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零售”并非单纯的技术或场景创新,而是通过患者需求洞察、专业服务交付、长期信任绑定,重构药店与患者的价值链。
文 | 亞棋
01
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构
中康CMH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医药零售市场药品销售规模达5019亿元,同比增幅0.8%,整体呈现增长趋缓态势。
中康药店通系统监测显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全国线下零售药店总数为70.4万家。尽管门店总量保持增长,但增速已明显放缓。据测算,2024年全年预计关闭零售药店约3.9万家,闭店率达5.7%,较2023年的3.8%显著上升。国内AI大模型DeepSeek预测,2025年闭店量或将维持在3-5万家区间,其中低线城市单体药店闭店风险尤为突出。
此数据折射出医药零售行业结构性矛盾的集中显现:传统品类销售承压与创新药品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具体而言,感冒药、维生素等成熟品类销售额普遍下滑,而处方药市场则呈现逆势增长态势,专利药在院内院外渠道均实现双线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以疾病改善为导向的创新型医疗解决方案需求持续攀升。中康CMH《2024年DTP药房行业年度研究报告》数据显示,MAT24Q2期间DTP市场总销售额同比增长18.0%,印证了处方药市场的结构性机遇。
数据的反差性特征引发了业界深度探讨。诺华中国零售负责人王军星在接受《第一药店财智》专访时指出:“不应动摇对药店增长基本面的判断。长期用药需求仍在稳步释放,并非所有品类均呈现下行趋势。”他强调,以三高、免疫性疾病为代表的治疗领域,凭借处方药市场的核心占比,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持续推动零售市场整体增长。
“当前行业的本质变化在于需求结构的根本性转变。”某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患者评价体系向‘疾病管理成效’倾斜,单纯依靠药品销售的商业模式终将被淘汰,以患者为中心的零售药房价值生态正在被重建。”
02
被忽视的专业断层
规范用药管理始终是慢性病患者病情控制的关键路径。鉴于慢性疾病的病程特点及治疗复杂性,患者在完成医院诊疗后仍需长期实施疾病管理。现有医疗资源配置下,单纯依赖医疗机构难以实现持续性健康管理,这在客观上导致了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不足的普遍现象。
《柳叶刀》杂志2017年发表的横断面研究数据显示,在我国35-75岁成年人群中,仅30%高血压患者接受规范治疗,且血压控制达标者不足8%。该研究揭示了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无症状性高血压导致患者自主停药风险增加;二是医疗机构受限于接诊容量,难以开展个体化用药监测与动态随访,影响治疗方案的精准调整。
在此行业背景下,院外药品零售服务场景被赋予新的战略价值。国家药监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国执业药师总量已达814283人,其中91.1%分布在药品零售企业,构成药学服务体系的主体力量。然而,药师资源配置呈现显著的区域失衡特征。更值得关注的是,现有药师队伍普遍缺乏慢病管理系统培训,对复杂用药方案的临床解读能力不足。
此外,传统零售药店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多数连锁企业仍将销售额作为核心考核指标,导致药师工作重心偏离专业服务能力建设。这种以商品销售为导向的模式,造成服务同质化、效率低下及附加值不足的行业痛点。
在医药零售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头部企业正积极探索新型价值主张。诺华中国作为创新药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于2024年率先提出“价值零售”发展理念,引发业界广泛关注。该理念突破传统商业逻辑,正在创新性的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生态。
在王军星看来,“价值零售”的本质是通过重构药学服务价值链,实现患者健康管理与商业价值的协同发展。“当前医疗场景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患者到店需求已从单纯购药升级为健康管理解决方案获取。我们的实践表明,建立以健康管理为核心的药学服务体系,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同时培育可持续的商业增长模式。”
03
价值零售“三步走”逻辑
那么,药店要构建价值零售体系,需从而着手?
