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养生,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

养生,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

  毫无疑问,“年轻人养生”已经成为当下最热的话题之一。

  在传统概念里,年轻是朝气与新锐的代名词,而养生则是属于中老年的取向,两个反差强烈的词组合在一起,很容易引发社会关注。

  源头可以追溯到2023年夏天。当时,丽水年轻人争前恐后涌进中医院药房配制酸梅汤。而入冬后,他们又流行起到养生馆做推拿、足浴。最常见的是在办公室,越来越多年轻人把山楂枸杞茶、大麦香茶、菊花茶等“养生饮品”视为工作标配,在朋友圈里晒出了一波“惜命风潮”。

  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当下的年轻人对自己万般珍惜,很舍得花钱,这种整体性的商业价值背后,是由于他们的人生大幕正在开启,还没形成系统化的养生理念,无论是中医、偏方、营养学,都能在他们生活里和平共处。

  而站在新消费趋势的视角观看,年轻人乐于购买的,并不是简单的快销品,而是一种自我关爱的心理需求。

  于是,“养生”这个社会公认的“自爱标签”,连带着其所暗示的积极生活方式一并打包出售,成了意料之外的市场爆款。

  以健康的名义

  “养生”观念在年轻人中兴起,最初是由于疫情产生了巨大的推力。

  “可以说是环境逼着我们去思考生命、健康这些重大的人生课题。”疫情期间正在丽水学院读书的刘瑾怡,和同学们一起开始尝试保健品、中医和民间偏方,“补充营养的维生素C和葡萄籽胶囊是当时最流行的,我睡觉的时候还会贴足贴,据说可以排湿气、通气血。”有一阵子,她每天早起吃陈醋泡的姜片,“朋友说能健脾养胃,我就想试试。”

  同样从那时起,吴夏晰也产生了“趁年轻,早养生”的感悟。

  吴夏晰是丽水人,在杭州从事传媒行业,平时常因忙碌的工作而忽视休息,但疫情让她深刻地认识到,要主动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当时27岁的她罗列出过去多年的生活习惯:爱吃甜食、熬夜追剧、几乎不锻炼……“从那一刻起,我决定作出一些改变。”此后,她在每天晚上都会打一套时长约15分钟的八段锦,或是在睡前20分钟泡脚,23点前“必须睡觉”。次日7点起床的第一件事,是喝一杯温水再吃早饭,一个小时后口服维生素。在她的书桌上,摆满了蛋白粉、参茶、益气补血胶囊等保健品。

  长期面对电脑工作的吴夏晰,常感觉肩颈不适,从2020年起,她开始到浙江省中医医院推拿、放松。此后,她定期拜访中医推拿科,被闺蜜笑称为“90后潮流养生达人”。吴夏晰算了一笔账——每年在各类保健品上的支出约8000元,如果加上推拿、针灸以及购买的各类按摩仪,花费超1万元。

  但对于年轻人而言,生活品质与金钱开支往往没多大关系,关键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日子过到极致”。吴夏晰选择的就是典型的悦己生活方式,符合“90后”“00后”的价值取向。

  去年夏天,在抖音、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在中医院购买酸梅汤配方的经历,“到中医院配酸梅汤”的话题一度登上各大社交媒体热搜。“每天都有30多人来咨询开单。”维康国医馆中医门诊部副主任医师陈帆告诉记者,4元一帖的酸梅汤供不应求,门店里排起长龙,队伍里满是年轻的面孔。

  “酸梅汤成为爆款,其实是因为在意健康状态的人变多了,并且愿意为它花钱。”陈帆说,过去养生市场主要针对中老年人,因为这个年龄层的人更愿意为健康付费,“这和支付能力有关,很明显,当下年轻人的消费实力增强了。”另一个因素则是市场对消费者的引导,无数网红通过社交媒体传播保健方式,维康国医馆也从中发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推出了符合年轻人审美的养心三伏香囊,还有用人参、菊花等中药材熬制的“降火明目茶”,以及加入玫瑰花、黄芪、枸杞、西洋参的“舒活茶”等。

  “当然,养生保健也得科学、适度,不能被社交平台制造的健康焦虑牵着鼻子走。”陈帆说,保健品和中药食补对身体健康起到的是辅助作用,“最重要的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理直气壮”的养生消费

  如果你注意过光顾丽水养生会所的群体就会发现,昔日的“中老年主力军”已经悄然更新换代为“年轻生力军”。

  从万地、银泰等中心商圈装修奢华的高级养生会所,到街头巷尾、居民楼下接地气的修脚按摩店,“养生保健”的招牌正几乎在每条街道上都能发现。

  上个周末,记者走访了市区的几家养生按摩店,发现客人中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多。“预约、排队的客人以‘90后’‘00后’为主,占七成左右。”在丽水从事推拿按摩行业8年的王进告诉记者,店里从早忙到晚,尤其是傍晚下班后和周末,“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28岁的王进在大学时学的是针灸推拿专业,2016年在市区开了一家名为“格致”的推拿店,生意一直不错。店里有针对学生群体的舒缓理疗套餐,适合低头族的肩颈肌肉松解套餐,适合上班族的全身推拿按摩,价格从78元到168元不等,时长一般在45-60分钟左右。还有一些消费者则更乐于选择价值1000元的会员套餐,一年内可多次使用。

