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糖尿病吃大红枣吗

糖尿病吃大红枣吗

糖尿病吃大红枣吗

会员138866706女62岁已回复

糖尿病吃大红枣吗?我有糖尿病,上个月查糖化血红蛋白4.1我气血不怎么好,所以想每天吃大枣调理一下,不知道每天吃3-5颗大枣可以吗?网上说大枣含糖量很高,一直没敢吃。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驻站医生21

擅长:全科

你好,大枣是升糖指数较高的水果,不建议糖尿病患者服用,升血糖比较快,如果气血不好,建议找中医进行调理,建议患者是可以适量吃点樱桃、杨梅、菠萝等水果的。

有用0

相关问答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枣。
但是每天不要吃太多。红枣的含糖量仍然很高,达到60%左右,所以每次不要超过两粒。糖尿病患者无论吃什么食物都不能吃得太多,每天的食量是根据严格的食物摄入量计算的。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果调配1/5、2/5和2/5餐的热量。每次吃枣不要超过两个。吃太多枣子会提高血糖。如果是鲜枣,一次不要吃4个以上。糖尿病患者吃枣和水果时要注意,两餐之间吃的话,血糖最好避免过度上升。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糖尿病可以吃乌枣和红枣的。
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减少导致的糖代谢紊乱综合征。长时间高血糖可能会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病变。糖尿病患者可以乌枣和红枣,平时注意定期测量血糖,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非常重要。饮食方面请不要暴饮暴食。运动要适度。乌枣和红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c、p及磷、钙、铁等,素有维生素丸之美称,有较强的抑爱、抗过敏作用。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红枣煮的汤妊娠糖尿病可以吃。
妊娠期糖尿病在妊娠期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和并发症,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必须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首先要饮食、运动进行调节和干预,饮食上少吃碳水化合物,不要吃碾米、精面等糖分多的东西,不要吃水果等糖分多的东西。孕妇怀孕需要补血,所以也有孕妇吃很多枣子,但实际上真正补血的食物是动物类食物,也就是红肉、动物肝脏等,这是含铁量多的食物,但枣子的铁质并不多。如果铁含量需要充足,需要大量食用红枣,糖分摄入过多,糖尿病患者应避免摄入这类高糖分食物。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糖尿病吃小米好,糖尿病患者可以吃小米,它有以下作用:
1.促进胃肠蠕动:小米有较多的粗纤维,可以促进糖尿病患者的胃肠蠕动。糖尿病病程长时,可出现神经病变,尤其是支配胃肠功能的自主神经障碍。糖尿病患者容易便秘,老年糖尿病患者吃小米比较合适。
2.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小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B缺乏时,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神经病变,因此糖尿病患者食用小米可以补充丰富的维生素B,对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和其余慢性并发症有好处。维生素B对维持神经功能和大脑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3.改善脚气:当糖尿病患者有脚气时,可以有效缓解。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糖尿病吃萝卜是非常好的。
1、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适当摄入营养物质可以满足身体的需要。
2、萝卜还含有纤维素,可以促进排便。消化不良的情况下吃白萝卜,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方便排便。
3、而且萝卜是低糖食品,主要成分是水,基本不含脂肪。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不会引起血糖快速上升,可以避免血糖大幅波动,有助于控制血糖。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氨糖不是葡萄糖,糖尿病患者可以服用,不会引起血糖波动。
氨基多糖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腰腿痛。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骨质增生、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心服用。糖尿病患者用药时注意不要长期服用。同时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多吃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建议患者不要喝浓茶或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应清淡饮食。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60岁女性颈椎病患者频繁头晕 先天性凝血七因子缺乏症如何治疗? 长期腹部胀大原因及解决办法 干咳咽充血治疗效果不佳 关于母亲煤气中毒后遗症的治疗咨询 经常腹泻腹痛如何治疗 胸口阵发性疼痛伴有呼吸不畅 腹部胀气,消化不良 肝癌肿瘤11cm该如何治疗? 腰疼一年后确诊肾结石,如何治疗效果好?

相关知识

糖尿病吃大红枣吗
糖尿病人可以吃红枣吗,糖尿病人能吃红枣吗?
糖尿病人能吃红枣吗
糖尿病人可以吃红枣吗
糖尿病可以吃红枣吗
2型糖尿病能吃红枣吗?红枣的血糖指数高吗
糖尿病病人能吃红枣吗
糖尿病能吃红枣吗
红枣糖尿病人可以吃吗
患糖尿病红枣能吃吗

网址: 糖尿病吃大红枣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54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