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开始热衷运动,健步走、慢跑、登山、骑行成了生活中常见的场景。
中高强度运动被不少人视为“护心法宝”,似乎只要每天出一身汗,就可以远离心梗、高血压、动脉硬化。但也有不少人疑惑,身体明明已经疲惫,为何越运动越不舒服?
事实证明,中高强度运动虽然对预防心血管病有帮助,但并非适合所有人,更不是越多越有效。一些人运动方法不对,反而诱发了心律失常、血压波动,甚至诱发急性心脏事件。
从中医角度来看,人体有其独特的阴阳节律和气血运行规律,运动养生讲求“适时、适度、适体”,一味强调强度,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体质基础,反而可能“耗正伤气”,加重隐患。
那么,中高强度运动到底对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哪些人不适合盲目跟风?从中医与现代医学角度,又该如何科学运动,守护心脏健康?
适量运动有益,过度则成“负担”
现代研究已经证实,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它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血管弹性,调节血脂血糖水平,减少炎症反应。
但这种好处有一个前提:运动量适中、方式科学、节律稳定。许多人误以为强度越高,汗出得越多,效果越好。
殊不知,过度运动可能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血压骤升、心肌耗氧增加,反而对心脏构成威胁。
中医讲“形劳则神伤,神伤则气耗”,意思是过度耗精耗力,会使正气不足,反而让身体更易被病邪侵扰。
运动属于“动中求养”,若运动之后出现头晕、胸闷、心慌、睡眠不稳、四肢酸软等表现,就说明身体已经发出“超负荷”的警告。
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如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高血脂人群、长期缺乏锻炼者,贸然进行中高强度运动,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容易诱发急性发作。
这类人群需要“先养后动”“缓中求稳”,而非盲目跟风。
盲目运动背后的健康误区
日常生活中,存在不少对运动的误解。例如,有人认为每天快走一万步是“标配”,有人坚持高强度间歇训练以图“速效”,还有人饭后立即运动,希望“边走边消食”。
其实,运动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动,因季节而调,不能机械照搬他人方法。中医讲究“动静结合”“张弛有度”,任何脱离自身状况的运动模式都可能适得其反。
高强度运动会导致气血运行过快,尤其在运动初期,身体尚未适应,会出现气促、心跳加速、头晕出汗不止等反应。若持续过久,可能造成“阴虚火旺”,表现为心烦、口干、失眠、腰酸等症,实为运动伤正之象。
还有部分人本身体质偏弱,尤其是阳虚、血虚、气虚体质者,运动后容易心慌乏力、气喘咳嗽、胃口下降。这是中医所谓“动伤阳气”,一旦体内阳气衰微,脏腑机能也会跟着下滑。
因此,盲目追求强度、时间、频率,忽视身体信号,是一种对健康的不负责任。运动的目的应是调养身心,而不是消耗自己。
中医如何看待运动与心脏之间的关系?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藏神”,心脏的健康不仅关乎血液循环,更关乎精神状态、思维节律。一个人的运动是否得法,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心神状态来判断。
若运动后感到精神舒畅、睡眠踏实、胃口增强、四肢有力,说明运动养生得当,气血调畅;若运动后烦躁、易怒、梦多、疲乏、面色无华,便是气血失调的信号。
从养生角度讲,中医鼓励“适度活动”来保持气血流通、防止瘀滞。例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养生功法,正是通过缓和的肢体运动,结合呼吸吐纳,达到调气养神、健脾强肾的作用。
对于心血管易病体质,如肝阳上亢型(常表现为头胀、目赤、易怒)、痰湿阻滞型(易疲倦、胸闷、舌苔厚腻)、气虚血瘀型(面色暗淡、气短乏力、舌质暗红)等。
中医会辨证施治,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以达到“动中有静、动中有养”的效果。
运动不在多,而在“和”。运动不在强,而在“顺”。能顺应四时节律、配合体质特点的运动方式,才是护心之道。
科学运动,让“护心”真正发挥作用
中高强度运动的定义因人而异。医学上通常以运动时的心率作为衡量依据,中等强度为最大心率的50%~70%,高强度为70%以上。
对普通人而言,快走、慢跑、游泳、骑行等中等强度活动,已经足以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判断自己的运动是否达标。以下这些现象可以作为参考:
运动时微微出汗,呼吸加快但不喘不上气;能一边说话一边活动,但不能连说长句;运动后感到舒适、不困倦、不疲惫。
而一旦出现剧烈头晕、胸口紧迫、恶心出冷汗、手脚发麻等表现,说明运动已超过身体承受范围,应立即停止,并尽早评估心血管功能。
科学运动更要考虑天气因素。
中医讲“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季节不同,运动时段与方式也应随之调整。夏季运动应避开中午炎热时段,冬季宜选择日照充足、温度适中的时段进行轻度锻炼。
运动贵在坚持,贵在适度。养心不是比谁跑得快、走得多,而是看谁能稳定持久、不伤正气。
中高强度运动确实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但前提是运动方式得当、节奏合理、体质适合。每个人的身体都不相同,适合的运动也不能一概而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参考资料:
运动别“上头” 专家送上科学锻炼方案——央广网2025-05-12 09:57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中高强度运动能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医生:盲目运动不可取
适度运动可降低心脏房颤风险
高血压患者盲目运动减肥降压风险大
最新研究:高强度身体活动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但男女有别
中高强度运动更护血管
揭秘最佳运动类型:降低死亡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运动策略
最新证据,每周1~2天高强度运动或可降低死亡风险
简单的运动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医生:过度运动,患心血管病风险飙升数倍,别再不当回事了
运动抗癌: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降低癌症风险
网址: 中高强度运动能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医生:盲目运动不可取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53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