王军星认为,首先要打造专业场景化药房。需建立以疾病管理为核心的药学服务场景,通过标准化布局与功能分区实现“诊疗-教育-随访”全流程服务闭环。此类药房应配备智能化监测设备、患者教育终端及电子病历系统,形成区别于传统零售终端的专业服务场域。
其二,构建专业药师能力体系。执业药师作为药学服务的核心载体,需建立体系化培训体系:从疾病基础知识、疾病药物特性,到药品副作用知识、疾病日常注意事项,再到患者服务沟通要点等。
其三,建立专业数字化患者管理系统。依托人工智能算法搭建用药管理平台,实现四大功能模块:用药提醒与漏服预警;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定期监测;用药依从性动态评估;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生成。
当前全国70.4万家药店中,仅有极少部分药店具备这样的服务场景改造。在他看来,衡量价值零售是否成功,关键在药师的专业能力是否得到提升以及患者是否规范用药、长期用药。
想要药师在价值零售创造上展现价值,还需重构药店考核机制,药师的绩效考核不再是以商品销量为标准,其薪酬待遇应直接与患者健康指标相挂钩,这样药师的专业价值才能真正得以释放。但现实情况是:很多药企强压进货指标,药店为清库存低价甩货,患者用药反馈无人关注。
据王军星透露,诺华去年主动选择近3万家药房与其合作,推动价值零售在药房场景落地,实践结果发现:这3万家药房患者客群越来越多,且活跃度也越来越高。患者规范用药的天数也变得越来越长了,实施前后整体增长了40%,患者复购率由此提升。每个药师都主动去追踪患者健康情况,清楚每天需与哪些患者去做互动,一个月应该跟进多少患者。对于没有达标的患者,他们会组织邀请患者回到药房,并对做其疾病做进一步沟通和科普。
04
找回药店健康的增长方式
中国医药零售行业70万家终端的结构性困局,本质上是传统商品销售模式与现代健康服务需求的范式错位。行业发展的核心命题已从“药品可及性”转向“健康管理价值交付”,药店的战略价值不在于货架陈列密度,而在于能否构建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第一接触点。
当行业突破价格竞争红海,回归医疗本质时会发现:最具商业潜力的增长极,恰恰蕴藏于基础医疗服务的价值重构之中。基于价值导向的考核体系革新,正在重塑药房运营的底层逻辑。
而“价值零售”这种考核方式的推进,对于药房来讲,又获得了什么?
药师专业价值的显性化。王军星指出,在试点项目中,药师通过标准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使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增加。这种服务模式还具有跨病种复制的普适性,可在高脂血症、银屑病、乳腺癌等慢病或慢病化的疾病领域验证其可行性。
健康效益与商业价值的协同增长。参与项目的药房患者服务渗透率、复购率提升,患者年均医疗支出实现降低。更重要的是,药师薪酬体系与健康结果的挂钩机制,激发了专业服务的内生动力,形成“患者获益-药师成长-药房增值”的正向循环。
重塑医患信任的枢纽作用。通过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开展用药追踪及科普教育,药房逐渐成为连接院内医疗与居家管理的桥梁。部分三甲医院医师反馈,协作药房的药师在慢病管理中的专业介入,使患者院外依从性得到显著提升,这种专业服务能力获得了医疗机构的认可。
这种以患者健康结果为导向的价值链重构,突破传统工业与零售的零和博弈,开创了医药价值链协同发展的新范式,正在突破行业发展瓶颈。“价值零售”并非单纯的技术或场景创新,而是通过患者需求洞察、专业服务交付、长期信任绑定,重构药店与患者的价值链。工业与药店的协同关键在于以患者健康结果为目标,共同投资于药师能力与数字化基建,最终实现从“药品销售”到“健康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转型。
相关知识
门店品类数据,洞察医药零售增长危与机
药店和健康用品零售行业深度洞察报告.docx
健康产业数字化转型先行者,中康控股(02361)长期价值不断释放
健康产业数字化转型先行者,中康控股(02361)长期价值不断释放 2024年过半,医药行业增速放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
新形势下的药店破局之路——消费者健康需求洞察与市场机会
中国药店-药联增值服务,开辟商业健康险新蓝海
移动医疗重构医疗价值体系,市场规模已突破200亿
迅销科技:智链万象,探索金融 航空 零售多行业生态价值经营
迅销科技:智链万象,探索金融・航空・零售多行业生态价值经营
推动非处方药创新发展 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
网址: 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构,找回药店健康的增长方式 “价值零售”并非单纯的技术或场景创新,而是通过患者需求洞察、专业服务交付、长期信任绑定,重构药店与患者的价值链。 文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55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