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今年72岁,身体一直不错,每天早上六点准时下楼走路,风雨无阻,邻里都夸他是“模范老年人”。可就在上个月,他突然摔了一跤,髋骨骨折,卧床不起。一查,骨密度低得惊人,肌肉也萎缩得厉害。他愣了:“我天天走路,怎么还会这样?”
问题就出在这儿:光靠走路,远远不够。
很多人误以为“走路万能”,其实那只是最基础的活动维持方式。真正决定老年人健康质量的,是另一种更容易被忽视的运动——抗阻运动。这不是健身房年轻人的事,而是每个老年人该做、必须做、不能不做的保命之举。
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昭光早就提醒过:“走路固然好,但不能替代抗阻训练。”这句话背后的分量,不是吓唬你。它揭示了一个现实:很多老人看似健康,其实身体里早已“空心化”,肌肉、骨骼、力量在悄悄流失。
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全社会的隐性危机。
国家卫健委202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超过47%存在不同程度的肌少症风险。而肌少症,才是老年人跌倒、骨折、失能的真正“幕后黑手”。
你以为是年纪大了,其实是肌肉没了。
中医讲“肾主骨、生髓、主力”,老年人肾气渐衰,筋骨无力。如果不进行针对性的锻炼,筋骨就像房梁没了支撑,早晚塌掉。西医更直接,研究发现:每过十年,人体肌肉量平均减少8%,到了70岁后,减少速度成倍加快。
而这个过程,走路是无法阻止的。不少人说:“我每天走上万步,怎么还会肌肉减少?”问题就在这儿——走路确实能促进心肺功能、提高基础代谢,但它几乎不刺激肌肉增长。
真正能“把肉练回来”的,是抗阻运动,也就是外界阻力刺激下的肌肉用力,比如扶墙深蹲、拉弹力带、抬腿、举水瓶这些动作。
这些听上去“像锻炼”的小动作,恰恰才是延长寿命的关键。
《柳叶刀·老年医学》202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周进行两次抗阻训练的老年人,死亡风险降低23%,跌倒风险降低32%,认知退化风险也明显减缓。
这是实实在在的数据,不是“感觉好像”。抗阻训练,不只是练力气,它能刺激骨骼生成、增强神经反应、提高血糖控制能力,甚至对抗抑郁。
所以,真正偷走老年人寿命的,不是走得少,而是“没力量”。
想象一下,70岁的你,手无缚鸡之力,连提菜篮子都吃力,怎么独立生活?失能、卧床、反复感染、痴呆……都从“没力量”开始。
这一点,中医也早有论述。《黄帝内经》中提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意思是说,到了四十,身体阳气开始衰退,尤其筋骨肌肉的力量,要靠后天调养维持。
而抗阻运动,正是“后天调养”的关键路径。它不靠药,不花钱,只要坚持,就能逆转肌少、增强骨密度、修复平衡感。
可现实中,90%的老年人从未接触过抗阻训练,甚至连这个词都没听过。健身房?怕伤膝盖。哑铃?嫌重。觉得自己老了,就该“静养”。
其实,静着,才是慢性自毁。
肌肉不像脂肪,会自己堆积;它需要刺激才会生长。你不用它,它就慢慢萎缩。而一旦肌肉量跌破“失能线”,再想恢复就难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2022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的一项追踪研究显示,肌肉量低于平均值20%的老年人,三年内失能率是正常人的4.8倍,生活自理能力显著下降。
更可怕的是,这种变化,几乎没感觉。
很多老人发现自己“站不起来”“拎不动东西”“爬楼费劲”,总以为是年纪使然,没意识到是肌肉在流失。而这,长年累月积累下来,最终就变成了一场“猝不及防”的重大变故。
你可能不信,一个看起来“能走能动”的老人,可能已经是“空壳”了。肌肉,是看不见的健康保险。
那到底该怎么练?别急,不是让你举铁、卧推、练块腹肌。老年人适合的抗阻训练,其实可以简单到“拎水瓶走路”“靠墙坐着”“抬脚踢腿”“拉弹力绳”这些动作。
关键是,要用力,要带点酸,要让肌肉“有感觉”。哪怕每天练10分钟,长期坚持下来,效果也会非常惊人。
很多人退休后有时间,却不知道身体也需要“上班”。
你每天花一个小时刷手机、看电视、发呆,为什么不给肌肉10分钟“上班”?这个“工作”,能换来你未来十年独立走路、吃饭、洗澡的能力。
这不是锻炼,是自救。
更重要的是,抗阻训练还能改善血糖代谢,对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都有好处。2024年《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抗阻训练能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效果不亚于轻度药物干预。
所以说,抗阻训练不仅防跌倒、防失能,更是“内调外练”的长寿之法。
中医称之为“动则生阳,静则生阴”,意思是说,适度运动能激发身体阳气运行,推动气血流通。而抗阻运动,正是最能“生阳”的锻炼方式之一。
可惜的是,很多社区健身推广,仍停留在“广场舞+散步”阶段,缺乏对抗阻训练的系统引导。老人们也普遍缺乏这方面的认知和启发。
其实,健康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你可以等社区开课,也可以今天就开始。找个矿泉水瓶、拿根弹力带、靠墙坐着练腿,不需要器械,不用花钱,动作不求复杂,关键是持续、用力、到位。
别再迷信“走路万能”,那只是健康的起点,不是终点。
真正能让你活得久、活得好、活得有尊严的,是“有力量”。
老王现在每天在家练“椅子深蹲”,拎着两瓶水做“手臂弯举”,一开始腿软手抖,一个月后,自己爬楼都不喘了。他说:“我才知道,原来老年人的肌肉,也能练回来。”
是的,身体从不会背叛你,前提是你愿意用它、刺激它、照顾它。
老了不是不能动,而是不能不动。
别等摔倒了,才想起什么叫力量;别等失能了,才明白什么叫自由。
从今天开始,给肌肉一点“任务”,让身体知道——你还想活得有劲、有尊严、有质量。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王建业,李媛,张晨曦. 抗阻训练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05):1123-1127.
[2]刘晓燕,赵建华. 老年肌少症的防治策略与抗阻训练的临床应用[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09):987-991.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24年)[R]. 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2024.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走路防病还不够!院士呼吁:老年人最缺这3种运动,健康被偷走
运动不够走路来凑?健步走,这些“坑”别踩!
老年人怎么走路才更健康
长期走路有利于健康吗?提醒:过了65岁的老人,建议做好五件事
医生提醒:为了健康,老年人冬季尽量多做4种运动,还要注意这5点
多久运动一次比较好?医生提醒:保持健康,老年人运动注意这几点
老人在外散步锻炼,你的走路速度揭示了健康状况,老年走路两要点
走路怎么走健康 八种走路法有意向不到的效果
iHerb折扣码,健康生活不妥协!
走路是长寿的良药!再次提醒:到了60岁,走路牢记“4不要”
网址: 走路护健康还不够?提醒:老年人缺了这种运动,健康怎能不打折扣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43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