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2024年马头中心卫生院健康保健及疾病防治、康复等方面的科普知识

2024年马头中心卫生院健康保健及疾病防治、康复等方面的科普知识

健康保健及疾病防治、康复等方面的科普知识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工作,对社会作出贡献;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每个人都有获取自身健康的权利,都可以通过采取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主要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有规律的睡眠对保证睡眠质量、维护健康有好处。睡眠不足和过长都对人体有害无益。

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可损害体内几乎所有器官,导致不孕、新生儿低体重和猝死、白内障、勃起功能障碍、骨质疏松、消化道溃疡等。

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35岁以前戒烟,因吸烟引起心脏病的机会降低90%,59岁以前戒烟,在15年内死亡的可能性仅为继续吸烟者的一半,即使年过60岁戒烟,其肺癌死亡率仍大大低于继续吸烟者。

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保健食品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人类所患的许多疾病都与环境污染有很大的关系。每个人都有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责任。

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 适量献血是安全、无害的。健康的成年人,每次采集的血液量一般为200~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

10、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 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诊断、治疗高血压必须由医生进行。

11、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注射和输液等医疗操作都有一定传播疾病的风险,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应遵从医嘱,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

12、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保护劳动者免受不良工作环境对健康的危害,是用人单位的责任。

13、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接种疫苗花费的钱很少,可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

14、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具有传染性的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结核菌会通过喷出的飞沫传播到空气中引起肺结核的传播。

15、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早期诊断肺结核病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传播他人的可能性。连续2周以上咳嗽、咳痰,通常是肺结核的一个首要症状。

16、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进行6~8个月直接督导下的短程化疗,是当前治疗结核病最主要的方法,坚持全程、按时、按量服药是治愈的最重要条件。

17、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这三种疾病不会借助空气、水、食物、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一般社交上的接吻、拥抱、咳嗽、蚊虫叮咬等方式传播。

18、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蚊子传播疟疾、乙脑、登革热等疾病。苍蝇传播霍乱、痢疾、伤寒等疾病。老鼠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多种疾病。 蟑螂传播痢疾、伤寒等多种疾病。

19、异常肿块、腔肠出血、体重减轻是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癌症治愈水平的关键。

20、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心肺复苏可以在第一时间恢复病人呼吸、心跳,挽救伤病员生命。

21、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人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卫生问题能够通过调节自身情绪和行为、寻求情感交流和心理援助等方法解决。

22、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不仅是预防、控制疾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也是人类文明的表现,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3、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 儿童、老人、体弱者等容易感染流感的人群,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

24、妥善存放农药和药品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有毒物品不能与粮油、蔬菜等同室存放,防止误服或污染食物、水源。

25、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包扎止血;对骨折的伤员不应轻易搬动。对骨折伤员搬移前应先固定骨折部位,不要在现场进行复位;如伤势严重,在现场急救的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26、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讲究手、皮肤、口腔的卫生、不共用卫生用品能有效地防止感染及传播疾病。

27、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提倡每天早、晚刷牙。牙刷要保持清洁,最好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 吃东西后漱口,可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

28、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肺结核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随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随地吐痰时产生的飞沫进入空气,传播给他人。

29、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不要当着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吸烟,只有完全无烟环境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不吸烟者的健康。

30、少饮酒,不酗酒。 尽可能饮用低度酒,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成年女性不超过15克。孕妇和儿童、青少年不应饮酒。

31、不滥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剂等成瘾性药物。服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等成瘾性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滥用。

32、拒绝毒品。 毒品严重危害健康,吸毒危害自己、危害家庭、危害社会。预防毒品危害从自己做起,绝对不要尝试毒品。

33、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可以防止蚊蝇孳生,减少肠道传染病与某些寄生虫病传播流行。

34、讲究饮水卫生,注意饮水安全。首先要保护好饮用水源;提倡使用自来水;受污染水源必须净化或消毒处理后,才能用作生活饮用水。

35、经常开窗通风。 开窗通风可减少病菌、病毒在室内滋生和传播的机会,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36、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50-400克、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克有利于健康。

37、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建议每人每天饮奶300克或相当量的奶制品、摄入30~50克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对于饮奶量过多或有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倾向者应选择减脂、低脂、脱脂奶及其制品。

38、膳食要清淡少盐。建议每人每天烹调油用量不超过25克;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包括酱油、酱菜、酱中的含盐量)。

39、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进食量和运动是保持健康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两者保持平衡,使体重维持在适宜范围,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肿瘤患病率。

40、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早诊断、早治疗,配合医生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节约看病的费用。

41、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是处方药,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滥用抗生素容易引发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导致抗生素起不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42、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饭菜要烧熟煮透再吃、冰箱里的剩饭菜吃前应重新彻底加热、生的蔬菜、水果吃前洗净可预防患肠道疾病。

