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大学生职场心理问题及调节

大学生职场心理问题及调节

    在职场竞争异常激烈、工作岗位优胜劣汰的今天,大学生要走向社会成为“职业人”,要在成功与失败、荣誉与挫折的考验中保持平常心态,胜不骄傲,败不气馁;要在赞扬与指责中保持平静,做到宠辱不惊;要能够坚定信心,克服困难,为了理想的实现,看准目标、不懈努力、开拓进取、大展宏图,就必须有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
  

    一个人心理素质如何,关系到人的事业成功与否。有些大学生能力、机遇和才华都不错,却缺少良好的心理素质,其做事难以成功,总与机遇擦肩而过;有些心理素质好的人,却能弥补自身能力、学识方面的某些不足,总是能抓住各种机遇,取得成功。大学生健康职业心理应具备以下标准:有理想和抱负,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有较强的主体意识,有较好的群体意识,有敢于竞争的精神,有较好的创新精神,有健全的认知能力,有健康的情感,有良好的意志,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大学生职业心理问题:
  

    A、职场中主要常见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由于职场竞争的激烈和压力的加大,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自卑感、焦虑、嫉妒等心理给他们带来了很大压力。前几年的11月初,某师大一位2004届毕业生未找到理想工作而自杀,这一事件再度引起人们对就业心理的关注。
  

    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怎么办?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大学生求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拓宽了大学生职业选择面。职业选择自由度越大,职业选择行为的责任越重,择业心理压力便越大。
  

    例如,这几年实施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策以来,总有一部分人一时没找到工作,这本来是正常现象,要找到本人求职愿望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需要时间、过程,甚至是机遇。但不少同学怕自己走入这个行列而忧心忡忡。有的同学面对用人单位严格的录用程序:笔试、口试、面试、心理测试,感到胆战心惊,尤其是自己向往的高职、高待遇的单位,参加竞争的人越多,录用条件越严格,有的同学就越失去了被录用的信心。
  

    B、典型的职业与心理特征
  

    职业顾问的研究认为,人主要分为六种类型,他们分别具有其各自的特征和适合从事的职业。
  

    现实人: 这类人习惯于寻求目标和创设目标。他们喜欢操纵工具、机器,与人和动物打交道,能适应客观自然和具有具体任务的环境。建议从事技能性的或者非技能性的劳动以及农业、工业和室外交谈等职业。
  

    社会人 :这类人习惯于选择那些要求利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技能和对人感兴趣的工作。他们适合要求理解他人行为、缓和他人行为的环境。建议从事社会工作、咨询、调解、教育和一些要求组织他人的职业。
  

    智慧人: 这类人习惯于选择那些利用智慧来运用字、词、符号和观念进行工作的生活环境。他们适合于要求具有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工作任务。建议从事科学研究、教书或者写作的职业。
  

    常规人: 这类人习惯于选择那些传统和社会承认的目标任务。他们适合于要求对许多信息进行系统和日常处理的环境。建议从事会计、各种机关工作和行政工作。
  

    事业人: 这类人习惯于选择那些有高度能量、高度热情和冒险性的工作,以及具有关键作用和推动作用的目标或任务。他们适合于要求口头奖励、命令和说服他人的环境。建议从事销售、管理等职业。
  

    艺术人 :这类人习惯于利用感情、直觉和想像来创造艺术形式和艺术产品。他们适合于要求运用感情、想像来欣赏、理解或创造艺术形式的环境。建议从事写作、美术和表演艺术。
  

    职业心理调节:
  

    (一)如何处理这些心理问题。大学生在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前,要改变一些单纯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要求大学生加强自我理解与分析,以平常心面对,以保持冷静的思维来进行生活中所谓重大的抉择。要孕育真、善、美的感受,持有良好心境,构筑完善情绪情感。排除诸如不满、愤感、嫉妒、焦虑、恐惧等负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终生职业”的择业、就业观。建立新型就业观,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跳出从众、攀比等社会心理陷阱。
  

    双向选择的新型就业办法在大学生的心中引起强烈的波动,在不少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消极不良影响,也可以说是种种的心理误区与心理障碍,这对大学生顺利择业是十分不利的。只有主动走出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才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迎接就业这一人生的重大选择。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如何才能消除缺乏自信心的问题。在择业问题上,自卑感强的大学生最主要的问题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这是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的消极心理,面对改革的浪潮,看到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是正常的,也是比较普遍的。自卑感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生理的、环境的、家庭的或社会的等,主要不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比如:在择业中总是自己拿不定主意,过分退缩,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也不敢说“行”,总是说,“试试看”,显得很没自信等。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好自卑心理。自信心是求职过程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求职时畏首畏尾会给人以无能的印象,使求职不易成功。正确评价自己对有自卑感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正确评价自己的办法就是要纠正过低的自我评价,多找自己的长处,即使微不足道也不要忽略,这些本来就属于你的财富对于恢复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其次,要
  

    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说:“别人能干好,我一定也能干好”等;再次,克服惧怕心理。不要怕失败,因为失败并不表示你不如别人,失败更不表示你一事无成。充满自信心,是成功的前奏。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对选择职业的焦虑心理。刚走出校门,没有社会经验存在焦虑心理是正常现象。一般来说,适度的焦虑使学生产生压力,这种压力是对自身惰性的进攻,它可增强人的进取心,人只有面对压力才会迫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产生求胜的心理和行动。当然还应克服择业心切、急于求成的思想。这样做容易使择业失败,失败的体验又会强化沮丧、忧虑的情感。客观地分析自己,合理地设计求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增强求职的勇气,也会减轻心理焦虑的程度。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攀高心理。大学生选择理想职业的标准普遍存在三高问题,即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高是要求工作环境好,又有发展前途,最好是弹性坐班的单位。薪水高,就是注重经济收入,追求生活水平高。职位高就是要求社会地位高,最好是国家各大部委、各大公司。这种局面的直接后果是增加了大学生求职的失败率和困难,有些同学长时间找不到工作就是死守“三高”标准的结果。怕苦的心理严重影响择业的成功率,因此大学生求职前就应克服怕苦的心理。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能吃苦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不能吃苦就不会有事业的成功,即使是“三高”职位也同样需要吃苦。曾有过一些大学生,千方百计挤进了外企后,又很快跳槽了,其原因是受不了外企紧张的节奏和工作的高效率。另外也应认识到最艰苦的环境,最容易锻炼人,也最易成功。当然,要克服怕苦的心理,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作风,更需要实践,大学生要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有意识地做好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这对求职成功会大有益处。

    大学生终究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面对激烈的竞争,这无疑将会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以使大学生养成并保持健康的职业心理,从一个校园学生转变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是非常关键的。

QQ图片20211215221646.jpg
 

相关知识

基于职场环境适应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doc
职场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措施探讨
职场心理问题的健康宣教.pptx
职场心理健康 职场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职场人士必备的心理调节
职场高压下的心理问题:症状解析与自我调适指南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常见问题及原因调节方法10篇(全文)
职场心理健康调适课件
如何处理职场上的心理健康问题
送给学生丨实习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调适指南

网址: 大学生职场心理问题及调节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59908.html