  “没想到年纪轻轻的我,爱上了按摩推拿。”30岁的梁天是丽水一家健身房的教练,每天为学员上6节健身私教课,再加上自己的日常锻炼,肌肉紧张、劳损的情况在所难免。今年,梁天在朋友的推荐下到王进的推拿店按摩、放松,“以前觉得中医推拿是玄学,只是把你按到痛为止。没想到,现在的推拿店也在与时俱进,会结合肌肉解剖学等原理,更有针对性地找到‘症结’所在,重点按摩放松劳累部位,同时为我们提供专业建议,还是很有启发性的。”

  像梁天一样,绝大多数第一次走进按摩店的年轻人,都是缘于亲友的邀请体验。对他们来说,工作之余相约去推拿按摩,既是“治病”又是“享受”,而“养生局”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与梁天同行的“95后”于明深有感触。“以前朋友聚会总是去KTV、酒吧,现在几乎都约在了按摩店。”于明的工作需要长期伏案,加上久坐等情况,造成肩颈不适,自从和好友去了一次按摩店后,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推拿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区别。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推拿后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

  采访中,许多“90后”“00后”坦言“生活里的诱惑太多了”,已经形成的作息和工作习惯也很难改变,但他们正在逐渐形成健康的观念,并以此“一点一点地撼动生活中的惯性”。

  “其实很多模式都是这样的,并不是说养生保健的当下功效有多好,而是它扭转或强化了你的思维方式,让你更乐于战胜自己的惰性。于是多年后回头看,你会发现,‘养生局’的流行,确实让你变得更健康了。”王进笑着说。

  触手可得的心灵疗愈

  当年轻人扛起了“养生”大旗,当去推拿、足浴店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社交“新宠”,养生领域会不会诞生更多消费热点呢?

  去年,由央视、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联合发起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18-35岁年轻人的消费榜单前三位的是旅游、数码产品和保健养生。可见,在“养生年轻化”的趋势下,年轻人的养生消费同样要求快、需求急。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注重养生,不少商家开始从日常饮食上下功夫,结合传统中药和现代饮品开发出中药奶茶、养生棒棒糖等新型零食,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在市区,一家名为“芍饮”的新中式养生糖水铺自开业以来就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到点打卡。店内开设了中医药知识角,科普北洋参、党参、黄芪、白术等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和药性。

  “我不爱喝中药。相比之下,我更青睐于食补,饮料、零食的口感更能让我接受。同时,我也希望把中医里关于养生的健康理念传播给更多人。”26岁的樊启恩是“芍饮”的掌柜,他的父母都是中医师,去年5月,看好“养生经济”的他开出了这家店铺,“所有产品都由食药同源的中药材制作而成,严格遵循中医药方剂配比,‘石斛河粉’‘芡实牛奶布丁’和‘枇杷烤梨’‘酒酿银耳羹’分别是夏、冬季的爆款。”

  “到店消费的顾客以年轻人居多。”樊启恩告诉记者,店里研制的炖品、饮品既有零食的口感,又兼顾养生功效,“符合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和保健诉求。”

  养生零食通常被称为“功能性食品”,它既不是药品,也并非保健品,本质依旧是零食。“如果都是吃零食,为什么不选能养生的呢?”这样想问题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有一个数据很有意思,阿里发布的《新食尚主义》里提到:“九成以上的‘90后’具备养生意识,而且他们认为食补是一个不错的养生大法。”在他们购买零食的时候,会被一些含养生配方的零食所吸引,比如木糖醇枣糕、酵素果冻、益生菌酸奶片、DHA软糖等。

  至于这样的零食是否具有商家所宣传的功效,以及是否是智商税,年轻人倒并不会斤斤计较。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这些食品也许只是一味“安慰剂”,健康收益并不高,但相对于市面上流行的其他食品却又多了一份可靠性,这对既追求健康又嘴馋的年轻人而言,确实是一个折中选择。

  而事到如今,传统意义上对养生的探讨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与其说“年轻人养生”追求的是保持健康的实际效果,倒不如说是对美好生活愿景的一种表达。

相关知识

Swisse:品牌进化下的年轻人养生新时尚
健康养生,爬山成为老年人新风尚
轻食成为中国人饮食新时尚
年轻人热捧的中式养生新风尚
轻食成为新“食”尚 年轻人背后的千亿市场
当代人的“养生时尚”:年轻人越来越依赖理疗仪器养生
更懂年轻人 碧生源“便捷”型袋泡茶成健康消费新时尚
年轻人养生新风尚,活力与健康并行!
碧生源复合功能保健茶 年轻人时尚养生的新选择
“轻养生”成新风尚,GanoExcel赤点鲜萃灵芝黑咖啡引年轻人追捧

网址: 养生,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49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