设备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3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