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元宵节与食汤圆文化

元宵节与食汤圆文化

医学指导/大内科吴伟教授

文/心血管科 卿立金副主任医师 苗青 武秋彤

“花好月圆人团圆,灯火阑珊共良宵。”春节刚过,元宵将至。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从古至今,人们对元宵节都格外重视。吃元宵,品汤圆,元宵佳节香气飘,正月十五吃元宵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文化习俗。那么,元宵节的来历是什么?为什么要吃汤圆?怎样吃汤圆才符合健康要求呢?今天我们来分享有关元宵节与吃汤圆的健康文化。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为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之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夜、灯节。元宵节也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节日。平日足不出户的女子可在这天出门赏灯游玩,这为青年男女提供了相遇和传情达意的好机会,也被称为中国古代的“情人节”。如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诗文所言:“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从古至今有许多种传说,其中有三种说法流传较广。一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氏之乱”而设。诸吕之乱是中国西汉初期,在朝的吕氏一党所谓的扰乱朝政行为及由此引发的众大臣带兵反攻的一系列事件。诸吕之乱的结束实际上迎来了后来西汉的文景之治这一稳定时期。而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二是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三是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开灯祈福古俗。流传至今,最为熟知的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文化习俗——食汤圆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一种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亦有记载:“京人以菉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音为huò),谓之‘圆子’。” 这里的“圆子”就是现在的汤圆。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南宋词人姜白石所作的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现代多称“元宵”为“汤圆”。有学者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可能是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幸福美满的美好愿望。

食汤圆的南北差异

汤圆作为元宵节的节令食物,有一定的地域差距。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元宵和汤圆外形相似,但制作方法和口感上都有所不同。贺少雅介绍,明代以后,宋代时所称的圆子类节令食物又被称为汤圆、元宵。“元宵”的叫法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较多称为“汤圆”。《清稗类钞》云:“汤圆一曰汤团,北人谓之曰‘元宵’,以上元之夕必食之也。”就制作方法而言,民间有“包”汤圆和“滚”元宵之说。二者在馅料上也有一些不同,元宵多为甜馅,有豆沙、黑芝麻蓉、花生蓉等;汤圆则甜、咸、荤、素馅皆有,例如水果馅、肉类馅、蔬菜馅、芹菜馅等。南方的“咸汤圆”更适合现代多发病——糖尿病患者品尝。

食汤圆的注意事项

汤圆“皮”的材料主要是糯米(也可以糯米参合粘米),糯米味甘、性温,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冬季气温较低,寒冷天气容易损伤胃气。元宵时吃糯米汤圆,加上一碗红糖姜糖水,温暖脾胃,能起到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此外,糯米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丰富营养。但汤圆具有黏性大、含糖量高、热量高的缺点,不宜多食。下面是健康吃汤圆的几点建议:

1、早晨、晚睡前不宜吃:晨起时胃肠道功能较弱,易导致脘腹胀满,反酸、嗳气;晚上睡眠后胃停止蠕动,不利于消化,易引起食道反流。

2、水果、蔬菜同食最好:汤圆中含有较高的糖分和热量,不宜与高热量的肉类和酸性食物同食。搭配维生素含量比较高的蔬菜和水果,更加健康养生。

3、可替代部分主食:汤圆能量密度较高,注意控制总量,每餐最好不要超过6个,可代替部分主食。

4、用红糖姜汤煮汤圆,有助于消化;糖尿病患者则仅用姜汤煮汤圆。

哪些人少食或不宜食汤圆

1、超高龄的老弱体虚者

大部分超高龄老人牙齿松动或脱落,吞咽反射比较迟钝,易呛咳,急速吞咽汤圆可能有引起卡喉,导致呼吸困难的危险。

2、糖尿病患者

汤圆含糖量较高,多食可使血糖急剧升高,加重病情,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不省人事。

3、脾胃功能差者

吃汤圆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对溃疡患者溃疡面的刺激,有诱发胃脘痛、胃出血、胃穿孔的危险。包括慢性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出血、胰腺炎病史的患者,都必须谨慎吃汤圆。

4、血脂异常、肥胖和冠心病患者

汤圆中的油脂(尤其动物油)和糖分会直接吸收,升高血糖、血脂,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流减慢,促进动脉斑块不稳定,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食汤圆后解腻汤方

1、普洱茶(熟茶或生茶均可):茶叶5-6克,焗茶饮用。

2、陈皮生姜茶:陈皮6克、生姜3片,煮水,代茶饮。加红糖适量。

3、龙井金花茶:茶叶5克、金花茶3朵,焗服。

4、英德红茶:茶叶5克,焗服。

5、健曲(神曲)茶:10-15克,煎水,代茶饮。

6、平胃汤:苍术10克、陈皮6克、川厚朴10克、甘草6克;煎水,代茶饮。

7、保济丸:1支,每天2次。

8、紫金竹壳茶:一节,煮茶饮用。

9、甘和茶:一小包,煮茶饮用。

结  语

《元宵煮浮圆子》:“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元宵佳节将至,作为元宵节的必备特色美食——汤圆,象征着阖家团圆。吃汤圆意味龙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让我们以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角度品尝汤圆,享受美味,向往美满,追求科学营养和幸福安康。

【吴伟主任简介】


吴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教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广东省高校特支教学名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继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房颤中心医疗总监。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研究生常务副所长。国家教育部本科一流课程、拓金课程《中医内科学》负责人。主编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5部。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专业委员会主委。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10项,主编或参编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334篇,其中SCI 21篇。

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管控;心血管疑难病;冠脉介入及起搏器植入技术。

出诊时间:周一、四上午、周三下午(南楼岭南名医门诊4楼7室)。

【都治伊主治医师简介】


都治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201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学专业,取得硕士学位,2021年起攻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学同等学力中医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从事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的中西医诊疗和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委员。

相关知识

元宵节与食汤圆文化
元宵节食汤圆的文化传统与健康建议
健康享用元宵节美食:从汤圆到文化
元宵节吃汤圆|元宵节吃汤圆注意什么
元宵佳节,元宵、汤圆如何吃?
元宵节汤圆
元宵节:汤圆和元宵的美味与健康之道
今日元宵节,这么吃汤圆、元宵护脾胃促消化
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及汤圆的做法 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是什么?
元宵节吃汤圆,团圆又健康!

网址: 元宵节与食汤圆文化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42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