43、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在食品加工、贮存时做到生、熟分开,减少熟食品被生食品上的细菌、寄生虫卵等污染,维护人体健康。

44、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食品超过保质期会受污染或者变质,是不能食用的。不要吃标识上没有确切生产厂家名称、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食品。

45、妇女怀孕后及时去医院体检,孕期体检至少5次,住院分娩。 孕妇产前检查在孕早期1次、孕中期1次、孕晚期3次(其中1次在第36周进行),住院分娩,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母婴安全。

46、孩子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6个月合理添加辅食。 母乳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且含有大量的抗体,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婴儿6个月以后,适量添加辅食更能保证婴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47、儿童青少年应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每天做眼保健操、合理膳食、多到户外体育活动、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可预防近视眼的发生;已经近视或有其他屈光缺陷,应该坚持佩带屈光度准确的眼镜。

48、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养成良好习惯。 劳动者知道所从事的工作对自己的健康的危害因素,有利于自我保护和预防职业病;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被诊断得了慢性职业病,必须及时治疗,避免继续大量接触或调换工作。

49、孩子出生后要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疫苗针对的12种疾病对孩子健康的危害。

50、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在性接触中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乙肝和大多数性传播疾病的危险。不要重复使用安全套,使用后应打结后丢弃。

51、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 鼠疫、狂犬病、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许多疾病可以通过动物传播,做到发现病死禽、畜要及时向畜牧部门报告,不接触、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可避免感染疾病。

52、家养犬应接种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目前可防不可治,因此,家养犬接种狂犬病疫苗、被犬、猫抓、咬伤后正确处理伤口和预防接种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人的生命。

53、在血吸虫病疫区,应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及时预防性服药。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健康的寄生虫病,因生产、生活和防汛需要接触疫水时,要采取涂抹防护油膏,穿戴防护用品等措施并及时到当地医院或血吸虫病防治机构检查或接受预防性治疗。

54、食用合格碘盐,预防碘缺乏病。碘缺乏病对人的最大的危害是影响智力发育。除自然环境碘含量高的地区的居民、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病人等少数人群外,坚持食用合格碘盐能有效预防碘缺乏病的发生。

55、每年做1次健康体检。 定期健康体检,了解身体健康状况,能及早发现健康问题和疾病,有针对性地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56、系安全带(或戴头盔)、不超速、不酒后驾车能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伤害。 开车或乘车时,按照交通法规系安全带(或戴头盔)、不超速、不疲劳驾驶、不酒后驾车,就是对自己、对社会、对家庭负责。

57、避免儿童接近危险水域,预防溺水。儿童少年游泳要有人带领或有组织地进行,不要单独下水,不能到情况不明的水域游泳,不在游泳时打闹。

58、安全存放农药,依照说明书使用农药。保管敌敌畏、乐果等易挥发农药时,要把瓶盖拧紧,不能把农药与食物混放。严格按照说明书和操作规程施用农药,做好个人防护。

59、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毒。煤气中毒可造成人员死亡,发现有人中毒,应立即开窗通风并把中毒者移到室外通风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顺畅。中毒较重者应立即呼叫救护车送医院抢救。

60、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 20急救电话。电话接通后应当简要说明需要救护者的病情、人数、所在地址以及伤病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以及报告人的电话号码与姓名。

61、能看懂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的标签和说明书。学习相关知识,仔细查看食品的包装标识或者产品说明书、药品标签或者说明书、化妆品及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标注的内容、辨别假冒、伪劣产品,遵照说明食用或使用,维护自己的健康。

62、会测量腋下体温。腋下体温测量方法:先将体温计度数甩到35℃以下,再将体温计水银端放在腋下最顶端后夹紧,10分钟后取出读数。

63、会测量脉搏。脉搏测量方法: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指腹平放于手腕桡动脉搏动处,计一分钟搏动次数。

64、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如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远离危险物。 易燃 易爆 高压 放射 生物安全 。

65、抢救触电者时,不直接接触触电者身体,会首先切断电源。 发现有人触电,要立即关闭电源或用不导电的物体将触电者与电源分开,绝不能直接接触触电者的身体,防止自己触电。触电者触电后应尽可能自救,可一边呼救,一边奋力跳起断开电流并抓住电线的绝缘处用力摆脱电源。

66、发生火灾时,会隔离烟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会拨打火警电话119。 突遇火灾时,应立即拨打电话119报火警。如果无力灭火,应不顾及财产,迅速用湿毛巾或者衣襟等捂住口鼻,用尽可能低的姿势,有秩序地逃离火灾现场。

卫生与健康知识

(1)睡眠卫生

①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卧室没有声音,没有光照,空气清新,温度合适,床铺软硬适宜,补子清洁,大小厚度合适。

②养成按时睡眠和按时起床的卫生习惯。

③正确的睡姿。最好向右侧身,上臂自由放置,两腿自然弯曲,脊柱前屈,像虾公式,这样能使全身肌肉松弛,不压迫心脏,血液循环好,易消除疲劳。

④不蒙头睡觉。以免被子里氧气逐渐减少,二氧化碳不断增多,从而感到胸闷,气短。

休息

休息是使人们从疲劳或疾病中恢复的最有效和最符合生理要求的方法。休息的方式很多,从范围来讲,有活动部位的局部休息和全身的静卧或睡眠。从性质来讲,有变换活动或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如在脑力和体力工作的中间,穿插一些工浊操、文娱活动、散步、气功或小睡片刻,使原活动的部位休息,让别的部位来活动。

工作、运动和休息交替穿插进行,是防止过度疲劳,增强身体,提高工作效率的最好的生活方式。

(2)运动卫生

运动是锻炼身体,促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积极方法。在运动时要注意卫生与安全。

①运动时穿的衣鞋要轻、软,合体。

②运动前要做好准备运动。运动场地要求平坦、无碎石。

③运动结束后要休息一会再喝水或吃东西。

④运动后要及时把汗擦干,并立即穿上衣服。以防感冒。

⑤饭前半小时和饭后一小时不做剧烈活动。

⑥锻炼时要根据自己的年龄、体力来选择运动项目,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度疲劳。

⑦不要在被污染的环境中进行锻炼。

(3)娱乐卫生

娱乐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法,如到公共娱乐场所看电影,看演出,到卡拉OK舞厅等,这些活动可以消除大脑疲劳,使精神轻松。但晚上娱乐的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影响睡眠。在冬春季节,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禽膜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浒时,要少去或不去公共娱乐场所。

春季卫生与健康知识

1、我们在平时学习之余,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如跳绳、跳步、打球等,只有我们的身体强壮了,疾病才不能乘虚而入。

2、保持校园环境清洁卫生,不留卫生死角,我们的教室、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的新鲜,流通。

3、平时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尤其是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

4、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

5、不要穿得过少,要结合天气预报和外面的实际情况穿着衣服,避免着凉。

6、不能偏食,尽量不喝可乐等碳酸饮料,因为饮料较凉易造成腹痛,且易使人上火和使体内钙质流失。平时要多吃些蔬菜,水果,多喝水。

7、家里的生活用品和衣服、被子在天气好的时候要勤洗、勤晒。

8、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过于疲劳,因疲劳容易使我们的抵抗力下降。

9、染上疾病的学生一定要到医院规范治疗,不要耽误病情。已经有感冒症状的同学,不要随意丢弃自己擦拭鼻涕的面巾纸,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10、对卫生防疫制订安排的各种预防接种,我们一定要按时去接种。因为很多的预防接种,都是卫生防疫部门精心安排的,是针对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疾病,如麻腮风疫苗,流脑疫苗,流感疫苗等。接种以后还是可以起到一定预防的作用的。

另外,对于过敏体质的小朋友来讲,因为自然界中的过敏源有很多很多:如花粉、虫蠕、动物羽毛、冷的空气,所以要特别注意。如对花粉过敏的,在花粉播散期要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公园里,鲜花房,家里不养猫、狗等小动物,不用地毯,外出戴口罩等。

常见疾病预防卫生知识

一、诺如病毒性肠胃炎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

㈠主要症状: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此外,也可见头痛、寒战、肌肉疼痛,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㈡传播途径:

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

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

通过呕吐物的细小飞沫传播。

直接接触到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餐具。

㈢预防方法:

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处理垃圾和人畜粪便。

做好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消毒。

不食生、半生或不洁食物,或饮用不洁饮料。

注意个人卫生,勤用肥皂和洗手液洗手。

诺如病毒患者一般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不需用抗菌素。预后良好,只需注意补充足够水份,一般可于一至三天内自愈。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教育和卫生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三、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

(一)水痘: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二)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三)流行性感冒: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因个体免疫力差异,也会引起较严重的症状导致死亡。

(四)预防要点

1、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2、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4、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5、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

6、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7、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8、必要时家长可选择接种疫苗预防。

  

相关知识

淄川区东坪卫生院健康科普:健康保健及疾病防治方面的科普知识
新泰市人民政府 健康科普 汶南中心卫生院健康保健及疾病防治
【健康科普】健康保健与疾病预防科普知识
关于卫生健康的知识及疾病预防知识
守护脑健康,从筛查做起,专家科普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
「健康科普知识」妇女各年龄阶段保健知识要点
【科普知识】接种疫苗 防控疾病 守卫健康 守护一生
【健康·科普】有效普及慢性病防控知识
【健康科普】卫生科普小知识
【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健康理念,普及健康知识

网址: 2024年马头中心卫生院健康保健及疾病防治、康复等方面的科普知识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5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